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务车驾驶员合法从业规制对策探讨

2019-08-13涂学锋

法制博览 2019年6期
关键词:驾驶员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公车制度改革以来“车轮腐败”的新动向,指出驾驶员违法从业的现实状况;其次,结合已被查处的典型案例,对公务车驾驶员的腐败行为类型化,包括公车私用、私车公养、违法套现等;最后,借鉴部分省份的做法,提出规制公务车驾驶员合法从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公车制度改革;驾驶员;私车公养;车轮腐败

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17-0138-02

作者简介:涂学锋,新乡市妇女联合会,机关驾驶员,二级技师。

公务用车极大便利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公务出行,但由于监督管理方面的不足,违法乱用现象极为普遍。据国家发改委调研,公务车的实际使用分为三部分:公务出行使用、领导干部公车私用、驾驶员私自使用和私车公养。[1]可见,公务用车制度已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即“车轮腐败”。此种腐败一方面造成国家机关办事经费的不当减少,另一方面又对国家机关形象造成不良影响。其中,驾驶员公车私用、私车公养等问题在近些年呈高发态势,已发展成为“车轮腐败”的新变种,应当引起重视。

一、“车轮腐败”呈现新动向新表现

为改革公务用车制度,规范公务用车的监督管理,减少国家机关财政负担,国家出台专门文件以推进公车改革。2014年7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对新经济体制下公车制度改革工作作出部署。《意见》要求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车辆。同时,为规范公务用车管理,预防公务人员通过公务用车从事腐败行为,《意见》还要求把公务用车配备和运行维护费用纳入日常和专项审计监督及政务公开范围。

目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已全面完成,但各级党政机关仍保留着必要的公务用车。在此情况下,领导干部公车私用的腐败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车轮腐败”依然存在,且呈现一些新动向。表现为,驾驶员利用公务用车日常管理的漏洞,私自使用公务用车、非法获取所在机关公务用车财务经费的腐败行为逐步呈高发趋势。这同样是一种严重的腐败行为。因此,如何健全公务用车管理制度,落实对公务用车必要运行费用的全方位监管,是公务用车管理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未来一定时期反腐倡廉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公务用车驾驶员腐败行为的具体表现

(一)公车私用

公车私用是最为普遍的“车轮腐败”行为类型。国家建立公务用车制度,目的在于方便公务人员出行,提高办事效率。由于受封建特权思想的影响,部分公务人员和公车驾驶员擅自将公务用车用于私人出行,如用于上下班、接送子女和出入娱乐场所等,在人民群众中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经过公车制度改革,公务人员公车私用得到遏制,而驾驶员由于控制公车的实际运行,公车私用时有发生。其中,部分公车私用行为较为隐蔽,难以从外部加以识别,因此很难发挥群众的外部监督作用。典型案例有,2016年10月25日,湖北省武汉市马鞍山森林公园纪委对一辆公务用车在国庆期间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司机王某利用职务之便,驾驶该公务车到江夏区纸坊街办理私人事务,违反了有关规定。最终,王某被调离岗位并留用察看半年,有关负责人因管理不严受党内警告处分。可见,公车私用问题的存在,反映了公车使用单位对公务用车的日常使用缺乏管理。

(二)私车公养

私车公养是近些年“车轮腐败”的新表现。私车公养,顾名思义就是用公家的钱为私家车的消费“买单”。[2]主要行为类型有:私油公供、私车公修、私票公报、私车公洗,并以私油公供最为普遍。根据江西省纪委省监委网站的通报,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李某任白竺乡政府司机期间,违规使用单位两张公务油卡在加油站多次为自己及他人私车加油,消费金额累计达22879元。2018年4月,李某受到留党察看、行政降级处分,并被收缴违规加油款。[3]再如,根据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纪委通报,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期间,县农业局驾驶员王某用公务加油卡为私车加油15次,消费金额达2804.02元,被党纪立案审查,县农业局负责公车管理的办公室主任也被诫勉谈话。[4]对此,上海财经大学麻国安教授表示,“私车公养”具有隐蔽性,治理难度较高,应尽快补上“私车公养”的制度漏洞。[5]

(三)违法套现或拿取回扣

一些公务用车驾驶员不满足于“私车公养”,而是企图直接侵吞公务油卡中的金额。在此动机的驱使下,部分驾驶员与加油站工作人员私下串通,由加油站工作人员使用公務油卡为其他客户私家车加油,并就客户所付油费在二人间进行分配,从而实现套现目的。例如,在福州市部分中石化加油站,工作人员采取“油枪不归位”的方式,避免公务油卡因套现而产生异常交易记录,同时对套现金额进行控制以降低行为暴露风险,套现成功后可获得百分之十的抽成。这显然是一种共同违法行为,当数额达到一定程度,极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除此之外,公务用车的日常维修保养也成为驾驶员攫取非法利益的手段。据报道,在部分地区,一辆公务用车一年内更换轮胎次数多达四十余次。[1]不难发现,这必然是公务用车司机或其他管理人员从汽车维修保养机构拿取回扣的“隐形外衣”。

