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代高等农林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

2019-08-11李林玲舒永久

大学教育 2019年8期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新时代

李林玲 舒永久

[摘 要]教育成败,系于教师;教师素质,重在师德师风。加强师德师风建設是高等农林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高等农林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课题组对当前高等农林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社会、教师自身、学校三个角度出发,提出了构建思政课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的策略,为全面推进新时代高等农林院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新时代;高等农林院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8-0114-04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对新时代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做出了系统的战略安排和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实现中国梦的战略高度上,深刻揭示了教师队伍在教育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明确提出好教师要具备“四有”“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标准,为加强新时代高等农林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指引。这就要求我们认清新时代高等农林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遵循教师和教师成长规律,创新建设思路,扎实推进高等农林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

一、新时代高等农林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高等农林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农林、生物科技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特点,承担着服务农业建设和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使命。部分农林院校在整体发展规划上,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忽视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对思政课教师的重视度不够,科研经费没有给足。同时,某些大学生出于将来就业的考虑,认为思政课对就业没有多大帮助,一开始就对思政课采取先入为主的排斥和不重视的态度。在这种形势之下,高等农林院校思政教育面临很大的挑战。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高等农林院校必须自觉承担起相应责任,加强学生学农、爱农教育,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的农林人才提供重要的组织保证。人才培养,教师是根本。思政课教师在人才培养任务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增强其队伍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效性,以适应新时代要求。

(一)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新时代新人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高校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1]。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直接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程。思政课教师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力军,有传授知识的任务和引导思想的职责,学生可以通过其言传身教,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自觉坚持“四个”服务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觉悟。因此,只有紧贴新时代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加强高等农林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才能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使学生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是教育领域供给侧改革的必然要求

教育领域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在于解决教育领域供给与需求双方不对称、不均衡的问题。思政课教师同其他教师一样在教育领域供给侧改革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教育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和教育需求侧信息反馈的直接接收渠道。从长远看,高等农林院校教育改革的内生性要求作用于校内人才培养工作,其培养的人才对社会具有“放大功能”,可以使原先教育机会不均等的问题得到一定的纠正,从而引发结构性的调适和变革,最终作用于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间接转化为生产力,提高生产率。从这个层面上讲,加强高等农林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有利于优化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的总体质量和水平,确保供需双方平衡,是教育领域供给侧改革的必然要求。

(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的实践要求

师德师风具有时代性,是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高等农林院校思政课教师不仅是共产主义的传播者和维护者,更是教育学生的活标榜,这决定了思政课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作用和重要性远非一般职业道德的意义范畴。社会对思政课教师的期望不仅仅局限于能够正确引领学生思维,还要求思政课教师能够引领社会道德风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高等农林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与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教师提出的“四有”“四个引路人”“四个统一”的要求完全一致。

(四)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

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论是推动发展还是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都必须发挥思政课的作用,解放思想,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创造主观条件。新时代思政教育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但建设现状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思政课教师是思政教育事业的重要力量,其队伍师德师风建设不充分是导致上面这个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等农林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的总体水平直接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水平。

二、新时代高等农林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从当前主流现状来看,新时代高等农林院校的思政教师队伍有着极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但难免存在部分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失范,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的需要,对思政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的树立产生了不利影响。

(一)敬业精神淡化,创新能力欠缺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2]。有的思政课教师不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情感需求,不能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有的思政课教师工作岗位上不思进取,对学术研究精力投入过少,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差,导致不良行为的蔓延;有的思政课教师不会主动去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教学能力,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有的思政课教师科研成果推理论证不严,结论欠缺科学性,成果也缺乏创新性;有的思政课教师总是依仗旧有经验教学,教学形式单一,不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使思政教育缺乏本有的时代性和特色性。这些现象对教学质量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育人意识淡薄,言行举止失范

