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优化的提升策略

2019-08-11郭宇

神州·下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创新优化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摘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可有效培养学生的思想形成,为学生指引正确的发展方向。文章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必要性进行解析,指出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创新方法与教学理念相结合、应用信息化技术、加强教师专业素质的培训等对高校思政课程的创新路径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优化

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现阶段课程开展的首要目标,通过正确的教学方式,可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思想观念等。但部分高校在教学开展中存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师资水平等问题,为保证高校思政教育的正确开展,需通过科学性的规划,对教学路径和教学方法等进行调整优化。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必要性解析

当前高校教学阶段一般为开放式教学,在学生的自主型学习下,可对知识内容进行深度学习,以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在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下,为学生提供信息共享型平台,学生可通过网络平台来拓展自身的视野面,将知识内容进行深化,但网络在提供优质信息资源的情况下,部分信息中也掺杂着不利因素。高校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转型阶段,不良信息对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的养成具有较大影响,为保证学生的思想常态化发展,现阶段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起到主体作用。在对学生传输知识的时,应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正确引导,并通过教育方法的创新,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以保证学生思想的正常发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式过于传统

高校在对思想政治课堂进行教学时,一般以固定的课时为主,对思想政治内容的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灌输,部分学校未能针对思想政治的理论知识内容进行实践活动拓展,此种方式将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不高,无法使学生产生思想共鸣,不利于学生的思想转变。当前高校的思政课程教育工作开展时,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对书本内容进行宣讲,整堂课程较为形式化,此种单一模式的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思政课程进行科目考核时,一般以应试教育为主,在考试前期教师一般对主要知识点进行划分,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取得合格成绩,此种方法无法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往往造成考试结束后学生便对知识内容进行遗忘的现象,使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发挥主体作用。

(二)教学内容与现实不符

当前高校思政课程中,一般以书本知识为主线对学生进行主体意识的灌输和引导,以保证学生思想的发展。但思想政治课本的内容一般较为宏观,基本以思想政治理论为主,缺乏实际应用的环节,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无法通过实际生活和学习对理论知识进行延伸,致使教学内容与实际不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作为半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可通过多途径对知识进行获取,同时当前大学生已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复杂型社会信息的渗透下,将与思想教育知识在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形成鲜明对比,将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转型造成不利影响。

(三)教师团队水平参差不齐

教师作为教学的传输主体,通过对知识进行了解和讲读,为学生提供正确的知识获取途径,部分高校在对教师资源进行分配时,一般以专业课程为主,辅助型专业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在整体规划教学中,易出现人才储备脱节等问题,造成思想政治课程出现教育偏差现象。同时高校部分思政教师的专业能力较弱,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内容了解较浅,在进行课堂教育时易将自身主观感受代入到课堂中,进而造成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出现理解性问题。高校思政教师的专业度不高,也无法对知识进行深化讲解,进而导致学生无法领悟到深层次化的思想教育,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优化策略研究

(一)合理规划教学方法

为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型发展,需进行教学方式、管理方式、课程思政等方面的优化,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正确引导。首先,在对教学方式进行规划时,应针对学生的受教程度进行分析,将思想政治进行层次化教学,将复杂型的理论知识简化,使学生打下坚实基础,通过思想知识内容难度的逐层加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应针对相应的教学内容设定活动,构建多形式化的教学模式,将思想政治内容通过活动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以达到思想教育的基本目的。其次,在对管理方式进行规划时,应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和课程兴趣点进行分析,通过课堂内容的设定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关联讲解,并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内容,对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思维进行管理。

(二)构建信息化教学平台

随着网络信息的不断发展,其时效性原则和共享性原则的特点,可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信息资源,同时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观念等一般处于前卫状态,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为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改革,应建立信息载体平台,通过互联网的传播方式对思政内容进行渗透,教师可将社会实事反应出的思想价值观念通过平台传输到学生的學习中,以弥补课本内容中的实践环节,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正确引导。

(三)加强教师专业素质培训

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应从传输知识的主体进行优化,高校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团队的师资力量,定期对思政专业的教师进行培训,以提升思政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时应对教师的教育理念进行创新,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严格规划,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以学生为主体,以思想政治的理念为导向,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中开展的必要性进行分析,为对思政教育内容进行创新,应进行理念创新、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等,通过立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为学生提供维度化教育,进而提升思政教育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于芳,徐玉梅,杨萍.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9 (15):24-26.

[2]戴晓晖,柳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创新优化研究——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反思研究》[J].林产工业,2019,46 (04):72.

[3]欧巧云,甄凌.红色经典体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范式创新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9 (02):155-160.

作者简介:郭宇(1991.8.30)女,汉族,籍贯:湖南临湘市,所在院校:湖南外贸职业学院,职称:助教,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创新优化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加快工业经济创新优化的对策思考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间接融资支持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