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中石兽》课堂练习

2019-08-12牛苗苗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19年22期
关键词:石兽古义讲学

牛苗苗

<<<强记忆·夯实基础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纪昀() 河干()

山门圮于河() 募金()

棹数小舟() 曳铁钯( )

是非木杮() 湮于沙上()

啮沙() 倒掷()

遂反溯流逆上矣()

可据理臆断欤()()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二石獸并沉焉()

(2)求二石兽于水中()

(3)竟不可得()

(4)尔辈不能究物理()

(5)曳铁耙()

(6)遂反溯流逆上矣()

3.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如是再啮 古义:

今义:

(2)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

今义:

(3)但知其一 古义:

今义: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

(2)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译: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

5.文学常识填空。

《河中石兽》选自   ,作者 ,

字  ,   代文学家。本书以记录

为主,是以  形式写成的小说。

<<<重理解·感悟课文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的角度

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特点的角度作分

析,认为应该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特点和水冲击的

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该到石兽落水处的上游去寻找石兽。

D.以上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最重要。

7.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课文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此推断终得石兽。

B.课文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时,仅用了“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打捞的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课文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课文中的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8.请简单品析寺僧、讲学家、老河兵这三个人物的形象特征。

9.请说说寺僧、讲学家和老河兵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并分析一下他们有这样认识的原因。

10.讲学家对自己的判断态度如何?从哪个词语中可看出来?结果怎样?

11.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可知老河兵的推断是正确的,是不是由此可以知道,凡重物坠入河里,就一定要到上游去找?如果不完全是,那么,在原地或在下游或在上游寻找,分别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12.为什么“寺僧”和“讲学家”的推论出现了错误,而“老河兵”的观点却是正确的?

<<<测思维·拓展能力

13.对同一种现象,产生不同的认识,这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请你举一个例子,并简单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

14.搜集有关勇于实践的名人名言。(写出两条即可)

猜你喜欢

石兽古义讲学
《兵谣》:一曲军人心灵成长的赞歌
银龄讲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新追求
沐浴涵濡:群玉书院的讲学探索与反思
你知道神道石兽的含义吗
冬之光
南朝陵墓神道石兽造型设计分析*
——以萧梁王侯墓为例
《河中石兽》
课内文言文复习之《〈论语〉十二章》
黄舒昺书院讲学述论
寻找石兽与流水侵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