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是个好办法
2019-08-12方西河
○方西河
提起采访,大家首先想到的自然是电视台的记者了。他们拿着话筒,在摄像机前与采访对象一问一答,风光无限。因此,很多同学认为,采访是大记者的事,与我们没有关系。
其实,这样想就错了。因为,没有采访便没有写作。作家之所以能写出作品,我们之所以能写出作文,都离不开采访,只是我们写作文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采访罢了。
比方说,我们写《我》这篇作文。写作的对象是“我”,就是自己,自己什么样,什么性格特点,再熟悉不过了,因此,写起作文来,总有说不完的话,好像根本不需要采访。其实,我们早就采访过了,只是不需要采访的形式罢了。像“我”的一举一动,“我”的各项爱好,“我”的经典故事,都了然于胸,因此才能不假思索地写下来。如果换了一个人,比方说要写一位刚认识的朋友或完全陌生的人,没有采访,你能写出他(她)的精彩故事吗?
那么,什么是采访呢?
其实呀,采访包括“采”与“访”两个方面。“采”就是采集资料,“访”就是现场访问。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对于收集资料来说,我们可以在平时做个有心人,特别是写作之前要进行专题收集。比方说,要写父母的创业经历,就要了解国家几十年的发展史,因为父母正好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黄金时期,他们的每一份努力都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把握了这一点,将父母置身于时代背景下,写出来的作文就有了深度。
对于现场访问来说,这就与电视台的记者没有多大的区别了。虽然没有话筒,但坐在一起聊一聊,将想要了解的素材都掌握了,这样写起来就很轻松了。
如何做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全面了解对方。面对被采访者,我们要与之交流,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毕竟之前没有联系,完全是陌生人,交流是比较困难的。因此,采访之前,首要的任务就是全面了解对方。对方的年龄、性格、爱好以及有趣的故事都可以收集,这样,面对被采访者,能自然地在短时间内找到谈话的切入点。比方说,有一位同学采访校长,他发现校长在书法方面有很高的造诣,正好他也在学书法,于是,他便拿着自己的作品当面请教,之后,再转到采访的正题上来。这样的效果自然是好的。
第二:精心设计提问。与采访对象熟悉了,还得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要让对方有话可说,这样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素材。提问不能漫无边际,也不能想当然,而要事先精心准备。这就需要根据自己的写作要求去设计,同时,也要找准对方的“突破口”与“兴奋点”,让对方畅所欲言。有一位同学去采访全国人大代表,事先了解到她种植栀子树带领农民致富,于是采访时提问:“全国这么多致富的项目,您为什么要选择种植栀子树?”这个问题一下子“击中”她的心房,于是在她的娓娓道来中,这位同学将故事的前因后果都弄明白了。后来,这位同学写的作文发表在《中国少年报》上。
第三:认真做好笔记。心记不如笔记,这是一句老话,也是我们采访时必须牢记的话。因为与采访对象不熟悉,他们所说的内容可能我们并不了解,因此,除了用心听之外,我们还要用笔记。遇到没听明白的地方,可以请对方停下详细解释一下,这样才能保证采访的内容真实并不出错误。在做笔记时还要注意一点,不要把本子记得太满,右边可以留下一些空白,可以记录自己不太明白的地方,以便之后加以补充。这样,采访的效果会更好。
上面所讲的,主要是针对不太熟悉的对象来说的。平时我们写作文,写自己熟悉的人,如果遇到不明白的地方需要采访的话,也可以简单一点。总之一句话,采访的目的是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弄明白,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随自己的能力与习惯而定,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