三、规制公务车驾驶员合法从业之对策建议

(一)建立规范的公车管理档案

为避免公务用车驾驶员利用职务之便谋取非法利益,就必须对公务用车开展透明化、可视化管理,强化实时追踪监管。对此,应当建立严格的公务用车管理制度,设置规范可查的管理档案,详细、准确地记录所有保留车辆的维修、保养和加油等信息。对保留车辆,一律由单位保管,驾驶员不得私自使用。遇有需要使用公务用车的情形,驾驶员应提前向管理部门或人员提出用车申请并予以登记,注明事由及目的地,以便后续核对、审查工作需要。使用完毕,应立即交还单位,并注明车辆使用情况,包括维修、油耗等。管理部门及时进行核对,确保无异常用车行为。例如,云南省运用“互联网+”理念,通过建设全省公务用车平台,对保留车辆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并建立档案,以确保车辆管理规范透明。[6]

(二)运用卫星定位系统辅助公务用车监管

在信息技术时代,公务用车管理也应创新工作思路。管理部门可以引入卫星定位系统辅助公务用车的日常监管。具体来讲,可以在公务用车中安装卫星定位系统,对公务用车的运行轨迹开展实时监管,及时发现驾驶员的违法用车行为,进而真正实现管理的透明化,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据研究,在安装卫星定位车载终端设备后,公务用车的运行里程可减少40%左右,运行成本可节省上千万元,极大地降低了各级机关的资金支出。[7]因此可见,运用卫星定位系统确实有助于对公务用车的运行进行合理的管控,能有效预防驾驶员从事公车私用等违法行为。

(三)规范公车油卡管理

现实中暴露出的私车公养、违法套现问题,其根本原因仍在于公车油卡管理不规范。因此,为减少此种违法情形,就必须建立规范的油卡使用制度。首先,对公车油卡应做到“一车一卡,专卡专用”,即将公车油卡与公车绑定,其只能用于公车加油;其次,只有在公务出行时,驾驶员方能持有油卡,并应进行登记;每次出行完毕后,驾驶员应及时将油卡上交,由管理部门对出行里程、油耗及油卡消费数额进行核对,确保“专卡专用”;最后,将定点加油站、维修点纳入管理范围,实现消费信息互通共享。例如,山东省级党政机关将公务用车定点加油、定点保险以及定点维修纳入其管理平台实行统一管理,实现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用全流程记录及相关数据信息统计汇总功能。[8]这一举措可大大提高公务用车监管的精准度和效率。

公务车驾驶员违法行为的出现,暴露出公务车管理的漏洞,也明确了未来公车管理的工作方向。在国家大力反腐、整治不良作风的背景下,各级党政机关必须严织密网,强化制度约束,提升公务车管理水平。笔者期望,通过以上对策建议的落实,公务车驾驶员违法行为能得到一定的遏制,公务车的使用将日趋规范化。

[ 参 考 文 献 ]

[1]刘明君,李娟娟.基层政府推进公车改革的现状与路径选择[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40(05):25-27+31.

[2]李靔.观察思考之三  从公车私用“变身”私车公养——破除“车轮腐败”背后的特权思想[J].中国纪检监察,2018(12):24-25.

[3]江西省纪委省监委网站.萍乡:通报6起“私车公养”等典型案例.http: // www. jxlz. gov. cn/ gplz/ 201809/ t20180917_90142.htm,2019-03-13.

[4]张红莉.私车公养、油卡套现,我县3名公车司机被查处.http: // www. sohu. com/ a /221537893_261226,2019-03-13.

[5]李松.“私车公养”现象调查 手段隐蔽性更强[J].决策探索(上半月),2016(08):30-32.

[6]稳步推进平台建设  不断巩固车改成果[J].中国机关后勤,2018(11):61.

[7]陳苗苗,王隆彬.“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公务车监管中的应用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7(23):5-6.

[8]改革创新  规范管理  不断提升公务用车管理水平[J].中国机关后勤,2018(09):31-33.

猜你喜欢

驾驶员
基于高速公路的驾驶员换道意图识别
基于眼动的驾驶员危险认知
驾驶员安全带识别方法综述
如何提高汽车驾驶员预防事故的能力
基于matlab的纯电动客车驾驶员行为分析
驾驶员擅自偷开公车肇事公司仍需担责
美国驾驶证申请与新驾驶员培训简介
起步前环顾四周是车辆驾驶员的义务
基于车辆轨迹的驾驶员自由换道行为研究
汽车司机斗美军飞机驾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