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外兼修勇担当

2019-08-12戴有胜

新闻世界 2019年8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

戴有胜

【关键词】 新闻记者;内外兼修;基本素養

当下,媒体竞争日益激烈,各媒体各显神通,创新报道形式、拓展发布渠道,新闻记者无形中被推到“风口浪尖”,理所当然地成为行业竞争主力军。显而易见,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这一重要课题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

翻开画卷,近代报刊开拓者王韬,“报界奇才”黄远生,“铁肩辣手”邵飘萍,永站大众立场的邹韬奋,战斗记者顾执中,记者楷模范长江,给时代把脉的农民记者杜导正,不怕吃苦、不畏风险、不慕浮华范敬宜,时代先锋郭超人,学者型记者艾丰,脱“茧”而出的“会议记者”郭玲春,追求创新的记者张建伟……在我国新闻事业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不断涌现出众多“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替国分忧、为民请命的记者。瞭望时代潮头,记录历史风云,德、识、才、学兼备,作为新时代新闻记者理应对标先辈,汲取养分,不忘初心,不负我生。

一、潜心理论修为,根深方有叶茂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只有把理论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从事新闻报道的记者,更需积淀深厚的理论功底,转化为自身能力,得心应手地指导采写实践。总体上了解把握我国新闻理论发展历史背景,对于记者深入学习钻研大有裨益。

近代报纸出现后,我国新闻理论研究翻开新的一页。1919年,徐宝璜出版了中国第一部新闻理论专著《新闻学》,标志着中国系统地研究新闻理论的开始。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和中国无产阶级报刊的创办,中国无产阶级新闻理论研究启航。此后数十年间,研究工作方兴未艾,新闻理论与日俱丰,水涨船高到一个新领域、新境界、新水平。

学习新闻业务、掌握采写技巧固然重要,可是如果只知道怎么做、而不知为何这样做,势必不能真正肩负起党和人民喉舌责任。毋庸置疑,新闻理论是反映新闻活动和新闻事业的基本规律,是新闻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更是每个新闻人的必学入门课程,是提高新闻业务能力、做好新闻工作的根基。记者通过学习新闻理论,获得新闻基础知识,认知新闻活动和新闻事业发展规律,了解新闻工作性质、任务和使命,避免盲目性,更好地用新闻理论指导新闻实践。

在这里,先要弄清新闻理论的一些基本特点。新闻理论以新闻活动和新闻事业基本问题为研究对象,着重解决新闻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为等基本问题。无产阶级新闻理论旗帜鲜明地指出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群众性原则是统一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明确新闻事业必须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我党新闻理论发端于革命战争年代,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不断丰富和发展。同时,它又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的对立统一,是推动新闻理论不断创新的不竭动力。新闻理论的基本概念、内容及其逻辑框架将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丰富发展。

新闻理论博大精深,诸如新闻基本知识、新闻传播(活动、内容、媒介、受众、原则等)、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新闻事业性质、新闻事业社会功能、新闻媒介管理与运行、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新闻改革、新媒体与新闻传播等。从事新闻工作之前和从事新闻工作过程中,我们必须对此规划学习、认真消化、总结深悟。

尤需强调的是,我国新闻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性和业务性很强。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必须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宗旨,坚持党性原则,做党和人民的喉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用辩证的、发展的、实践的眼光,研究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时刻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当好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这言简意赅、指向精准的48字职责使命,记者务必牢记,从而尽职尽责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唯如此,方能不负历史重托,不负党和人民信任,和时代共振,与人民同心。

新闻学内涵和外延广阔深远,因而,某种意义上记者是个“杂家”,除了钻研专业的新闻理论外,还应对政治经济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学、艺术学、计算机科学等其他领域有所涉猎。在具体实践中,广泛的学识,会对记者采访乃至新闻成稿产生积极的辅助作用。

二、致力业务锤炼,力做行家里手

邵飘萍曾有“新闻救国”思想,“余百无一嗜,惟对新闻事业乃有非常趣味,愿终生以之。”时至今日,记者这个职业仍炙手可热,光鲜惹人。

但是,倘若浅尝辄止、随波逐流、疲于应付、落入世俗地挣扎于广阔的新闻世界,势必为人不齿,于己有悔,于人有讥。要做一名合格的新闻记者,业务能力这篇文章必须首先写好。这里姑且抛开单纯的写作实务、采访技巧等业务探讨,试提几点心得。

