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英比喻修辞对比

2019-08-13赵银丽孙琼

文学教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文化视角

赵银丽 孙琼

内容摘要:修辞是语言表达的艺术,可以增强表达的准确性、可理解性和感染力,使语言表达得体适度,同时也受语言特点的制约,通过汉英两种语言修辞的对比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两种语言的基本特征和差异。本文主要对比分析词汇修辞类中汉英比喻修辞手法的不同,以增强对两种语言的文化意识。

关键词:汉英修辞对比 比喻修辞 文化视角

修辞的使用离不开人类语言的表达,离不开身处于各自民族文化中的人,因此任何一种修辞的创造与使用都要受到特定文化的影响与制约,并带有鲜明的文化特征。汉语和英语在语言表达中运用的修辞特点和技巧都有许多相似之处。常用的修辞手段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其中比喻修辞是汉英两种语言使用频率最高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对其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找出造成汉英语言差异的文化因素,有利于学习者认识两种语言中的思维模式,加强文化意识以此克服文化交际障碍,掌握真正的语言交际能力。

  一.汉英比喻修辞结构对比

比喻,也称譬喻,即打比方,它是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之间具有的某种相似点,用浅显、生动、具体的事物来代替抽象、复杂、难懂的事物,即所谓“举也(他)物而以明之也”。本体、喻体及比喻词构成比喻。例如“坚如磐石”,“坚”是其本体,“磐石”则是喻体,“如”是比喻词。

将英语比喻(figures of speech)和汉语比喻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基本结构大体相同。英国著名学者I.A里查兹(Ivor Armstrong Richards)把Figures of comparision分为两个重要部分:the tenor和the vehicle。根据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个成分的隐现,一般来说比喻可以分为明喻(simile)和隐喻(metaphor)两大类。[1]可以根据本体和喻体的出现情况,以及两者的关系,将明喻和暗喻区别开来。

明喻是将两个性质不同但又具类似特点的事物进行比拟,且本体和喻体都出现的一种修辞方式,常用“像”、“好似”、“比如”、“仿佛”等词语。如:鲁迅的杂文像匕首、投枪一样,刺向敌人的心脏。在A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文学用语词典》)一书中,对于simile的解释是:“Simile: A figure of speech in which one thing is likened to another, in such a way as to clarify and enhance an image. It is an explicit comparison recognizable by the use of the word like or as.”[2]如:They will never be able to save money to buy a new house—they both spend money like water.

暗喻形式更加简炼,表达也相对含蓄,是直接将甲事物描述为乙事物,本体和喻体也都出现,但无需借助比喻词。如:勤奋是狂风暴雨后开出的海棠。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对于 metaphor定义是:“a figure of speech containing an implied comparison, in which a word or phrase ordinarily and primarily used of one thing is applied to another”。[3]如:She is a walking encyclopedia.

本文主要通过对比中文与英文中喻体与喻义的相同、相似及不同,具体分析汉语和英语比喻中语言文化的差异。

  二.文化视角下汉英比喻比较

在各类修辞手法中,比喻是世界各族语言中使用最广泛的手段之一,也是发展历史最为悠久,研究最为详细的一个领域。各民族基于不同的客观条件,形成各具特色的历史背景、文化特点、风俗习惯、价值体系及社会形态,从而影响比喻中所用的喻体。通过汉英喻体与喻义的对比从而分析中英文化差异,既可以丰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系统知识,又可增强对中英文化内涵的理解。

1.喻体和喻义相同或者相近

比喻不带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时,从一种语言原封不动地移植到另一种语言是屡见不鲜的。[4]例如:

一石二鸟——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坚如磐石——as solid as a rock

洁白如雪——as white as snow

联想是全人类共有的天赋,而且不同民族又具备“共有的非文化知识(Hudson,1981),扎根于不同的文化中的比喻便可能重合。[5]例如:

