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高水平标准体系 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2019-08-12陈向平刘文涛

上海人大月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本市标准化标准

陈向平 刘文涛

2001年,本市制定《上海市标准化条例》,条例实施18年来,本市标准化工作得到大力推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将标准纳入国家基础性制度范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政府要加强战略、政策、规划、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提出要发挥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本市先后出台了《上海市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关于深化标准化改革促进标准化服务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方案》《关于贯彻落实〈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的实施方案》《关于贯彻〈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的实施意见》《上海市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化工作方案(2018-2020年)》等多部文件。市标准化管理部门依托市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会同市有关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支撑,全市标准化事业快速发展。

持续完善 成效初显

标准化工作体系初步建立。本市积极贯彻实施标准化法,标准化工作机制不断理顺,“统一管理、分工负责、合力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格局初步形成。本市2005年成立市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现有成员单位33家;会同市商务、旅游、卫生、公安、绿化市容等部门共成立地方标委会40余家,推动相关领域地方标准制定实施。各区政府结合本区实际,积极采取措施,推动本区标准化工作。以市行业质量促进会为平台,组织推动本市数十家行业协会开展标准化活动。落户本市的全国会展业标委会、全国动漫游戏标委会等全标委、分标委数量已达116家。

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本市地方标准总数近1000项,每年制修订约100项,并在节能降耗、公共服务、城市管理、长三角协作等方面取得创新突破,多项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本市探索培育、制定团体标准,引导行业协会对标国际先进标准或者填补标准空白,已发布200余项团体标准。2013年,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将企业标准备案改革为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目前全市近4万项企业标准实行自我声明公开。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团体标准制度已经被新标准化法吸收采纳。

标准国际化体系成效初显。近年来,本市在中医药、家具、船舶、化肥、材料等领域主导国际标准制修订上取得丰硕成果,由上海主导制修订的国际标准达到70余项,在研国际标准40余项。在沪的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共有6家,本市有5位专家承担ISO、IEC专业技术委员会及分技术委员会主席、副主席职务。今年10月,第83届国际电工组织(IEC)全球大会将在上海召开,将充分体现上海标准化工作的国际影响力。

标准实施体系不断加强。近年来,本市相关部门在旅游、养老、公共管理等领域大力推动地方标准的实施,以地方标准助力法律法规的细化落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據和标尺。本市标准化管理部门依托标准化试点平台,积极推动企事业单位开展标准化试点,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白罗斯超级电容公交车标准国际化试点建设,推动了超级电容等优势产业走出国门,并推进“上海标准”在奥地利、意大利和马其顿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应用;我国航空工业首个国家重大专项标准化示范项目——“大型客机国家重大专项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为C919大飞机的研制、批量生产以及未来宽体客机研制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本市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已经开展国家级、市级标准化试点1000余项,有力地推进了各级各类标准的实施应用。市化学建材行业协会、人才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积极组织团体标准的实施应用,推动行业自律。

标准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本市先后出台了《上海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上海市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等政府规章、文件。市标准化管理部门发布了《上海市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等5个规范性文件,初步构建了标准化工作的规范体系,为标准化工作提供制度保障。标准化服务机构被列为高科技服务业,标准化服务机构日益壮大,标准化人才队伍、培训体系不断完善,为满足政府和市场标准化需求提供了支撑。

手段不足 人才缺乏

本市标准化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在提升产品质量、便利经贸往来、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政府职能转变,本市标准化工作还有不适应、不完善的地方。

标准化工作有待进一步形成合力。各区级政府部门缺少参与标准化工作的法定途径,长三角标准化工作合作交流还需深化。

标准化工作有待进一步创新发展。对照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要求,缺少实施标准引领战略的方法手段,上海的国际标准化水平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地位有很大差距。

标准化工作政策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精通专业又具有标准化知识的标准化人才缺乏,对在本市标准化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

完善制度 强化实施

本市标准化体系建设还在持续加强和完善,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推动形成更高水平的标准化工作体系,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加强标准化制度建设。本市还需加强标准化领域地方法治建设,完成《上海市标准化条例》修订,完成政府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立、改、废工作,为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提供法治保障。

助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建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统一制定”的长三角地区标准一体化合作机制,开展公共服务领域协同标准试点,出台一批公共服务领域区域协同标准。

创设“上海标准”评价制度。创设“上海标准”评价制度,推行“上海标准”自愿性评价。按照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要求,对本市制定标准的先进性开展第三方评价,支撑上海打响“四大品牌”,支撑高质量发展。

参与标准国际化活动。完善本市国际标准化工作机制,推动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区域标准化组织及其他国家标准化组织的合作与交流,争取更多国际标准化技术机构落户上海,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建立与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接机制,根据本市的优势和特色,推动提出国际标准新工作项目、新技术工作领域等方面的提案建议。

强化标准的有效实施。通过标准化手段促进“一网通办”等服务效能提升;政府部门在产业促进、行业管理、质量监管、城市运行等方面开展地方立法、制定政策、实施管理时,要加强和规范标准引用,通过合格评定、监督检查等手段,促进标准实施;强化国际通行的合格评定等规则在本市标准实施中的采用力度。

猜你喜欢

本市标准化标准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国家标准委与非洲标准化组织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数据一览】
永远幸福
“一带一路”离不开标准化人才
学生评教的标准化处理
本市主要钢材品种平均价格走势图
党员标准是什么?
曲奇饼盒中的挑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