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市党报如何提升舆论引导力

2019-08-12秦峰

新闻世界 2019年8期
关键词:池州办报党报

秦峰

【关键词】地市党报;引导力;正面宣传;办报水平

一、处理好三个关系,提升办报格局

怎样才能提升地市党报的舆论引导力呢?《池州日报》在多年的办报实践中总结出一条经验:解决好三个方面的关系,让地市党报的信息量增多一些,服务性提高一些,老百姓才会更爱看一些。也只有这样,才能占领舆论主阵地,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团结稳定和谐的良好氛围。

(一)正面宣传为主,还需兼顾客观报道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地市党报必须遵循的方针。坚持这一方针与兼顾客观报道其实是统一的。但是,很多地市党报的记者编辑在稿件处理上缺少思辩的态度,从而使稿件存在一定的逻辑漏洞,经不起推敲,把正面宣传做成只有成绩、没有瑕疵的“伟光正、高大上”稿件,让读者感觉不真实。这类稿件在写法上空洞、乏味,缺少具有真情实感、客观真实的内容。这样的宣传内容存在着采访不全面、人物不丰满、典型不具体的“硬伤”,与群众的认知往往会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地市党报上这样的宣传越多,群众的认可度就会越低,宣传的实效可能达不到预期。因此,地市党报务必把握好正面宣传与客观报道两者之间的关系,在稿件的处理上,记者要注意归纳总结,报道要遵照新闻的客观性,因为只有报道符合受众的认知,才能增强宣传的引导力。

(二)完成宣传任务,还要有新闻敏锐性

及时、准确、全面地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是地市党报的重要职责。要做好这些,就需要按照信息传播的规律,对党和政府出台的政策进行认真的研究、系统的解读,同时还要结合地方实际,确定新闻策划的内容,做到上合政策,下接民情,紧贴实际,只帮忙不添乱,确保舆论的引导力。如果新闻工作者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工作没有主动性,没有新闻敏锐性,不动脑筋地采用“填鸭式”宣传,不在意群众爱不爱看,那么,这样的新闻报道就会枯燥无味,难以引起读者共鸣,引导力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三)新闻报道求稳,还需抢抓新闻“活鱼”

对地市党报来说,求稳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在求稳的同时,地市党报还需提高新闻报道的即时性。地市党报通过快速发布,可以使新闻更加新鲜,让舆论的引导力更强,更加具有权威性。地市党报要履行好党委政府“喉舌”的功能,就必须思路清晰,行动快速,主动抢抓新闻“活鱼”。特别是在突发事件、矛盾焦点面前,地市党报绝不能装作“瞎子”“聋子”。如果地市党报没有及时发出声音,相当于间接放弃了舆论主导权,自然也就失去了舆论引导力。2018年6月25日下午,池州市贵池区乌沙镇6名青少年在长江岸边游泳,其中4人下水后不久溺水身亡。事件发生后,《池州日报》主动派出文字和摄影记者,采访现场群众、救护人员和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写出了一组客观真实的报道,并且在一版刊出,及时消除了各种不实传言,维护了地方的和谐安定。

处理好以上三个方面的关系,必将为地市党报新闻人带来办报格局的突破,从而也会为地市党报发挥好引导功能提供广阔的舞台。因此,地市党报新闻工作者需要转变思路,研究业务,结合地方实际,把报纸新闻做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有用信息。

二、激活三种能力,提升办报水平

新闻舆论引导力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它有着具体的组成要件。《池州日报》在多年的办报实践中认识到,激活了公信力、感召力和表现力这三种能力,办报水平就会得到大幅提升,舆论引导力自然就会“水涨船高”。

(一)公信力

公信力是新闻媒体本身所具有的一种被社会公众所信赖的内在力量。它是衡量媒体权威性、信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标尺,也是媒体赢得受众信赖的能力。媒体公信力的高低,决定其舆论影响力的大小。地市党报的性质和定位,决定了其具有其他媒体无可比拟的权威性和可信度的优势。这是因为,时政报道是地市党报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时政报道大多是党和政府的会议报道以及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政策解读,是党委政府认可的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事情。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一旦出现虚假、失实新闻,必然会使地市党报的公信力受损,直接导致受众的流失,社会影响力的下降。基于此,《池州日报》在采访环节要求记者深入采访,不合格稿件打回重写。在编辑环节要求编辑活用版面语言,少用最好不用陈词滥调。如“势头良好”“硕果累累”“取得实效”“扎实推进”之类大而空的词,一般不得在新闻标题中使用,在内容的选择上,选好切入点,把好采编校的关口,让新闻内容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二)感召力