教书育人是思政老师及其他学科教师最基本的职责,但有的思政课教师不能很好地把理论教育和德育相结合,重授业、轻传道,将教书与育人割裂,只满足于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教师是学生的楷模,但有的思政课教师治学不严谨,随意调课;有的思政教师不能明确自己的地位,不注重自身修养,仪表不整、举止不雅、言行粗俗,考试送“人情分”;有的思政课教师虽重视对学生的说教,但不能身体力行,缺乏完善的师德修养和精神风貌,不能在言谈举止方面起到表率作用;有的思政课教师信口开河,对学生旷课、迟到、睡觉等不良现象置若罔闻;有的思政课教师甚至把一些不符合新时代社会主流的思想带入课堂,无意识流露出某些消极的价值观。这些师德师风失范现象影响了学生心目中教师应有的良好形象,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三)功利主义倾向,集体意识淡薄,政治信仰嬗变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人们价值取向多元化,部分思政课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价值主体自我化的倾向,在处理个人与集体、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方面常常出现错位。有的思政课教师为了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学术上急功近利,走所谓的“捷径”,甚至蓄意剽窃、抄袭、弄虚作假。重大的科研项目都需要共同合作、取长补短,但有的思政课教师对职业满意程度降低,一味计较个人得失,拈轻怕重,在科学研究中与同事缺乏应有的交流,“单打独斗”。理想信念是教师思想政治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便会“缺钙”[3]。有的思政课教师政治信仰迷茫和理想观念模糊,甚至对马克思主义信念产生动摇。这些师德师风失范现象严重影响了高等农林院校良好学术氛围的构建,造成科研学术成果的含金量下降,对学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加强新时代高等农林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选择

新时期思政课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高等农林院校必须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出的价值导向,构建思政课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一)以培养师德文化为力量源泉

师德师风建设需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要倡导尊师重教的社会环境。然而当前很多人对思政课不重视,认为思政课对个人发展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对思政课教师职位存在一定的认知偏见。所以,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教育事业发展和总体规划中,从战略上高度认识思政课的重要性,关心和尊重思政课教师权益,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营造一个尊师重教的社会文化氛围,为思政课教师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创造有利条件[4]。大众传媒也应该广泛宣传思政课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注重把师德师风的宣传作为重点,大力倡导树师德、正师风的社会舆论氛围,提升广大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让人民群众认识到思政课教育的价值,理解、支持、关注这一特殊行业。

(二)以提升思政课教师道德自觉为内在动力

在教育新时代,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党中央对师德的当代内涵做了精辟的概括。对照“四有”的要求,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是新时代高等农林院校思政课教师新师德的基本内涵。

1.坚定理想信念,把握正确方向。第一,强化新时代理论学习,践行新时代发展思想。高等农林院校思政课教师应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新时代社会发展状况,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教书育人环境的转变,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努力成为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第二,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成效。思政课具有特殊性,思政课教师必须树立阵地意识,自觉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思想阵地,遵循现代教学规律,完善教学内容和资源,帮助大学生确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坚定理想,真正成为开拓创新的先锋和打开人类心扉的智者。第三,明确培养目标,优化培养方案。思政课教师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到自身责任,明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积极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凝心聚力。

2.坚守道德情操,守住師德底线。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也是具有专业精神的工作。师德师风是教师应具备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行为作风,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伦理要求[5]。教师专业伦理蕴含了教师劳动的专业德性。专业德性又是教师专业信仰、态度、情感、素质、能力、责任的体现。为促进高等农林院校思政课教师教育境界的提升、职业精神的发扬和社会效益的实现,要求思政课教师自身具有相关的道德理性、崇高的理想人格、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符合社会期待的专业伦理精神。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育人先育己,育己先育德。思政课教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在实践中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要积极参与思政课教学改革,不断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第二,做好教书育人本职工作,无愧于人民教师光荣称号。当今社会生活,生存的成本增加,思政课教师大多面临着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保持内心的定力,在事业上相信积累的力量,全身心地投身于党的教育事业中,做好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

3.具备扎实学识,强化教书使命。第一,不断提升学术水平,遵守学术道德。拥有渊博的知识是思政课教师树立自身形象的基础。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高等农林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类学术论坛,努力钻研学术知识,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杜绝学术造假,弘扬学术道德。同时,时代在进步,知识在更新,作为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学习新知识、拓宽新视野,形成宽厚扎实的文化底蕴。第二,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思政课教师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益友是良师的一个角色变换,要做学生良师,就要先做学生益友。思政课教师应主动关心、爱护学生,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进行交流,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用宽容善待学生,充分展示“好教师”的亲和力、影响力和感染力。第三,注重培养和提高实践创新思维能力。新观念和新意识是树立思政课教师形象的时代需要。作为一名农林大学的思政教师,必须树立改革创新意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崇尚农业科学,敏于探索,发掘新内容;善于设计,将教学的各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强于反思,重组外在有用的信息资源;敢于开拓,抓住机遇挑战。这是新时代教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4.常怀仁爱之心,自觉育人担当。第一,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育人自觉性。学生在校内接受思政教育的状况决定了他们毕业后在社会中的表现,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思政课教师的水平和能力。思政课教师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引路人,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身体力行,严于律己,加强自身修养,做到关心学生生活,关爱学生成长,践行“爱”的教育。第二,做教书育人的时代楷模。传统师德师风基于“身份伦理”的师道尊严,虽有很多值得传承和延续的地方,但一味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缺失对学生应有的爱和责任担当,缺乏现代社会的平等和民主精神。新时代师德师风发展必须体现对传统师德师风的扬弃和超越,完成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和升华,凸显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这一价值取向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一致。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做好表率作用,在课堂上传播真理,弘扬正能量,用自身的道德实践熏陶和感染学生,理解、关心和爱护学生,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明确自己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的同时,树立平等的人性观念,尊重学生的独立见解。

