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籼型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和两优713

2019-08-13蒙蒋昆

种子 2019年7期
关键词:稻区华南母本

万 兴 农 生 蒙蒋昆

(1.广西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广西 南宁 530007;2.广西恒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广西 南宁 530005; 3.广西农业科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7)

我国水稻种植面积为3 100万hm2,约占世界种植面积的20%;全国60%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因此,培育高产、优质、抗性好的优良水稻品种对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1]。由于杂交水稻父本、母本之间组配相对自由[2],更容易发挥品种优势。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杂交水稻尤其是杂交籼稻的育成及大面积推广,为我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和生产作出了重要的贡献[3-4]。从籼型两系杂交稻正式进入生产应用至今已有近30年,据统计,2006—2015年杂交籼稻每年通过国家审定的数量维持在30~40个,其中两系杂交籼稻占总数的比例从10%增加到50%,占比呈逐年递增趋势[5],仅2016年通过国家审定的杂交籼稻59个,其中三系杂交水稻24个,两系杂交稻35个,占比达到59.3%[6-7]。全国20个主要水稻种植省市中,湖南、湖北、安徽3省的年推广面积超过100万hm2,其中安徽和湖北两系杂交稻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三系杂交稻面积[8],因此,两系杂交籼稻的发展前景广阔。现实水稻生产中优质与高产、抗性等特性,存在相矛盾的一些问题[9]。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广西恒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杂交水稻育种团队对品种种质资源持续进行改良和种性挖掘,育成了综合性状优良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和两优713。该品种商品性好,抗病性强,米质优,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2017年在长江中下游以及华南稻区通过国审。

1 选育过程

和620 S是由广东和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Y 58 S为母本、P 88 S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籼型两系不育系;R 713是由深圳市兆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蜀恢527为母本、轮回422为父本杂交获取F1代,再与93-11复交后代系选而成的恢复系,其主要特点是综合性状好、田间表现杂交优势明显,生育期与R 9311相近[10]。和两优713是广西恒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两系不育系和620 S为母本与恢复系R 713配组育成的水稻两系杂交新组合(图1)。2010年夏开始在湖南用和620 S与R 713配组试制种,于2010年在湖南临湘和广西百色,2011年在江西、湖南,2012年在湖南、江西、湖北、安徽、浙江、福建等地进行多年多点品比试验、试种,组合综合表现为:分蘖力强、株叶形态好、高产稳产、米质优、抗逆性强。2014—2016年在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参加区域试验、生产试验,2015—2016年在华南感光晚籼组参加区域试验、生产试验,2017年分别在长江中下游稻区、华南稻区通过了审定,审定编号分别为国审稻20170009、国审稻20170036。

2 主要特征特性

2.1 丰产稳产,适应性广

2.1.1品比试验

2010年品比试验,表现比Ⅱ优838增产,抗稻瘟病,且品质表现特别优良,耐寒性强。2011年在江西(赣州)、湖南(吉首、临湘)进行多点品比试验,平均产量9.32 t·hm-2,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6.6%;全生育期140.0 d,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1.7 d。2012年在湖南吉首、临湘、长沙、辰溪,江西南昌、赣州,湖北洪湖、咸宁,安徽六安、合肥,浙江温州,福建福州品比,平均产量8.70 t·hm-2,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26%。

图1 和两优713选育系谱图

表1 和两优713产量性状的表现

品种试验试验地点产量/t·hm-2比对照增产/%2015年初试7.608.4和两优7132016年复试7.317.72年平均7.468.0博优998对照(2015—2016年2年平均)华 南6.90—和两优7132016年生产试验7.536.6博优998对照 2016年生产试验6.79—和两优7132014年初试长江中下游9.457.32015年复试10.107.82年平均9.777.4丰两优4号对照2014—2015年2年平均9.10—和两优7132016年生产试验8.986.8丰两优4号对照2016年生产试验8.41—

2.1.2区域试验

和两优713于2015年参加华南感光晚籼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7.60 t·hm-2,比博优998(对照)增产8.4%;2016年参加续试,平均产量为7.31 t·hm-2,比博优998增产7.7%,达到极显著水平;年华南感光晚籼组区试试验平均产量为7.46 t·hm-2,比博优998增产8.0%(见表1)。此外,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9.45 t·hm-2,比丰两优四号(对照)增产7.3%;2015年参加续试,平均产量为10.10 t·hm-2,比丰两优四号的9.37 t·hm-2增产7.8%,达到显著水平;和两优713两年长江中下游组区试试验平均产量9.77 t·hm-2,比丰两优四号增产7.4%(见表1)。

