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干预的疗效评价
2019-08-13李秀凤朴庆华曹福华
李秀凤,朴庆华,曹福华
(大庆油田总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00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也可以叫作下肢深静脉血栓,为静脉血液于下肢深静脉血管内凝结,易于遗留下肢水肿,引发静脉曲张、皮炎,以及色素沉着等情况[1]。发病原因和较多因素有关,如静脉血流滞缓因素、静脉壁损伤因素、血液高凝状态因素等。主要症状:一侧肢体突然肿胀、局部疼痛、压痛、浅静脉曲张等。该病的发生,会直接危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需及时采取适宜的治疗方法、护理方法处理,以便改善患者的预后。该文将该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撷取泌尿外科手术老年患者为主,主要评价分别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随机平行方式分组,将该院所撷取104例泌尿外科手术老年患者,划分成甲组52例、乙组52例。甲组男性及女性分别为(n=27 vsn=25);年龄区间为66~80岁,平均年龄(73.3±4.1)岁。包括腹腔镜手术者、经皮肾镜手术者、尿道手术者各22例、20例、10例。乙组男性及女性分别为(n=28 vsn=24);年龄区间为65~80岁,平均(72.5±4.3)岁。包括腹腔镜手术者、经皮肾镜手术者、尿道手术者各24例、18例、10例。两组泌尿外科老年病例的临床相关数据均列入统计学软件中,加以分析和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2]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对泌尿外科手术禁忌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精神障碍者、沟通障碍者。
1.2 方法
(1)乙组实施常规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然后,进行健康教育,为患者及其家属普及疾病、治疗方法方面的知识,帮助患者正视自身疾病和病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开展临床相关工作。
(2)甲组实施全程护理,手术前护理,对患者病情、机体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然后,告知患者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表现,以此帮助患者提高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安全防范意识。需要注意的是,老年患者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因此护理人员需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加强和患者、患者家属的沟通,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治疗依从性。
手术中护理,应配合临床医师进行手术操作,及时传递手术物品。同时,加强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观察,如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手术过程中告诉患者需要其配合的事项,然后和患者加强沟通,使用鼓励性、安慰性、支持性语言和患者沟通,以便给予患者更多的心理支持,使其顺利完成手术。
手术后护理,手术后叮嘱患者卧床休息,保证膝关节为微屈曲的状态,然后将双下肢抬高,双下肢位于心脏水平25 cm位置,旨在促进双下肢静脉回流。待患者轻型后,可取患者低半坡卧位,将双下肢提高。手术后,叮嘱患者家属定时为患者按摩下肢。然后,加强功能方面的锻炼,以此促进静脉回流,改善患者水肿症状。鼓励患者进行主动运动——勾脚尖、绷脚尖练习,5 次/次,5 min/次;脚踝内旋、外旋练习,5 次/次,5 min/次;膝关节弯曲为直角,然后缓慢放下,5次/次,5 min/次;双腿交替抬腿 30°,5 次/次,5 min/次。 对于无法主动运动者,可加强被动运动——自脚趾起,通过跟腱,以下到上的顺序,加以比目鱼肌、腓肠肌的挤压训练。此外,建议选择适合患者腿型的袖带,系于腿部后合理调整袖带位置、松紧度,以袖带可深入2手指为标准,对患者双侧下肢实行加压、卸压处理,30 min/次,3次/d。
1.3 观察项目
(1)对比两组泌尿外科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
(2)临床效果的评判:护理后临床症状全部消除,未见异常情况,显效。护理后临床症状得以一定改善,有效。护理后为达到显效、有效的标准,无效。(显效+有效)=总有效率。
(3)采用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量表,评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总分100分,分数更高则为患者对护理工作更加满意。
1.4 统计方法
该文临床涉及的临床数据,均输入SPSS 25.0统计学软件中。其中,计量资料、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的对比,均以(±s)表示,予以t的方式检验处理;计数资料、两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均以[n(%)]方式表示,予以χ2的方式检验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2.1 甲组和乙组临床效果的比较
两组临床效果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如表 1 所示。
表1 甲组和乙组临床效果的比较[n(%)]
2.2 甲组和乙组并发症情况的比较
甲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 2 所示。
表2 甲组和乙组并发症情况的比较[(%)]
2.3 甲组和乙组护理满意度评分的比较
甲组与乙组比较护理满意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 3 所示。
表3 甲组和乙组护理满意度评分的比较[(±s),分]
表3 甲组和乙组护理满意度评分的比较[(±s),分]
组别护理满意度评分甲组(n=52)乙组(n=52)t值P值90.45±2.66 83.24±1.58 16.804 8<0.05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泌尿外科老年手术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相关研究人员认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和静脉壁损伤因素、血液为高凝状态,以及静脉血流滞缓等,存在直接的联系[3]。为此,老年患者泌尿外科患者术后需要卧床休息。这时,患者血液流动速度较慢,下肢肌肉为松弛状态,收缩功能下降。同时,老年患者机体抗凝因子释放量较多,所以血液为高凝的状态,易于引发血栓形成。实施常规护理,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病房环境,告知患者、患者家属相关需要注意事项、疾病及治疗方面的知识,然而无法为患者提供无缝隙护理服务,因此护理效果并不理想[4]。针对于此,该次研究中实施了全程护理措施,能够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生命体征变化,为患者提供全程无缝隙护理服务。主要经手术前护理、手术中护理、手术后护理,为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手术前可进行健康教育、心理疏导;手术中可协助临床医师实行手术治疗,做好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监测工作、记录工作,并且能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支持,帮助患者树立顺利完成手术的自信[5-6];实行手术后护理,能够鼓励患者加强机体锻炼(主动锻炼、被动锻炼),定时为患者按摩肢体,以此促进患者下肢血液循环,预防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7-8]。该次研究结果显示,甲组和乙组在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说明,泌尿外科老年患者中,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对于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非常有利,并且可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全程护理应用于泌尿外科老年患者中的效果较佳,同时能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获得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建议在临床方面广泛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