(三)以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为根本保障

1.完善准入和培训机制。开展以师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是建设高等农林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基础。在新聘思政课教师时,不仅要注意引进教师的学历学位、专业学科背景,而且要把师德作为必备的准入条件,将业务水平的考核与思想道德状况的考察结合起来。同时学校必须完善培训体系,推进思政课教师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思政课教师提供在职培训、进修的机会,鼓励他们参加课程评比和相关专职培训,调动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促进思政课教师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但培训机制也应该分层次、有重点。例如针对新上任的思政课教师,由于他们对工作的认知不全面,也没有经验,可以给他们配备指导教师,充分发挥师德师风优良的老教师的带动作用,学习先进的育人理念,结合新时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帮助新上任的思政教师尽快适应教书育人的新要求,提高思政课教师政治觉悟和师德师风修养。

2.宣传先进典例,完善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工作文化氛围。首先,先进典型是师德师风的形象诠释,并且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应大力宣传师德风范和优秀事迹,充分发挥先进模范的带头作用,以点带面,积极引导广大思政课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通过师德的宣传教育,形成师德的自律和自觉。其次,基于思政课教师自身特有的职业性特点和大多数教师的需求,相比于物质奖励而言,他们更注重的是自身被尊重和职业的自我价值感,因此学校可以建立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激励机制,这样的激励效果更佳。同时还应该根据思政课教师群体差异采取灵活的激励措施,抓住各思政课教师不同的社会背景、年龄、性别、职称特点,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制订切实可行的激励政策,满足不同层次思政课教师的需要。此外,学校应努力打造丰富的思政课教师工作文化氛围,通过多媒体建立思政课教师的微博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在网络的交流互动中实现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结对帮教,从整体上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素质。

3.完善考评和监督机制。只有建立科学的师德师风考评机制,才能准确把握师德师风状况,从而发挥师德师风的导向作用。首先,各农林院校应该根据自身实际,制订师德师风考核与业务考核并重的考评机制,把师德师风和其他指标一起作为思政课教师职务评聘晋升、出国进修和干部选拔的依据。其次,学校要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统一实施考评。根据教师的思想品德、教学质量、业务能力来进行综合考评,对表现突出的思政课教师给予一定的表彰;对师德师风表现不佳的、师德师风败坏的教师进行批评教育并给予相应的惩处,甚至取消其教师资格。此外,学校应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建立包括领导监督、教师监督、学生监督三位一体的师德师风监督网络,利用行政监督和舆论监督来制约思政课教师的行为。

4.开展系列活动,完善实践机制,发挥党政管理干部作用。实践是提高农林院校思政课教师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教师道德情操、行为习惯都是在社会实践和教学中实现的。因此,学校应结合高等农林院校特色,创新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主体活动,丰富师德师风活动形式。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組织思政课教学和理论学术研讨会,推广先进教学经验和理念,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使他们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学校还应该组织思政课教师深入开展社会实践考察活动,使他们学习了解学校重农、兴农的优良传统,并发挥好思政课教师的引导作用,将高等农林院校办学的特殊性和艰苦性行业氛围与学校的教学理念融入思政教学中,引导学生具有爱农、兴农意识。同时应完善领导管理体制,发挥党政管理干部在学校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突出他们的示范作用,引导党员教师增强“四个意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以良好的人格魅力使大学生受到感染和启迪,以此配齐建强高等农林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

新时代下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不断转变,高等农林院校思政课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已然成为学生、学校甚至是社会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德为师本,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思政课教师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素质,也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因素。这也就要求高等农林院校积极探索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的新途径,通过社会、教师自身、学校三方的努力,强化思政课教师的道德素质、行为规范、价值取向,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促进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和高等农林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以此全面开启新时代高等农林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征程。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N].光明日报,2014-09-10(1).

[3]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新华社,2012-11-19.

[4] 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5] 赵培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J].中国高等教育,2013(z2):66-68.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新时代
高校辅导员队伍与思政课教师队伍交流机制研究
建立健全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师风长效机制
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必备素质
加强卫生高职院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
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二级工会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