千锤百炼出深山。作为一名记者,应抱着终身学习的态度,静下心,沉下身,博览群书,皆有所涉。而后,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形成互补,相得益彰。就是说,记者要时刻倾心长养知识和系统读书,尽可能广泛汲取业务之外的间接知识,每有所学,必有所得。如此,不但提升新闻业务能力,而且还能锻炼素质、陶冶情操、升华品位,把实践知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正如培根所言,“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清代方东树也有过形象描绘:“平日读书考道,胸中积理至多,及临事临文,举而书之,若泉之达,火之燃,江河之决,沛然无所不往。所以义愈明,思愈密,而其文层见迭出而不可穷。”正因为有长期的知识积累,所以写作时才形成了喷珠吐玉般的神思。

学而不思则罔,死学只能是“掉书袋”,关键还要深思熟虑后付诸实践。黄远生的“四能”修养要求,堪当从采访到写作的实践指南。他认为,“新闻记者须有四能,(一)脑筋能想;(二)脚腿能奔走;(三)耳能听;(四)手能写。调查研究,有种种素养,是谓能想。交游肆应,能深知各方面势力之所在,以时访接,是谓能奔走。闻一知十,闻此知彼,由显达隐,由旁得通,是谓能听。刻画叙述、不溢不漏、尊重彼此之人格,力守绅士之态度,是谓能写。”细细看来,“四能”已全面准确地概括采写规律,对后人的新闻实践起到莫大的启迪作用。

自然,光有学、思还不够,记者必须要有一颗不断创新、不落窠臼的心。在前辈记者中,创新者层见迭出。王韬打破清末桐城派古文和八股文束缚,创造了形式自由、平易畅达、感染力强的报刊政论新体式,开启一代新文风。范长江的通讯,真正做到了:“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

“‘记者—作家—学者如此三位一体,是我的宿命。” 张建伟曾说,“有多么深刻的思想,才有多深刻的组合;有多宽阔的思路,才会有多丰富的信息;有多巧妙的表现手段,才会有多漂亮的文章。”唯有练深内功,记者才能在鼓与呼的行进过程中游刃有余,成为行家里手。

必须指出,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当下媒体行业已进入新时代,媒介生存环境发生变迁。媒体融合发展,对广大新闻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素养要求。

作为新时代的记者,首先要洞察网络媒体的快速到达优势、立体传播优势、双向互动优势和整合资源优势,弥补传统媒体自身局限。其次,就是要具备新媒体应运而生的新技能,即分析和整合大数据能力、利用网络联系和发展信源能力、知识搜索和链接能力。通过“中央厨房”等先进手段,移动优先,掌握善用多渠道立体发布,做到既尊重技术,又不为技术所困;既立足发挥传统长处,又吐故纳新,接受消化新事物、新思想、新路径,实现报道的深度、广度、厚度和力度内在统一,达成引爆、发酵、推广和扩散、守正传播与融合发展的目标。

三、注重德行养成,纯粹干净担当

恩格斯说,“每个阶段,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道德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也是事业成功的保障。新闻工作者担负着传播信息、净化社会、引导舆论等重要职责,其品德修养、行为规范尤为重要。正如范长江所言,“这个职业关系社会太大,不是一个普通吃饭的事情”。意即记者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保持立言者良心,坚持正义。

当下,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等各项事业进入新时代,由此伴生的种种诱惑、侵蚀往往让人防不胜防。少数的害群之馬,某种程度上严重损害了党和人民的信赖,败坏了新闻队伍纯洁形象,造成了恶劣影响。为此,做党和人民信任的新闻工作者,就要锤炼作风,做到修身、高尚、纯粹、有品、立义、正能、尽责。

记者“不是在新闻现场,就是在去往现场的路上”,这形象地说明了新闻舆论工作的特点和新闻工作者的工作作风。首先是用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其次是用心,对事物要有分析能力和预见能力,要深入基层,扎进一线,致力挖掘“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真正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第三是用“品”,要守正传播,经住诱惑,受住考验,不一味追求点击率,不搞“标题党”、“花架子”、“假把式”,不做有偿新闻,保持一身正气。

笃定党性讲政治,立诚守义修身家;精益求精通理论,练好内功写佳作;行进路上不染尘,党和人民都信赖。这既是记者从业的行为准则,更是新时代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根本要求。

(作者单位:滁州日报社)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
2020年度持新闻记者证人员拟通过核验名单公示
公示
公示
公示1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杂志社拟领取新版新闻记者证人员名单公示
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公示名单
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公示名单
公示
我是新闻记者
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