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内固定与非手术内固定治疗内外踝骨折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疗效分析

2019-08-13姜世涛吉林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4期
关键词:非手术踝关节韧带

姜世涛,吉林

(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骨科,江苏常州 213003)

踝关节为人体承受重量最大的关节,其骨折情况临床常见,直接或间接暴力极易导致其出现骨折情况[1]。当踝关节发生骨折时,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关节部位肿胀、畸形以及剧烈疼痛等[2]。由于踝关节部位组织结构复杂,一旦出现损伤,容易促使下胫腓联合韧带撕裂,若没有及时予以治疗,会对患者生活以及心理造成严重影响。临床治疗包含手术以及非手术治疗两种方式,但对于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优劣,临床尚无统一结论[3]。该文将58例患者分成两组,其住院时间均在2016年12月—2018年11月之间,分别实施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研究结果显示手术治疗方式效果突出,现阐明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58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样本,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成手术组以及非手术组,组均29例。年龄平均值分别是(56.11±10.03)岁、(55.97±10.11)岁。 两组基线资料经检验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分组讨论研究。纳入标准:(1)全部患者均为闭合性损伤;(2)患者无精神障碍,可进行正常交流;(3)患者对该次研究知情同意,自愿要求参加研究。排除标准:(1)开放性损伤患者;(2)伴有下肢其他部位骨折患者;(3)有严重精神障碍,无法进行正常沟通者;(4)不愿意配合研究者。

1.2 研究方法

予以非手术组患者手法复位联合石膏方式固定,护士指导患者平卧于病床上,在患者卧床过程中借其反作用力将患者适当外翻,牵拉患者踝关节位置骨皮质,牵拉大小保持在1 cm之内,对踝关节实施复位后,并用拇指对其进行固定按压,避免在接下来的治疗中出现再次移位。使用整复手法复位下胫腓联合部位和关节囊位置。待骨折部位全部复位完成后,进行石膏固定,并予以重要熏洗。固定治疗50 d后可逐步进行功能锻炼,待锻炼21 d后将石膏拆除。

予以手术组患者手术切开复位联合韧带修复治疗,一般骨折发生后,患者骨折部位会出现肿胀情况,实施手术治疗必须待其骨折部位消肿后方可实施,常规消肿时间为4~15 d。手术开始前予以患者局部麻醉,以踝关节后方作为手术入路,采用钢板固定腓骨损伤位置,其次用钢板固定在踝关节后方,外侧踝关节使用腓骨远端解剖钢进行固定,内踝固定必须使用螺钉,而后踝固定则可选择吸收钉。手术治疗结束后,需对患者实施常规抗生素治疗,防止患者出现感染情况。手术治疗21 d后可进行手术部位拆线,之后需连续进行21 d步行锻炼,根据患者关节恢复情况逐步增加锻炼强度,待患者骨折部位完全愈合后还需实施第二次手术,取出用于固定的钢板和螺钉。

1.3 观察项目

(1)比较每组患者恢复情况,优:影像学检查显示患者骨折部位完全愈合,其日常行走不受影响;良:患者后踝位置上移长度小于1.7 mm,患者可正常行走较长路程,并且行走后无疼痛感出现;可:患者踝关节屈伸活动角度小于6°,其可行走2~3 km路程,后踝位置上移长度小于3 cm;差:患者踝关节屈伸活动角度小于7°,其行走路程小于1 km。该文将优、良、可归纳为愈合总有效。(2)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分别对每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满分50分,40~50分为十分满意;30~39分为尚可;30分以下为不满意。该文将十分满意、尚可归纳为总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组间差异利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χ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比较每组患者关节恢复情况

手术组与非手术组患者关节恢复总有效率分别是 96.55%、8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每组患者关节恢复情况对比[n(%)]

2.2 比较每组患者治疗满意程度

手术组与非手术组患者总满意率分别是93.10%、6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每组患者治疗满意程度对比(%)

3 讨论

踝关节骨折在临床骨折类型中属于较常见的一种,其中大概有10%的患者会伴有下胫腓联合韧带受损[4]。踝关节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其支持全身大部分重力,其稳定性主要是依靠其骨骼结构和周围韧带组织,当患者出现踝关节骨折,并发下胫腓联合韧带受损时,其稳定性遭到破坏,容易出现关节部位肿胀、疼痛、畸形以及正常功能受限等,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5]。

由于踝关节骨折后导致距骨向外侧移动1 mm,进而使胫骨与距骨之间接触面积缩小42%,简单的复位手法很难将移位的骨骼进行完美对位,即使对位成功,也容易存在因无强有力的支撑而较难维持对位状态[6]。实施手术治疗通过对患者踝关节内侧、外侧、后侧和下胫腓联合处实施内固定,联合修复下胫腓联合韧带,从多方面予以踝关节固定,减少其愈合时间[7]。该文中,非手术组与手术组患者骨折愈合总有效率分别是 82.76%、9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前临床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受损,仅仅对踝关节骨折部位进行处理,对于韧带损伤无特殊重视,因此导致固定后踝关节稳定性依旧较差,经过长期临床研究得知,及时修复损伤韧带对促进踝关节愈合以及恢复正常功能起到积极作用。手术治疗后若早期即开始功能锻炼,会导致未完全愈合的骨折面出现再次断裂,严重影响韧带修复,使骨折愈合时间增长,加重关节部位疼痛感。非手术组与手术组患者治疗总满意率分别是68.97%、9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手术治疗后,指导患者在正确的时间进行功能锻炼,一方面促进患者踝关节愈合,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恢复关节正常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患者满意程度较高[8]。

综上所述,手术治疗方式因其较高的治愈效果得到临床患者的普遍认可,实施全面的关节固定联合韧带修复可有效恢复关节正常功能,帮助患者早日回归正常生活,该种治疗方式应在临床全面推广。

猜你喜欢

非手术踝关节韧带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三角韧带损伤合并副舟骨疼痛1例
注意这几点可避免前交叉韧带受损
老年骨折合并糖尿病治疗分析
绝对卧床休息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
距跟外侧韧带替代法治疗跟腓韧带缺失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非手术脊柱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非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