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动的知识:“上帝存在”是知识吗?

2019-08-11赵海若

神州·下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知识

赵海若

摘要:从柏拉图的“被确证的真信念”到盖提尔问题关于“知识”的概念一直为学者争论不休;而在“上帝是否存在”备受争议下,宗教知识也遭到质疑。本文希望在传统知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成为知识的第四个必要条件——意义,以此论证“上帝存在”能够成为知识,并在论文最后试图给“知识”一个全面的定义。

关键词:知识;上帝信仰;盖提尔问题

一、充分而合理的理由

首先提出柏拉图对知识的传统定义,即主体S知道P知识,当且仅当1.P是真的;2.S相信P;3.S有充分证据证明他相信P。条件3要求主体有逻辑上合理的证据;而鉴于很难断定什么是永恒真的,条件1要求证据在事实上是合理的。条件2在讨论一个命题时完全取决于主体选择,本文主要就条件1和条件3进行讨论。迄今可以发现很多“上帝存在”的论证,例如宇宙论论证坚持一切存在皆有理由,而宇宙存在的理由是上帝。普兰丁格在回答“上帝与恶的共存”上论证指出,上帝不能创造一个“自由行善”的人,因为如果人是被创造着去行善,将没有自由,上帝不能做逻辑矛盾的事,因此上帝选择更好的“自由但有一部分恶”。

科学世界观并不优于宇宙论论证,因为当问到宇宙为何存在时,科学家回答:“由于奇点爆炸产生,但奇点就是存在”,就如有神论者在问到上帝为何存在时回答“上帝就是存在,但上帝是宇宙存在的原因”;两者区别仅仅在于何时停止寻找理由。可见以上论证了一系列有逻辑连贯性的可能事态,它们完全符合条件3,且不能用偏见的眼光判斷科学对世界的解释更好。

接下来讨论这些证据是否合理,证据主义者克利福德要求提供证明上帝存在的显而易见的、确凿的证据,让非信徒也相信这世间有上帝,(参见克拉克,第77页)但合理性应该在于它符合人类的一般理性或感性思维。实验观测的结论是合理的,它们符合人的大脑和眼睛;人际交往中对朋友的相信也是合理的,即便没有能看到未来他绝对不会欺骗的时光机,它们符合人的心灵,这些都是只能由人类信仰的情感解释。“相信他人”和“相信上帝存在”具有可比之处,二者都是对不可把握的情感的相信。“相信上帝存在”的合理性就蕴含在人的情感中。至此,有关传统知识的三个条件已经陈述完毕。

二、有意义且被确证的真信念

“被确证的真信念”在盖提尔问题出现后已经不能再成为知识的定义,“上帝存在”能成为知识的原因在于将要提出的知识的第四个条件:有意义。

假设这样一个情景:一个充分了解上帝存在论证的人相信这些证据,并且对上帝的存在坚信不疑,但却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他所了解的信息并不能给他带来任何影响,这些信息仅仅是“被塞进”他的脑海中,一般人大约也会评价他:“你如此可恶,根本就没有感受到上帝存在中的仁爱”,甚至认为他根本不是一个基督徒。而只有受到“上帝存在”影响的慈悲之人才有“上帝存在”的知识,才受到主的庇佑。区别在于:上帝的存在和教义对前者没有任何影响,他的言行并未受到其力量的作用;但对后者而言有重大意义,上帝的存在是他行善的理由。

“意义”的加入可以避开很多偶然得知而不能被称为“知识”的事情,例如一个人因为恰好看到了一个数学公式而记住了它,但他根本没有学过这个公式也无法在做题的时使用,这个公式对他而言没有任何意义,因此不是他的知识。有意义是支持“上帝存在”是知识的重要因素,认为科学理论是知识因为可以让人不再畏惧自然、了解自然,认为语言是知识因为在阅读文献时可以用到,认为“上帝存在”是知识因为它可以解决道德问题和人的情感需要,“人际关系若迷信证据主义就有悖于情理,在人际关系中,没有有力证据就愿意信任的,更能产生健康的关系”(克拉克,第87页)。但应该明确,上述事物只有在有意义的时候才能是知识,上帝存在对于没有信仰、也不会听命上帝善的指义的人来说算不上什么知识。在此得出:知识应当是有意义的、被确证的真信念。

三、结论:流动的知识

在最后总结前,提出盖提尔问题中的一个例子:史密斯和琼斯去面试,老板告诉史密斯公司会录用琼斯,并且史密斯发现琼斯口袋中有十个硬币,因此他相信,“有十个硬币的人会被录用”;然而最后的结果是史密斯被录用了,他相信的结论是对的,但他并不实际拥有这个知识。(参见Gettier,S.122)

第一个问题是,史密斯相信结论没有充分合理的理由,如果因为老板的话和口袋中的硬币就将两个事件联结起来得出结论是不充分的,既不符合推理逻辑,也不符合情感,本身的理由是偶然的,不能构成充分证据。第二个问题是,即使有充分的理由,“知道谁会被录用”也未必是知识,如果知道此事对史密斯没有意义,最多算得上是事实罢了。所以,只有对史密斯而言有或大或小的意义,例如史密斯与别人打赌猜对录用的人选能赢得一千美金,在常理上才能被称为知识。

只有客观的事实,没有客观的知识。知识的定义是流动的,很难一概而论断言知识是什么,但在涉及某些具体事物时总能判别出它是不是知识。对深山中的原始部族来说,科学研究的结论根本称不上是什么知识,就像他们的神秘仪式对现代人来说也不是知识一样,但于他们是保持身体康健的重要法宝,一般而言的客观标准也只不过是默认了的主观。“上帝存在”对教徒而言是促使他们行善、追寻理想的动力,是不容置疑的知识,但对无神论者并非如此。知识的流动性并未陷入相对主义,不是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确定的知识,在具体情况下是有知识的判断的,但不能说命题P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知识。当问到“什么是知识”时,回答“任何事物都可能是”是赋予世间万物成为知识的权利,而这权利被人所掌握。人应该将知识视作灵活的、可运用的宝物,而非僵死之物,本文对“上帝存在”能够成为知识的论证恰恰是对人类认知的重新回归与思考。

参考文献:

[1]Edmund L.Gettier,1963,Is Justified True Belief Knowledge?,Analysis.

[2]Duncan Pritchard,2009,What is this thing called Knowledge?,Taylor and Francis.

[3]凯利·詹姆斯·克拉克,2004年:《重返理性》,唐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知识
延边地区大学生艾滋病知识及态度的分析
论知识的匮乏与人民公社的失败
声乐教学体态语的理论及实例研究
从教学管理者视角看全科医生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初探
习题变一变 思维现一现
是“知识”,还是“知识权力”追求?
爱与知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