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力培养的学校改进
2019-08-12何丽娜王敬杰
何丽娜 王敬杰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全新阶段,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占据了重要的中心地位,并受到持续关注。从学习力培养的视角,聚焦学校育人质量的核心议题,不仅正面回答了“办什么样的学校”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还有效解决了“怎样办学校”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一、学习力培养:学校改进的基本指向
学习力作为现代人基础性的文化素质和未来社会人才必备的基本素养,在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共享技术等为代表的当今社会,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
多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分别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和研究背景对学习力的概念内涵进行了界定和阐释,将其表述为“是学习者基于学习动力、能力、毅力、品质而实现自我改造、创新和发展的经验、能力、综合系统或行为”。可见,学习力有效架构起了人和教育之间的内在逻辑和联系。学校教育一旦离开了对学生学习力的激发和培养,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和发展动力。因此,聚焦和培养学习力不仅是当前研究、反思和提升学校育人质量的重要突破口,还是改进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思路和基本指向。
二、教育本质与学生需求:学校改进的逻辑起点
一是教育本质:唤醒认知、激发潜能和让学生成为他自己。从宏观的视角来看,教育作为一种开放、系统、能动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明确的内在指向性,是以“人是什么”和“人成为人”为基本取向和本意的。学校作为教育发展的社会性产物,是一种持续促进学习者社会化的专业活动场所或组织机构,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突出的育人功能。由此看来,培养人才不仅是教育的原点、宗旨和本质,还是学校工作的根本任务和重要职能。因此,学習力培养与教育具有的唤醒认知、激发潜能、让学生成为他自己的本质要求是高度契合的,二者既相互融合,又相互印证,相得益彰。
二是学生发展:差异性、未完性、模糊性和层级性同存。在教育领域中,始终存在一个客观的事实,即学生是存在差异的。由于学生在认识水平、心理机能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故他们在成长或发展方面会呈现出需求差异性、历程未完性、方向模糊性和阶段层级性等本质特征。学校教育只有把学生发展的本质特征作为教育工作的逻辑起点和回归基点,做到尊重差异、理解差异和成就差异,才能进一步提高教育培养人才的精准性和学校育人工作的实效性。因此,学校教育要进一步厘清学生需要什么、选择什么和发展什么,进而为学生发展提供精确的方向引领和适切的教育资源,助力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三、多措并举与六力齐发:学校改进的路径选择
一是领会政策精神,深化教育改革,激发学校育人动力。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等,在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和提供了根本遵循的同时,也为学校育人工作提出了本质性要求。因此,学校要认真领会政策精神,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顺势而为、主动担当、积极创新和勇于实践,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培养人才工作稳中向好地发展,进一步激发学校的育人动力。
二是更新教育理念,聚焦育人目标,彰显学校育人魅力。理念既是价值层面的思想凝练,也是事实层面的行动方向。在基础教育领域,无论是教育技术的升级,还是教学手段的优化,都必须依赖于教育理念的引领和支撑。可见,教育理念是教育行为的指南,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因此,学校需要适时更新教育理念、聚焦育人目标,把人作为育人工作的出发点、发力点和回归点,进一步彰显学校的育人魅力。
三是科学顶层设计,优化管理机制,提升学校育人实力。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要把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作为一个体系性的社会工程进行顶层设计,对育人工作进行整体架构和逐级细化;各教育利益主体之间要做到无缝对接,增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的基础性、适应性、全程性和实效性。因此,学校教育要着眼于学习力的培养,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不断优化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学校育人实力。
四是丰富课程体系,发掘学科价值,拓展学校育人张力。课程体系的完备性、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课程资源发掘的充分性,都会对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学校教育要立足当前课程配置体系结构和学科教材编写现状,在充分结合校情与学情、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组建专业团队,重新梳理、解构和重构课程资源,完善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内容,发掘学科价值,形成贴切实际、遵循规律、尊重差异和符合逻辑的“研发—实施—反馈—调适”的运行机制,进而提高学校教育的实效性。可见,在学校育人工作中,丰富课程体系、发掘学科价值既体现了学校教育的终极意义,也拓展了学校的育人张力。
五是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搭建多元平台,释放学校育人活力。从本质上说,任何一种考核评价都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既定的目标选择,它通常具有鉴定、导向、激励和反馈调节等重要功能。从学校育人现状看,学校人才培养考核评价方面还存在着导向功利性、标准未完性、方式单一性等问题,这使得考核评价机制的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学校教育要不断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搭建学生多元发展的平台,拓展学生自主成长空间,进一步释放学校的育人活力。
六是创设优质环境,健全保障机制,凝聚学校育人合力。从现有政策看,“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是对学校教育环境的最基本要求。创设优质环境,不仅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和基本手段,还是学校组织不可推卸的重要职责。因此,学校要创设优质的教育环境,让教育资源能够触手可及;要健全保障机制,让学校育人行为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和实效化,在多主体共同参与和深度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凝聚学校育人合力。
总之,从学习力培养的视角来思考和讨论学校育人工作改进的问题,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对策性研究和战略性思考,具有专业性、现实性、基础性和引领性。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进程中,学校育人工作理应对学习力予以关注和培养。这是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持有的一种基本态度,也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和培养未来社会合格人才的必然选择。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