像狐狸一样狡猾——cunning like a fox

像孔雀一样骄傲——as proud as a peacock

胆小如鼠——as timid as a rat

2.喻体不同,喻义相同或者相近

我国从事农业的人们最为熟知的一个动物形象便是“牛”。牛耕技术从出现一直延续至今,在中国农村延续了2000多年,在我国华夏农耕国度里发挥着重要作用。英国人身处岛屿十分喜欢海洋,形成了岛国情节的社会文化,所以在语言表达上他们自然联想到与海上有关的事物。例如,我们说某人的酒量大,就会以牛做喻体,由此引申而来“牛饮”,而在英语中的表达却是“drink like a fish”,这是因为英国人的祖先观察到鱼在水里口一张一合的呼吸,误以为是在喝水。[6]

再者,英国人在农业生产上选择了马而非牛作為帮手,所以喻体的选择不同于汉语,常用马来表达同一个意思。例如:

力壮如牛——as strong as a horse

俯首甘为孺子牛——as sincere as a willing horse

像老黄牛一样干活——work like a horse

3.喻体相同,喻义不同

在中国文化中,立喻较多的褒美之物“龙”,作为一种文化积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谈到“龙”大多会让人联想到尊贵祥瑞之意。而在英语中,“dragon”是一种凶残怪物,在《圣经》中以魔鬼撒旦的形象出现,有邪恶、恐怖、悍妇、恶魔等义。例如“She is a bit a dragon around place.”其意思是“她是此地很跋扈的一个人。”

中英文色彩词内涵意义的不同,同样反映出中英文化中语言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千差万别。汉语中“蓝”相等于英语中的“blue”,“蓝”常常对应冷峻、静谧,常与天空、海洋同时出现。在以汉语为母语的人的概念中,经常将“蓝”与内心的安详及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联系到一起。而英文中的“blue”更多表达悲观消极的情绪。例如:“be blue about the gills”意思是“垂头丧气”;“a bolt from the blue”表示的是突然发生的现象或事故。

4.喻体和喻义都无法对应

不同民族有其各自不同的风俗习惯和艺术形式,这就决定了某些表达方式只存在于这一民族。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古代相承延续至今的固定表达内含了某个故事或典故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有些成语、惯用语、谚语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而在英语中并没有对应的格式。例如:

守株待兔——wait for windfalls

刻舟求剑——carve on gunwale of a moving boat

四面楚歌——be besieged on all sides

一些习语中特定的含义与其国家特有的历史典故密切相关。例如:“white elephant”在英美文化中指 “昂贵而无用、累赘的东西”而在中文中却没有这样的表达,又如“to have cold feet”表示“害怕”、“go to dogs”“堕落”等等。

  三.结语

本文以汉英比喻为研究对象,从民族文化视角审视、阐释汉英两个民族在語言表达手段上的差异,了解汉语及英语的特点和各民族文化特征。当民族以各自经济、政治、文化等特征稳定呈现时,语言就被深深打上了民族烙印。因此,语言与文化相依而生,语言的使用及表达不能脱离各民族继承下来的思维方式及使用习惯等特点,无论作为汉语学习者还是外语学习者不能单纯掌握语言、词汇、语法等语言系统,更重要的是关注其文化背景,了解本族语言学习者的语言文化内涵,从文化内涵这一角度提升语言交际能力。人类在长期生产、生活等历史活动中提炼的修辞表达手法,体现着各民族思维结构的认知差异。因此,了解修辞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特点及差异成为十分重要的一项课题。

  参考文献

[1]高丹.从文化视角看英汉修辞格的差异[D]:黑龙江大学2007.

[2]李鑫华.英汉修辞格详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2

[3]李鑫华.英汉修辞格详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8

[4]曾祥玲.英汉语之动物喻体的修辞对比及文化含义[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4):59-61.

[5]程培元.同义手段理论研究述评[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1).

[6]高丹.从文化视角看英汉修辞格的差异[D]:黑龙江大学2007.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文化视角
从文化视角看十大流行语之“创客”
文化视角下的高中物理新课程研究
文化视角下浅谈高中数学课堂的基本模式
基于文化视角的社会分层与青年新移民的社会融合研究
从文化视角来看日语接受与表达
历史文化视角下秦皇岛旅游资源的开发
论文化视角在英文小说《蝇王》中的体现
文化视角与民族话语
用“文化视角”观“自然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