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世纪美国设计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2019-08-12华沙

设计 2019年15期
关键词:投资发展模式消费

华沙

摘要:总结20世纪美国设计产业的发展模式,为我国设计产业发展思路上提供新的补充。在对美国设计产业发展历程简要梳理的基础上,采用理论与案例结合法,总结了美国设计产业的发展模式。概括总结了美国设计产业发展模式。20世纪美国设计产业的发展模式主要有投资驱动设计产业发展、消费驱动设计产业发展、创新驱动设计产业发展三种模式,其中,创新驱动设计产业发展模式值得我国借鉴。

关键词:美国设计产业 发展模式 投资 消费 创新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9)08-0081-03

引言

中国设计产业在当前仍处于起步摸索阶段。除了自身的摸索外,国外设计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也值得借鉴。近年来,中国设计产业更多借鉴的是英国、日本以及韩国的发展经验。英国设计产业的发展模式主要是依靠文化创意产业的驱动,通过推广文化创意产业带动设计产业的发展,但这种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造成了当前国内对创意产业与设计产业的混淆不清,不利于设计产业自身的正名。日本和韩国设计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的是政策驱动,即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成立相关机构,扶植设计产业的发展。美国设计产业的发展模式与英、日、韩等国存在差异,约翰·赫斯科特(John Heskett)就认为,“尽管美国有众多设计类院校,但在数量、生源、研究项目和影响力方面都无法与商学院匹敌。此外,无论是联邦政府还是州政府在出台设计政策上都没有太大的实质进展。由此看来,美国设计的理念和实践与世界其他国家大不相同”。美国设计产业的独特发展模式将为我国设计产业发展思路上提供新的补充。因此,下文在对美国设计产业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梳理的基础上,对美国设计产业的发展模式展开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一、美国设计产业的发展概述

产业周期理论认为,产业的发展存在了形成期、扩张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如图1。产业形成的标志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该产业应具备一定的规模,至于一定的规模究竟有多大,这要看各类产业的技术经济特点,虽难以有量的测度,但这一产业必须在与国际同类产业的比较以及国内其他产业相比较中占一定份额;有专门化的从业人员,其含义是:有专门的设计、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工人且形成群体;该产业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承担着不可或缺的社会经济功能;有专门化的生产技术装备和技术经济特”。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美国的制造业、商业资本开始投入美国设计业,推动了美国设计产业的资本化进程。依靠投资的驱动,大多数美国大型企业内部都成立了设计部门,独立设计公司成批出現,在美国制造业发达的东北部和五大湖区,美国设计业出现了规模化发展的趋势。设计从业人员在数量上也逐渐形成规模,出现了各类设计行业协会和基层组织,设计师作为一种职业开始得到了社会大众的了解和认可。无论是从产业的规模化、资本化、社会化,还是从业人员的职业化来看,这一时期美国设计产业的发展都符合产业形成阶段的基本特征,但大萧条和之后爆发的二战限制了美国设计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20世纪20年代末到二战结束是美国设计产业的形成期。

产业扩张是指“产业形成后,不断吸纳各种经济资源而扩大自身的过程,产业扩张既含产业在量上的扩张,也指产业在内涵方面有质的改变”。所谓量上的扩张可以理解为设计企业数量的增多,设计市场规模的扩大,从业人数的增加等,质的改变则可以理解为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设计产业内部新的子类出现等。二战后,美国政府密集出台了与设计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美国设计产业的扩张提供了法律保障。这一时期,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大众旺盛的消费需求塑造了一个规模不断扩大的设计市场。设计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多,各公司出现了激烈的竞争。随着设计教育的发展,设计产业从业人数不断增多,设计师专业化程度和社会认可度都进一步得到提高。平面设计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作为一个设计产业子类逐渐独立。设计产业在布局上向美国西部、南部扩张,大型设计公司进一步拓展海外业务,向海外市场进军。但这种快速增长和扩张势头在20世纪70年代趋于停滞。美国设计产业界出现了对产业发展方式的反思,设计从业人才也出现了短暂的断档,出现了发展的瓶颈。但总体来说,这一阶段的美国设计产业不断吸纳各种资源,在市场规模和产业规模方面都得到了扩张,在从业人数和企业数量方面得到了增加,发展质量上得到了提高,符合产业扩张期的特征。因此,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是美国设计产业的扩张期。

产业成熟是指“产业进入-个规模稳定、技术稳定、供给和需求稳定、产品稳定、地位显赫的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则是美国设计产业的成熟期。经过了20世纪70年代末的短暂调整。创新,尤其是技术创新推动了美国设计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稳步增长,硅谷设计产业成为了美国设计产业新的代表。设计产业在美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稳定。在产业结构、产业链、产业管理水平等方面都日趋完善;设计市场也逐渐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型,设计服务的质量进一步提升,服务的种类也日趋多元,上述这些表现都符合产业成熟期的典型特征,因此,20世纪80年代至今是美国设计产业发展的成熟期。

