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边地区大学生艾滋病知识及态度的分析

2016-12-19孙小晴彭菲刘娇娇王爽金丽花

亚太教育 2016年33期
关键词:知识艾滋病态度

孙小晴 彭菲 刘娇娇 王爽 金丽花

摘 要:目的:了解延边地区大学生对艾滋病的知识、态度,为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艾滋病知识及态度量表,对259名大学生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数据采用SPSS 19.0处理。结果:艾滋病知识民族(F=4.534,P=0.012)、专业(F=5.611,P<0.01)差异,艾滋病态度专业差异(F=6.338,P=0.002),艾滋病高危性行为态度民族(F=7.960,P<0.01)、专业(F=4.162,P=0.017)差异显著。结论: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水平与态度不一致,学校应开发能促进态度改变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艾滋病;知识;态度;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R16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1-0254-02

青少年艾滋病感染形势严峻,在“十一五”期间,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净增长率为20%,有65%的学生感染发生在18~22岁的大学期间[1]。大学生群体处于世界观探索期,若不及时矫正错误的信念及态度,易受到艾滋病病毒威胁。大学生对艾滋病任然存在错误的观念,但是认知的误区会影响大学生艾滋病态度,使其不能对高危行为、艾滋病政策、艾滋病群体理解,妨碍其积极促进健康行为[2-3]。延边处东北边疆,出国劳务比较活跃,该地区更多的暴露于被感染艾滋病的危险[4]。本研究考察延边地区大学生艾滋病认知水平和对艾滋病的态度,为日后有效开展艾滋病预防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采取便利抽样方法,于2016年4月对延边地区某大学在校大学生300名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有效调查问卷259份,问卷有效率为86.33%。

(二)调查工具

调查问卷采用艾滋病知识及态度量表。艾滋病知识采用Sun等[5]的“艾滋病知识量表”,共16个条目,总分为16分,得分越高表明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越高。艾滋病态度采用黄净[6]的“艾滋病态度量表”。此量表包括对艾滋病的态度、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对艾滋病高危行为的态度三个部分,共计24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得分越高表明对艾滋病的态度越积极。

(三)分析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统计方法包括t检验,ANOVA检验。

二、结果

(一)大学生艾滋病知识及态度的分析

艾滋病知识民族、专业差异,艾滋病态度专业差异,艾滋病高危性行为态度民族、专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三、讨论

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呈中等偏上水平,与其他研究中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及传播途径知晓率相对较高的结果相一致[7],表明艾滋病防治知识已经普及到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健康教育理论认为知识的增加能促进态度的改变[3],但是本研究中大学生艾滋病态度呈中等水平,与认知程度不一致。甚至,出现了掌握的知识更多,态度却消极的现象。艾滋病认知水平相近的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在高危性行为的态度上出现显著差异,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更为积极[3]。其原因可能是我国尚未达成性平等,女性仍处于被动地位,没有形成主动保护自我意识。持有保守的高危性行为态度的大学生在发生性关系时更多的使用安全套[2],因此大学生艾滋病教育过程中应加入男女平等意识教育。朝鲜族大学生的艾滋病认知水平虽然低于汉族大学生,面对高危性行为则表现出更为积极的态度。其原因可能是朝鲜族大学生从小生活在出国劳务比较活跃、留守人员会更多的暴露于被感染艾滋病的危险的地区,对高危性行为产生了稍高的防范意识[4]。医学专业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好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对疾病的恐惧感相对较少,能积极面对艾滋病[3]。但是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上两者没有差异,与相关论文不一致[3]。其原因可能是,本次研究对象中没有包括在校外实践培训中的医学专业大学生,医学专业大学生在面对艾滋病患者的经验上跟其他专业大学生没有区别。本研究还发现,医学专业大学生在对高危性行为的态度上比理工专业大学生更为消极。其原因可能是医学专业大学生对感染艾滋病的乐观偏差高于理工专业大学生,更为倾向于相信自己比他人可能遭遇此类消极事件的机会更少。综上所述,艾滋病知识是艾滋病预防和控制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8]。因此,今后应避免灌输式的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开发能够达到态度、行为改变的有效艾滋病教育模式。

四、小结

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及态度在性别、民族、专业上差异明显,知识及态度水平不一致。学校开展艾滋病预防教育时,应开发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大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同时能够改变引出态度和行为的改变,进而预防艾滋病在校园内的播散。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护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章正.近5年我国大中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年增35%[N].中国青年报.2015-11-26.

[2]孙昕霙,宇史晖,王培玉,等.我国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健康教育,2012,03.

[3]彭勃,王建平,陈海勇,等.大学生对艾滋病态度的特点及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8),535-543.

[4]孙相德,张磊,陈存根,等.吉林省延边州留守人员艾滋病知识和态度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2,18(12):874-875.

[5]Sun,X.S,Liu,X,Shi,Y,Wang,Y,Wang,O,& Chang,C.Determinants of risky sexual behavior and condom us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J].AIDS care,2013,25(6):775-783.

[6]黄静.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高危行为教育及效果评价[D].北京:北京协和医科大学,2007.

[7]黄晓光,何继绥,田春辉.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5,31(2),249-251.

[8]王炜,刘力,周佶,等.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乐观偏差[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47-51.

猜你喜欢

知识艾滋病态度
《 世界艾滋病日》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是“知识”,还是“知识权力”追求?
态度决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