APP下载

网络购物纠纷的规制探究

2019-08-13孙涛

法制博览 2019年6期
关键词:网购纠纷建议

摘 要:近年来,网购(以下简称网购)热潮逐年攀升,一方面带来了消费的增长,但是另一方面也引发了许多网购纠纷。在网购方面,有的合同双方各执一词,不愿因协商调解。对于这种不愿意协商促进纠纷解决的情况,双方往往最终会通过司法的方式来解决纠纷,这样就加大了法院的负担,加大了双方当时的经济和时间成本。通过整合相关文献和数据,为规范网购行为和解决网购纠纷提供建议。

关键词:网购;纠纷;建议

中图分类号:D922.2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17-0194-02

作者简介:孙涛(1994-),男,汉族,重庆人,兰州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法。

网购作为一种近年来新兴的便捷的购物方式,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热捧。伴随着每一个销售平台的销售规模的逐渐增长,整个电商平台的年销售总额也是逐年攀升。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争议和纠纷。所以,笔者通过收集相关数据以揭示国内网购纠纷现状,并且深入分析造成纠纷频发的原因,希望能够分析这些原因以找到解决纠纷,完善相关制度的方法。

一、国内网购现状

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7年我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到7.2万亿元。在2018年淘宝网站举办的“双11”购物节当天的销售额就达到2135.5亿元人民币。足见网购成长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但是这样新兴的消费模式也带来了许多纠纷。卖家无故取消订单、假货、卖家威胁消费者等问题层出不穷。数据表示,2014年,中国质量万里行投诉部共收到投诉61721例[1]。当前中国网购纠纷频发,涉及到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所以探索规范网购平台的方法已经迫在眉睫。

二、网购纠纷出现的原因

(一)法律法规不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强调,人民群众要知法、信法、守法、用法。在社会生活中,依法办事是人民的基本遵循。但是,由于法律规定的漏洞或者滞后性而导致了在某些部门法中相关规定不完善,不细致而导致没有法律可循。这便为某些领域的经营者走法律漏洞,侵害他人利益创造了条件。在网购领域中,正是由于行业发展太快,但是法律规定相对滞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二)行业自律组织的消极作为

现在,基本上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自律组织,它们发挥着组织从业人员考试,培训相关从业人员,对组织人员进行考核、颁发证书等作用。如,律师协会、会计师协会、教师协会等就发挥着这样的功能。但是,在网购领域由于对网购的兴起时间较短和对网购行业的界定仍然存在争议。所以,其行业协会并不能像已经发展成熟的律师或者会计师协会一样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对行业从业人员的从业规范、道德和行为都难以制定完善的标准,也无从下手进行相应的监管[2]。这就导致了一台电脑甚至一部手机就可以从业的景象,没有实体做支撑,没有相应的登记备案手续,在发生纠纷以后消费者维权是极其困难的。

(三)监管机构分散,执法难度大

因为网购存在许多种类的商品,既涉及食品药品、保健品,又涉及美术作品、日用品等,跨度之大。所以法律难以规定一个专门机关对网购销售行为进行管理。由此,多家执法机构都可以执法,分工不明确就会带来有利益都想执法,没有利益都互相推诿的尴尬境地。这就是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发生的根本原因。例如,在网购食品药品领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可以执法,卫生监督管理机构可以执法,工商行政也可以执法。还有,在电商领域,存在电视购物、网购、微信购物等多种形式,当消费者向有关部门举报相关情况时,相关部门的取证也会陷入困难之中。网络数据的提取和保存是一个技术活,需要专门人员进行,如果技术存在问题,将直接导致取证失败等严重后果,这也给后期法院的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

(四)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低下

现在社会上存在一些唯利是图的人,没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不管怎样挣钱,哪怕是侵害他人利益,只要可以挣钱就是他们最崇高的追求。社会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无法引导他们。在网购纠纷中,通过损人利己的格式合同或者其他欺骗性的销售手段,欺骗或者诱导消费者进行消费,从中获取利益。这也是网购交易出现纠纷的原因之一。

(五)欠缺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

如果做一件损人利己的事情之后不会得到惩罚,那么只要有一个先例,那么后面肯定会有人源源不断地去从事前面出现的损人利己的行为。在网购合同中,卖家出售假冒伪劣的商品,由于没有严格的监管和责任追究机制,这个卖家便不会得到相应的惩罚,这样别的商家就会纷纷模仿,都干起了损人利己的买卖。这也是导致网购纠纷出现的原因之一。

三、规制网购纠纷的建议

(一)制定完善的网购法律法规

民商法领域的基本精神就是“法无禁止即自由”,所以,如果没有完善的法律规定,在这个领域从业的人员就可以通过法律的漏洞干损人利己的事情。通过制定完善的网购法律法规,将网购合同的性质,销售者的权利义务和消费者的权利义务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规定的清清楚楚。那么,当人们从事网购活动时,每個人都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而不是再没有规定的情况下随意为之。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指引人们的行为。

(二)建立网购领域的行业自治组织

探索在民政部门的领导下建立起全国性的网络交易的行业自律组织,各个地方根据当地民政部门的要求建立地方行业自律组织。并且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赋予行业自律组织相应的权利和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责任。充分调动行业自律组织的积极性,发挥行业自律组织在人员准入、培训、考核、表彰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对行业从业人员和单位的动态监管,将行业从业者和单位的诚信建设、投诉等纳入考核的范围,如果行业从业者或者单位出现侵害他人权利的行为,根据情节给予处罚或者行业禁入。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方式规范行业从业者的行为,减少纠纷的出现,减轻法院的压力,营造一种良性的网购环境。

(三)提高从业人员的道德素养

社会的价值取向会影响个人的价值取向,所以,要营造一种积极的社会氛围和正确的金钱观念。国家应该探索提高全民的素质和道德,给社会一种正确的引导。只有大方向正确了,人们才会循着这个方向前进。再就是要发挥行业组织的积极作用,行业组织应该定期组织从业人员讲座或者各种培训,以求提高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和修养,给他们树立一种正确的行业方向和自身价值追求。只有每一个从业者都发自内心地依法行事,讲诚信。才能使整个行业风清气正,自觉地不去做损害他人利益的事情。

(四)明确机构的监管责任

国家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规定网购领域的监管机构,赋予其相应的职责和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责任。当出现相应的纠纷时,监管机构应该积极介入纠纷,调查处置。如果出现不作为的情况,要严格追求监管机构相应人员的责任。

(五)探索建立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

当行业的从业人员或者单位违反相应规定之后,监管机构应该及时进行调查,并且根据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给予责任人和单位相应的处罚。所以,首先要制定一套科学的责任追究制度体系。根据不同的违法情形制定处罚程度不同的责任追究制度,当违法情形发生时,直接对照相应的情形进行相应的处罚,给予违法行为人和单位以震慑。

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法规体系,明确网购各方的权利义务,积极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能动性,完善责任追究制度等来规范网购行为,确保消费者利益,为新时期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障。

[ 参 考 文 献 ]

[1]中国质量万里行.中国质量万里行2014年投诉分析报告[EB/OL].(2015-09-01)[2016-08-20].http: // www. 315online. com/ tousu/ report/ 333[…].摘自:论网购合同的成立.

[2]温耀原.网络购物纠纷解决困境及破解路径研究——以利益均衡为视角[J].江淮论坛,2012.

猜你喜欢

网购纠纷建议
邻居装修侵权引纠纷
教老妈网购
署名先后引纠纷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网购寒假作业
网购寒假作业
用“情”化解离婚纠纷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纠纷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