可见,美国设计产业发展至今,经历了形成、扩张到成熟的发展阶段,时至今日,美国设计产业已具有了较为全面的产业类别,完善的产业链条,实现了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有着极强的国际竞争力。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U.S.Department of Commerce,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2018年3月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此次公布的数据更新至2015年),2015年美国设计产业的总产出已达到4347.85亿美元,增加值为2993.8亿美元,占当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65%,带动了171.8万个就业岗位。

二、美国设计产业的发展模式分析

通过对美国设计产业发展历程的梳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美国设计产业的主要发展模式也存在着不同。概括来说,主要包括了投资驱动设计产业发展、消费驱动设计产业发展、创新驱动设计产业发展三种模式。

(一)投资驱动发展模式

投资驱动发展模式即通过资本的频繁投入来推动设计产业的发展,这一模式是美国设计产业形成阶段的主要发展模式。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设计产业刚刚走向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受通用汽车成立艺术与色彩部的启发,福特汽车、克莱斯勒汽车(Chrysler)、西屋电器(Westinghouse Electric)、美国标准公司(American Radiator & Standard Sanitary Corporation),通用电器、赫曼·米勒(Herman Miller)、美国集装箱集团(Container Corporation of America)等有实力的大公司都成立了设计部,涵盖了汽车制造业、家电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包装制造业等领域。此外,雷蒙德.罗维、诺曼.贝尔.格迪斯、亨利.德雷夫斯等知名设计师也成立了独立设计师事务所,如图2所示。

虽然这一时期美国设计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但产业自身还比较脆弱,盈利模式也较为单一,缺乏资本的积累,社会认可程度有待提高,在市场上的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差,容易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例如,20世纪30年代初的大萧条给美国设计产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冲击。一方面,通用汽车、福特汽车、通用电器、西尔斯百货等大企业的设计部和一些以知名设计师为核心的设计公司得到了广告业、商业,制造业资本的持续投入,这就让这类受资本青睐的设计企业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得到迅速发展。例如,通用汽车、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的设计部在大萧条时不仅没有缩减,在人员和规模上反而得到了扩大。但另—方面,大萧条也导致了一些小型设计公司的破产和设计从业人员的失业,这些小型公司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弱,又缺乏资本的投入给予支持。可见,美国设计产业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依赖于其他产业资本的投入,资本的投入与否决定了设计产业发展的速度。因此,投资驱动发展模式是美国设计产业形成时期的主要发展模式。投资驱动发展模式的优点和缺点都较为突出,其优点在于设计产业的发展可以充分获得各路资本的支持,如制造业资本、商业资本等,从而获得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在变动的市场环境中获得庇护,解决设计产业发展的后顾之忧。依靠投资驱动,可以在设计产业的萌芽阶段迅速的实现产业的规模化,推动资本的积累,为设计产业的进一步扩张奠定基础。缺点在于,由于受到制造业等资本的控制和影响,设计产业界自身较缺乏话语权,容易受到其他资本的干预,在利润来源和所提供的设计服务上都较为单一。这一缺点在大企业的设计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以通用电器的外观设计组为例,其设计风格上必须与企业产品线的总体风格保持一致,依托企业自身产品所从事的设计服务也全是与各类家电的外观造型有关,难以拓展其他业务,这不利于设计产业的多样化发展。

(二)消费驱动发展模式

消费驱动设计产业发展模式即通过大众消费需求来推动设计产业的发展。这一模式是美国设计产业在扩张阶段的主要发展模式。二戰后,美国设计产业经过了形成期的不断发展,初步完成了资本的积累,产业规模和从业人数都得到了提升,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美国设计产业界已不满足单一的投资驱动发展模式,希望寻找新的驱动力推动设计产业的继续发展。另一方面,随着战后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美国大众的消费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战后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带来了新的消费需求,共同推动了二战后大众消费时代的发展。在大众消费时代,大众消费需求的激增为美国设计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消费需求的驱动下,美国设计产业得到了迅速扩张,如工业设计产业的产业规模得到了进一步扩大;战后企业对视觉形象识别的重视,如图3所示,也让平面设计产业开始成为逐渐成为设计产业内部的一个子类。

设计产业在布局上的也开始进一步向美国西部和南部等地区拓展,设计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加剧。伴随着资本的进一步积累,一些知名的美国设计公司已经有能力利用海外的消费需求,拓展海外市场。因此,消费驱动是美国设计产业扩张阶段的主要发展模式。消费驱动丰富了美国设计产业的发展模式。与投资驱动相比,消费驱动发展模式可以利用市场上的消费需求加快设计产业自身的资本积累速度,从而进一步拓展产业的规模,减少其他产业对设计产业发展的干预。但这—发展模式也存在着弊端,美国设计产业界为获得进一步的发展而不断刺激消费,设计业界在实践中过于关注商业性的样式设计,而忽视了从其他层面对设计价值的思考。万斯·帕卡德、拉尔夫·纳德、维克多·帕帕奈克等人就对这一依靠消费驱动的设计发展模式进行了批判,认为消费文化造成了虚假的繁荣和资源的浪费,美国设计产业是参与制造这种消费文化的帮凶。进入20世纪70年代,随着日本、西德、意大利等国设计产业的崛起,设计市场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消费驱动设计产业发展模式的弊端日趋显现,美国设计产业界也展开了对消费文化的反思,这一发展模式逐渐难以为继。