2.1.3生产试验

华南感光晚籼稻区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7.53 t·hm-2,比博优998(对照)增产6.6%(表1);长江中下游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8.98 t·hm-2,比丰两优四号(对照)增产6.8%(见表1);在不同稻区生产试验,均表现出了很好的产量水平。

2.1.4适应性

适应性强。作为双季晚稻,海南、广西桂南、广东(不含粤北稻作区)、福建南部等地均适宜种植;作为单季中稻,适宜种植的稻区有:湖南(不含武陵山区)、湖北(不含武陵山区)、安徽、江西、江苏等的长江流域稻区、福建北部稻区、浙江中稻区、河南南部。

2.2 穗多粒满,农艺性状优良

在华南双季稻区,全生育期114.3 d(比对照博优998长1.8 d),株高105.4 cm,穗长22.8 cm,每穗实粒数118.1粒,结实率85.9%,千粒重23.6 g,有效穗数282万·hm-2;在长江中下游稻区,全生育期141.7 d(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2.2 d),株高115.2 cm,穗长25.0 cm,每穗实粒数157.6粒,结实率85.6%,千粒重23.8 g,有效穗数276万·hm-2(见表2)。

表2 和两优713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

品种试验试验地点全生育期/d比对照增加/d有效穗数/(万·hm-2)株高/cm穗长/cm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g2015年初试华南115.41.4294.0105.822.8116.185.423.8和两优7132016年复试113.32.3271.5104.922.9120.186.423.42年平均114.31.8282.0105.422.8118.185.923.6博优9982年平均112.5—259.5114.723.6122.085.823.3和两优7132016年生产试验113.32.3271.5105.022.9120.186.523.4博优9982016年生产试验111.0—249.8112.223.9127.486.723.52014年初试长江中下游142.81.9271.5115.624.7160.183.923.2和两优7132015年复试140.52.3273.0114.725.4155.187.524.32年平均141.72.2276.0115.225.0157.685.623.8丰两优4号2年平均139.5—223.5123.324.6153.181.728.1和两优7132016年生产试验140.52.3273.0114.725.4155.187.424.3丰两优4号2016年生产试验138.2—218.3123.724.7155.782.228.7

表3 华南稻区和两优713主要米质性状

品种区试地点试验时间(年)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粒长/mm长宽比垩白粒率/%垩白度/%透明度/级减消值/级胶稠度/mm直链淀粉/%等级和两优713华南2015—201681.373.368.36.43.0121.016.97214.5等外博优99881.673.365.36.22.8232.824.26716.9优3和两优713长江中下游2014—201579.871.564.06.33.0121.316.98015.5优3丰两优4号81.272.860.96.93.1234.217.06915.6优3

2.3 综合抗性表现

在华南稻区,和两优713稻瘟病综合指数2年平均2.85,穗瘟损失率最高只有3级,表现出了较好的抗性;其中白叶枯病最高5级,褐飞虱最高级9级,因此,生产上要注意预防褐飞虱。在长江中下游,稻瘟病综合指数2年平均2.6,穗瘟损失率最高3级,也表现出较好的抗性;其中白叶枯病最高5级,褐飞虱最高级9级,生产上需要预防褐飞虱。

2.4 品质较优

经农业农村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见表3),华南区试:整精米率为68.3%,糙米率81.3%,直链淀粉14.5%,粒长6.4 mm,长宽比3.0,垩白粒率12%,垩白度1.0%,稻米品质指标较优;长江中下游区试:整精米率为64.0%,糙米率79.8%,直链淀粉15.5%,粒长6.3 mm,长宽比3.0,垩白粒率12%,垩白度1.3%,米质达国标3级。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在华南作双季晚稻种植,7月1—15日播种,秧田播种量150 kg·(667 m2)-1,大田用种量18.75 kg·(667 m2)-1,稀播湿润育秧,培育壮秧;或每hm2塑料软盘750盘播种,湿润育秧。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长江中下游丘陵山区4月20日—5月15日播种,平原湖区播种时间为5月10—25日,秧田播种量150 kg·(667 m2)-1,大田用种量18.75 kg·(667 m2)-1。为避免抽穗扬花期遭遇高温,各稻区应依据当地农技推广部门的指导,选择适宜时间播种。

