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骨骼超声评估慢性足底筋膜炎价值评价
2019-08-13翟庆飞
翟庆飞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山东济宁 272000)
慢性足底筋膜炎的主要诱因为患者长时间站立、步行或运动过度,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慢性足底筋膜炎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这就需要提前接受治疗,使其跖腱膜生物力学平衡结构得以恢复平衡,因此,提前通过检查诊断确定病情就显得尤为重要[2]。MRI检查在检查该病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由于该方法操作比较烦琐,在对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的检查时得不到广泛应用,而在近些年来,有诸多学者报道慢性足底筋膜炎经肌肉骨骼超声检查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而且操作简便、费用少,颇受患者青睐[3]。该次研究旨在探讨肌肉骨骼超声在慢性足底筋膜炎诊断的应用价值,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为研究时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在该院进行检查的35例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选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病人均被临床确诊为慢性足底筋膜炎,且经3个月的保守治疗后无效果;(2)患者未见足跟部外伤、且无感染发生;(3)患者对该研究均享有知情权且能够积极配合。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病人:16例,年龄范围24~37岁,平均年龄(26.7±4.1)岁,病史:0.5~2 年,平均病史(1.5±0.9)年。
1.2 方法
肌肉骨骼超声检查方法:让患者保持俯卧位,膝关节呈直角屈曲,使踝关节放于中立位,以超声仪器(探头频率:3~14 Hz)的探头来回扫描患者的患侧及健侧的跟骨及足底筋膜结合部位,2 d检查1次,共检查2次。MRI检查方法:以1.5T磁共振机及膝关节相控阵线圈来回扫描患者的患侧及健侧的跟骨及足底筋膜结合部位,设定扫描参数为:T1WI为TR716ms和TE12ms,T2WI为 TR 3908 ms和 TE 108 ms;Stir序列分别为 TR4 961 ms、TE 13 ms和 T1 150 ms;256×256矩阵,层厚和层距分别为3 mm和1 mm,2 d检查1次,共检查2次。
1.3 观察指标
(1)测量并比较2种检查方式所得到的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的患侧、健侧足底筋膜厚度,求取2次测量的平均值;(2)比较2种检查方式的图像质量;(3)对比2种检查方式的重复性测量信度(ICC)。
1.4 统计方法
以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该文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种检查方式的患侧、健侧足底筋膜厚度比较
通过测量肌肉骨骼超声检查和MRI检查的患侧、健侧足底筋膜厚度发现,2种检查方式的患侧、健侧足底筋膜厚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一种检查方式中,患侧和健侧足底筋膜厚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是,在成像清晰度方面,MRI检查显著优于肌肉骨骼超声检查。见表1。
表1 2种检查方式的患侧、健侧足底筋膜平均厚度比较[(±s),mm]
表1 2种检查方式的患侧、健侧足底筋膜平均厚度比较[(±s),mm]
检查方式 患侧 健侧t值 P值骨骼超声检查MRI检查t值P值4.96±0.25 5.15±0.22 0.102>0.05 3.90±0.20 4.18±0.17 1.275>0.05 4.879 4.481<0.05<0.05
2.2 2种检查方式的重复性测量信度比较
通过计算肌肉骨骼超声检查和MRI检查在足底筋膜炎患侧、健侧中的ICC方面,2种检查方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一种检查方式的患侧、健侧中的ICC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2种检查方式的重复性测量信度比较
3 讨论
慢性足底筋膜炎的具体发病诱因仍未得以明确,目前研究证明其与患者的肥胖、外伤、运动过度以及穿鞋习惯存在关联[4]。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的常见表现为足跟疼痛,且随着患者的长时间的站立、剧烈行走或运动而使痛感加重,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若不经过及时的治疗,会使患者的趾腱膜的生物力学平衡结构得到破坏,因此,对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及科学治疗具有积极意义[5]。
慢性足底筋膜炎的传统诊断方式存在主观性和不确定性,随着超声、MRI技术的发展,传统诊断方式已逐渐被取代,鉴于MRI诊断技术的复杂性,难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再加上超声技术的无创、操作简便以及与MRI相似的准确度等优势,患者更容易接受[6]。超声诊断的图像清晰度虽然不及MRI,但随着超声探头频率的增加,其清晰度也会逐渐升高,而且该手段足以使诊断医师清晰地观察到足底筋膜炎症部位及低回声区域,不影响诊断准确性,因此,超声诊断慢性足底筋膜炎的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7]。
该次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测量肌肉骨骼超声检查和MRI检查的患侧、健侧足底筋膜厚度发现,2种检查方式的患侧、健侧足底筋膜厚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一种检查方式中,患侧和健侧足底筋膜厚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成像清晰度方面,MRI检查显著优于肌肉骨骼超声检查;而通过计算肌肉骨骼超声检查和MRI检查在足底筋膜炎患侧、健侧中的ICC方面,2种检查方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一种检查方式的患侧、健侧中的ICC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肌肉骨骼超声检查应用于足底筋膜炎患者的检查中,虽然成像清晰度不如MRI,但其测量结果与MRI一致,而且肌肉骨骼超声检查还具有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等优势,临床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