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穴位按摩联合优质护理在老年心绞痛合并便秘患者中的应用
2019-08-13王珍
王珍
(日照市中医医院干部保健科,山东日照 276800)
心绞痛是临床心内科常见病症,以老年患者多发,主要是因为冠动脉血循环障碍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而合并便秘易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严重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1]。所以,在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同时,应加强便秘护理干预。该文选取对2017年4月—2018年4月于该院收治的90例老年心绞痛合并便秘患者的护理干预开展研究,探讨足底穴位按摩联合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该院接治的90例心绞痛合并便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临床表现为。纳入标准:(1)均为稳定性心绞痛;(2)年龄>65 岁;(3)意识清楚,可正常语言交流;(4)对护理知情并同意。排除心肺病、恶性心律失常、恶性肿瘤、肝肾器质性病变及意识障碍等患者。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男患者24例,女患者21 例;66~82 岁,平均年龄(73.5±3.7)岁;便秘病程 1~4 d,平均病程(2.3±0.4)d。研究组:男患者 25 例,女患者20 例;67~80 岁,平均年龄(73.8±4.0)岁;便秘病程 1~5 d,平均病程(2.5±0.6)d。 两组患者基本信息、病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研究。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包括吸氧、止痛、营养心肌、扩张血管、降低心肌氧耗等;对照组仅实施优质护理:(1)治疗护理,一是体征监测,密切监测患者呼吸、心率、血压等体征变化,并做好记录;同时,严密注意患者尿量、神志、意识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主治医生并配合处理。二是疼痛干预,在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应先协助患者调整体位,行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疼痛感;同时,指导患者掌握深呼吸、腹式呼吸等方法,放松身心,如无明显改善,遵医嘱用止疼药物[2]。(2)生活护理,一方面,指导患者合理膳食,进食清淡、易消化的低脂、高营养食物,少食多餐,控制盐分摄入,嘱患者多食。摄入充足水分,多食粗纤维丰富食物,并要忌烟酒,少食刺激类食物。另一方面,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治疗环境,让患者有充足休息;心绞痛发作时须嘱患者绝对卧床,不得大幅度动作改变体位。(3)情志护理,因,心绞痛病情易反复,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焦躁等负面情绪,会增加心肌负荷,影响疗效。所以,要重视患者心理干预和疏导。
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联合穴位按摩,选取天枢、大横、大肠俞、神厥等穴位,具体操作:指导患者行平卧位,责任护士单手或双手拇指或食指按于穴位行左右、前后内或外旋;用指腹或手掌面接触穴位,循经络作用部位进行圆形摩动方法,每穴按揉10 min,最后采用掌摩法进行腹部按摩。
1.3 观察指标
评测护理前后患者便秘症状积分改善,包括便意、首次排便时间、排便用力度、排便速度、大便性状及排便间隔时间等方面,均分为1~3级,1级计0分,2级计2分,3级及4分,如伴腹痛、腹胀、乏力、口干、头晕、食欲不佳、烦躁易怒、骶骨疼痛等兼症,每项0.5分,无计0分,评分越高表示越严重。同时,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排便频次。
1.4 疗效评价
根据便秘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价:(1)显效,如患者排便频次为2 d/次,且排便通畅、便质转润,无复发,心绞痛症状基本消失;(2)有效,如患者排便频次为3 d/次,排便欠畅,但便质转润,无复发,心绞痛症状显著缓解;(3)无效,患者护理后4 d内无排便或排便困难,心绞痛症状改善不显著。总有效为显效、有效之和。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
通过治疗及护理,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 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两组护理前后排便情况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便秘症状积分、排便频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排便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排便情况比较(±s)
注:同组护理前后比较,*P<0.05,#P<0.05。
组别 便秘症状评分(分)干预前 干预后排便频次(次/d)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n=45)对照组(n=45)t值P值7.10±2.26 7.05±2.18 0.343 0.061(4.06±1.20)*(6.13±1.14)#3.162 0.001 0.56±0.10 0.60±0.13 1.304 0.053(1.04±0.36)*(0.65±0.20)#7.103 0.010
3 讨论
心绞痛临床常见的突发性心脏疾病,主要表现为心前区压榨性疼痛,诱发因素较多,以老年人为主要发病群。老年心绞痛患者受生理机能下降、肠胃功能减弱及饮食变化等影响,易合并便秘,不但影响治疗效果,增加心绞痛发作概率,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对此,及时有效护理干预是改善和提高患者临床疗效的关键。
足反射学原理是以生物全息反射学和中医经络学为主的边缘科学。而这一反射的过程,需要人体经络的配合才能完成。经络循行线与人体各部位穴位联结在一起。脚上有很多穴位,如果脏腑有病,在大脑皮质内已形成一个病理兴奋灶时,由足部反射区传来的触压和痛觉冲动也会形成另一个兴奋灶而表现在脚部,从而确定脏腑的病变。传统中医学认为,脾失健运、气化不利为便秘根本。基于此理论,点按足三里、天枢、大横、大肠俞、神厥、支沟等穴位可双向调节脏腑功能,达健脾和胃、疏肝补肾、平衡阴阳,恢复大肠正常传导糟粕功能。该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在实施全面优质护理基础上,针对便秘症状进行足底穴位按摩,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3.33%,高于单一优质护理对照组的80.00%,且便秘症状积分、排便频次改善效果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老年心绞痛合并便秘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与足底穴位按摩,有助于改善患者便秘症状,促进正常排便,值得临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