报纸的感召力,是反映和衡量报社和新闻工作者办报导向、办报质量与办报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报纸特别是党报,应当不断增强新闻的感召力,这是党的新闻事业的需要,是时代的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希望,同时也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池州日报》对此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对报纸的栏目设置、版式风格进行了调整。例如,该报在头版经常设置言论“九华时评”“记者手记”栏目,选题多是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涉及百姓生活的热点难点,并以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作为评论的切入点,抽丝剥茧,细致分析,鞭辟入里。这些时评均刊登在头版重要位置,或加框或铺设底纹,十分醒目,让受众很容易就能找到重点。今年5月份,池州党政代表团赴嘉兴学习考察创新发展、融合發展、项目招商,池州日报社为配合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同时派出特别报道组深入采访,随后刊发了《高起点推动高质量发展》等多篇评论,对机关干部、普通市民都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在全市上下形成了找差距、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表现力

新闻语言的表现力体现在简洁、通俗、准确、具体等特点上,字字句句都应有信息含量。简洁意味着言简意赅,不说废话;通俗就是语言不深奥,不晦涩难懂,很容易理解;准确就是语句表达契合事物的本质,既不夸大扭曲也不刻意减损;具体就是对人对事的叙述具象可感,如准确的数字,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味道、光影等等,让受众能够通过文字感知。目前,《池州日报》有时政新闻、县区报道和地方专版等板块,版面设计时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平衡,文图并重。时政新闻与县区报道主要是以消息、通讯、言论、图片等组合而成,让各种新闻形式优化组合;在新闻采访时,注重国家大政方针与地方实际相结合,大选题小角度,深挖掘细采访,努力做到立意高、形式活。在图片的采用方面,我们遵从图片优先原则,文字和图片新闻信息差不多时,优先采用图片。此外,编辑在确定采用图片后,给新闻图片取一个合适的标题,从而使图片信息一目了然,吸引受众的眼球。

三、寻求突破,增强舆论引导力

要提升地市党报舆论公信力、感召力和表现力,需要报社从采编到录入校对再到审核各个环节共同努力,缺一不可。不仅如此,地市党报要进一步增强舆论引导力,还应该在做强时政新闻、提高言论品位、关注热点难点上寻求突破。

(一) 做好时政新闻

地市党报要具有一定的品位、一定的高度,对市委市政府重要会议、出台措施办法的权威解读这个传统优势不能丢,这是地市党报必须坚持的“定海神针”。因此,地市党报要利用好政治资源,把时政新闻做成解读准确、群众爱看的有益资讯。

(二)提高言论品位

报纸的言论,是报纸的灵魂,是体现一张报纸的办报倾向、政策水平和政治素质的旗帜,它直接表明报纸在重大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从言论的写法来看,地市党报的传统言论经常是一种表明观点的单向灌输,报纸与受众的关系是传播与接受的关系。近年来,《池州日报》创新思维,努力通过新媒体这个桥梁,让各方见解和观点得以展现,使矛盾在交流中得以解决,冲突在对话中得到缓解。为此,我们成立言论小组,不定期召开研讨会,学习写作业务,提高言论质量。同时,开辟了言论专版,选择刊发市民和通讯员较高质量的言论。报纸一版的“九华时评”栏目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高,对本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评论针对性更强。

(三)关注突发事件和热点难点问题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事件,受众关注度高,探知欲强。从受众的角度来看,一家媒体对突发事件和热点难点问题报道是否及时、准确,是检验这家媒体灵敏程度和反应能力的一把“标尺”。《池州日报》增强快速反应能力、创新策划能力和整体协调能力,积极稳妥地做好突发事件和社会难点问题的舆论引导。今年5月25日、26日,池州市遭遇入汛后首轮强降雨天气。城区多个社区、街道受灾。一些市民在网络发贴,抱怨“海绵工程”虽已建成,可到了雨季却发挥不了作用,缺乏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池州日報》关注到这个舆情后,立即安排多路记者,深入社区采访。发现凡是经过“海绵工程”改造的区域,路段积水明显小于未经改造的路段,随后刊发了《“海绵工程”在暴雨中经受考验》的稿件。稿件刊发后,市民才明白真相,理解并接受了“海绵工程”发挥了作用这个事实。正是因为《池州日报》的主动介入,勇于担当,才有力地引导了社会舆论。

(作者单位:池州日报社)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池州办报党报
安徽池州地区富锌土壤资源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梁启超办报研究刍议
“融时代”地市党报影响力提升和生存发展策略探究
新时期如何增强党报影响力
池州印象
丹麦:“办报”帮流浪汉生存
谁让池州如此妩媚风雅
《池州抗日战争史稿》出版
浅析张东荪的文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