(三)创新驱动发展模式

创新驱动设计产业发展即通过创新优势来驱动设计产业的发展。这一模式是美国设计产业成熟期的主要发展模式。事实上,美国一直有着创新的传统,但在美国设计产业形成和扩张阶段,创新并没有在美国设计产业的发展中发挥最主导的作用。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传统制造业的转移,设计产业国际竞争加剧,缺乏新的发展动力,都让美国设计产业陷入了产业发展的瓶颈。随着美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创新成为了后福特主义时代驱动发展的核心力量,设计产业的发展也不例外,以技术创新为代表的创新模式推动美国设计产业突破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发展瓶颈,进入了产业发展的成熟期。例如,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硅谷设计企业开始为各类消费电子产品提供设计服务,推动了硅谷设计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异军突起,引领了美国设计产业的发展趋势,如图4所示。

因此,创新驱动发展是美国设计产业成熟期的主要发展模式。与投资和消费驱动发展的模式相比,创新驱动设计产业发展有着明显的优势,不仅符合信息技术时代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也更适应于后福特主义时代的大众个性化消费和服务要求。首先,技术创新所带来的领先技术可以与设计相结合,从而在设计产业的竞争中建立压倒性的优势,美国设计产业当前的国际竞争优势就是建立在美国信息技术的领先优势之上。其次,设计本身也有着创新属性,通过加强设计创新,可以用创新设计来增强设计产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满足多样的设计消费需求,提升设计产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在多变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当前,不仅仅是设计类企业,美国许多大公司都将设计创新能力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后,技术创新、文化创新、艺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创新等多层面的创新可以不断引领设计产业的发展趋势,提升设计产业的发展质量,实现可持续的增长,从而尽量保持设计产业的成熟期,避免过早地迈入产业的衰退周期。但创新驱动发展模式有着较高的门槛,这种设计产业发展模式也需要国家在政策和法规上对创新予以支持,需要大量研发资金的投入,需要能够持续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体系,需要营造注重创新的社会氛围。

三、美国设计产业发展模式对中国设计产业发展的启示

近年来,我国设计行业也逐渐走向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着创新能力不足、尤其是技术创新能力較为欠缺。创新驱动设计产业发展模式值得我国设计产业借鉴。事实上,我国政界、学界已经认识到了创新在设计产业乃至整个国家综合实力上升中所具有的重要性。在政界,2016年国务院所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就将创新摆在了国家战略上,近期,中国政府决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科技创新板块,并试点注册制,鼓励技术创新驱动的企业登陆上市,以丰富技术创新企业投融资渠道,也展现了国家对技术创新的重视。在学界,2013年8月,中国工程院启动了《创新设计发展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在其发布的《创新设计战略研究综合报告》中将创新设计的构成要素归纳为,“技术、艺术、文化、人本、商业”。即技术创新、艺术创新、文化创新、人本创新、商业创新。但在设计产业界,对创新的认识仍较为片面,不够充分,对创新的认识集中于商业模式创新,艺术创新等方面,而忽视了技术创新。从美国设计产业的发展模式来看,美国设计产业在当前所取得的领先地位,是依靠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技术创新所获得的。设计作为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永远都是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基础,没有在功能方面所构建的技术优势,就难以进一步建立审美自信。当前,设计产业界必须认识到技术创新在设计创新中的核心地位,须知,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没有技术的支撑,再好的设计构想也难以落地。因此,在创新驱动设计产业发展中,业界不仅要注重艺术创新、文化创新、人本创新、商业创新,还应大力倡导技术创新。例如,加强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利用科研机构的研发优势,通过产、学、研的合作提升技术创新的能力。此外,在2017年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因此,在追求技术创新之路上,也应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技术创新具有着周期长、难突破的特点,只有长期专注于某一技术领域,坚持不懈,潜心钻研,才有希望不断突破技术难关,实现技术上的创新。最终通过技术创新,在获得技术领先优势的基础上,让艺术与技术相结合,以不断提升中国设计的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中国设计产业在未来的进一步发展。

结语

通过上文梳理,可以看到投资驱动、消费驱动、创新驱动是美国设计产业从形成到成熟过程中的三种主要发展模式。在美国设计产业的形成阶段,投资驱动模式是驱动美国设计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在美国设计产业的扩张阶段,消费驱动模式是二战后美国设计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随着美国创新体系的确立,创新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驱动美国设计产业发展的主导。这三种模式各有优劣,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关系,多种发展模式在一定时期内是可以并存的,共同推动设计产业的发展。因此,在创新驱动设计产业发展为主导的时代,投资驱动模式和消费驱动模式也在美国设计产业发展中发挥着作用,在发展模式上形成了一定的补充。其中,创新,尤其是技术创新驱动设计产业的发展模式值得我国设计产业界学习和借鉴。

猜你喜欢

投资发展模式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消费舆情
信用消费有多爽?
关于我国PPP模式应用的问题探讨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浅谈对银行投资价值的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