3.2 合理密植,夯实增产基础

在华南作双季晚稻种植,秧龄18 d左右,栽插规格16.7 cm×23.3 cm,每穴栽插2粒谷苗;或每公顷抛栽750盘,抛栽25.5万蔸左右,秧龄2.5~3.5叶。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秧龄25 d左右,栽插规格20 cm×26.7 cm,每穴栽插2粒谷苗。

3.3 科学施肥,做好水浆管理

在华南作双季晚稻种植,中高肥力水平栽培,总施肥量纯氮187.5~225 kg·(667 m2)-1,其中氮∶磷∶钾按1∶0.5∶1比例施用,采用前促中稳后补的施肥方法;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按照“基肥足、蘖肥速、穗肥饱、粒肥巧”原则用肥,施纯氮255 kg·(667 m2)-1,氮、磷、钾肥配合施。和两优713在不同稻区,控水的基本原则一样,做到浅水促分蘖,浅灌勤露,够苗及时晒田,孕穗期、抽穗期保持浅水,灌浆期保持田间湿润,不能断水过早。

3.4 综合防治病虫害,确保丰产丰收

结合肥水科学管理,注意根据苗情和当时当地病虫测报,主要注意白叶枯病、褐飞虱、稻瘟病等重要病虫害的防治。成熟时,在好的天气下,及时收获。

4 制种技术

4.1 妥当安排播差期

充分考虑不育系的育性敏感期与抽穗扬花期安全,确保父母本花期相遇理想。在广西夏制,和两优713父本播种期为4月30日左右,母本为5月21日左右,播差期控制在21 d,保证父母本于8月10日左右始穗[11]。

4.2 下足亲本种子和施足底肥相结合,繁育多蘖壮秧

在湿润的露地安排父、母本育秧,亲本播种量225 kg·(667 m2)-1。播种前底肥一次足量施够,并早施分蘖肥,提早促分蘖。

4.3 适龄移栽,科学管理水肥

行比采用2∶14,父本26.4 cm×19.8 cm,母本13.2 cm×13.2 cm。大田施足底肥,并以有机肥为主,父本移栽后5 d单独偏施1次肥,母本移栽后15 d左右开始晒田控苗。

4.4 适时喷“920”,做好人工辅助授粉

母本抽穗达10%时开始喷“920”,用量为第1天180 g·hm-2、第2天300 g·hm-2,第3天父、母本同时喷“920”,用量为180 g·hm-2。在父本散粉高峰期用竹竿或绳子人工赶粉每天3~4次,以提高异交结实率。

4.5 注意病虫害综合防治

做好亲本种子的消毒工作,早施大田氮肥,中后期控氮的同时增施磷、钾肥,期间根据当地病虫测报,做好各种病虫害的及时综合防治,其中重点注意防治稻飞虱、纹枯病。

5 推广前景

和两优713近年已经陆续在广西、湖南、江苏、福建等地多点进行了区试和示范推广,表现出整体长势平整、抽穗整齐一致、青枝蜡秆、强度抗倒、产量高等优点。2017年,在湖南隆回县石阳村进行“百亩”连片示范,最高产量达14.06 t·hm-2,平均产量13.29 t·hm-2,通过了农业农村部超级稻的现场认定;凭借其株型紧凑、剑叶上挺、有效穗高达360万·hm-2、杆青籽黄等一系列突出的田间表现,当选2017年湖南水稻双新展示会“明星”品种;同年荣获广西第十四届“看禾选种”大会重点推介品种。其“矮秆、米质优、分蘖强、抗性好、超高产”的特点贴合杂交水稻轻简化栽培的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稻区华南母本
华南风采
2018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
——稻(二)
记华南女院前三任校长
华南掠影
苏萌娜 初心不渝 情牵华南
传统《元宵歌》本的复现、消失与走向
杂交粳稻常优2号母本机插制种技术
稻区冬闲田种植油菜经济效益研究
甜(辣)椒杂交制种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