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状况及学校教育对策

2019-08-11吴群娣

神州·下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教育对策心理农村

吴群娣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进程,随之出现了一特殊群体“留守儿童”,他们在缺失父母的关心教育,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农村;留守生;心理;教育对策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与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2018年8月底,民政部发布了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人,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498万人(小学阶段有361.7万人)。然而,近年来对留守儿童问题心理的剖析越来越深入,使得留守儿童的成长压力越来越大。事实上,并非所有留守儿童都像报道的那样坚强乐观,自信懂事。天真活泼,爱玩爱闹也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真实生活的写照。

“留守儿童”有富裕的物质享受,缺乏的是精神上支撑和关爱。由于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导致许多“留守儿童”心理不能健康发展,下面我主要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留守儿童”的状况:

一、留守儿童状况:

(一)在学习方面:

1、学习没有目标、动力

第一,多数“留守儿童”的学习缺少父母监管,其学习态度容易散漫、不端正。第二,“留守儿童”看到自己的父母或其他出外人员文化程度不高,但仍挣钱甚至挣大钱,就滋生了“读书无用”的思想。第三,“留守儿童”认为父母都会把他们当成宝一样抚养长大,所以他们在学校不是学习而是在消磨那段“无聊”的时光。导致他们没有学习目标和动力。我班的A同学是一个四年级的学生,我第一次看到他,他衣着华丽,一看就是“富二代”孩子,发现他双眼有神,调皮活泼的一个男生。于是,我多留意他。平时,他的书包里总是放着很多零食、饮料,书本弄得破破烂烂,连笔都没有,课堂上写作业都是借其他同学的笔。他心里想的都是吃和玩,这样他如何能把学习搞好?更谈不上学习目标、动力什么的。

2、学习缺乏辅导。

“留守儿童”大多数生活在爷爷、奶奶监护中。由于隔代监护人文化知识水平普遍较低,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他们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代沟”障碍;而且对孙子、孙女的宠爱,对孙儿们有求必应,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他们的自律行为的节制。B同学因父母从小就把他交给了爷爷抚养,而爷爷偏偏是个奢赌如命的老人,每天除了給他零花钱自己买早餐、午餐或晚餐,其余时间几乎都泡在麻将馆里。哪里有时间有精力辅导孩子的学习,更可况爷爷小学还没毕业呢!于是乎,B同学认为自己每天花的钱都是爷爷麻将馆里赚来的,爷爷不读书,照样能轻松赚钱,读书真的有用吗?他也质疑着。

(二)人格、性格方面:

“留守儿童”因缺失父母的关爱,及爷爷、奶奶的溺爱,在心理上形成了自我为中心,常为一点小事计较,如同学、老师、监护人有一点不合心意,就会发脾气、打骂。他们有较强的逆反心理。

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失了家庭教育,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在心理、人生价值观等方面的引导,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呵护,逐渐养成小气、多疑、任性、攀比等不良心理特征,这将直接影响其身心发展。一天,发生一件让我十分震惊的事情,班里同学说C同学哭了。我忙过去看看情况,低声细语地问他:“你怎么了?为什么哭呢?”问了半天,他也没回应我,眼神呆呆地望着前方,脸上表情很痛苦,我突然留意到他的手背出血了,还有一排深深的牙齿印。我的心一震,“你受伤了?谁咬的?”他瞬间两行热泪流了下来。我心疼地问:“告诉老师,有什么问题,老师跟你一起解决,好吗?”几分钟后,他说:“我自己咬的,我讨厌爸爸妈妈,我生日都不回来。”我眼睛湿润了,一个孩子,居然用伤害自己的方式来警告我们:这就是留守儿童的心声,这是一份缺失的爱!痛心啊!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任何人无法代替的,父母教育的缺失必然导致孩子性格、人格的不健全。

二、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的对策

(一)用“师爱”通向心灵,将“师爱”进行到底

A同学缺乏学习目标和动力,B同学认为不读书也可以那么容易赚钱,C同学认为爷爷奶奶再爱都无法代替父母一天在家的陪伴……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作为教师,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怎么来帮助这些孩子呢,着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唯有爱才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的至理名言;爱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出发点。每一个儿童都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渴望被理解、被尊重,尤其是留守儿童。这就要求教师用爱心滋润他们的心田,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从而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爱是一种巨大的改造力量,她能消除留守儿童对老师的戒备性心理和逆反性心理,能恢复或建立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人由衷的关怀,这就是教育才能的血和肉”。因此,爱留守学生,并且给予尊重与理解,是打开他们心灵的万能钥匙,它能使教育者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进行生命的对话、情感的交流与碰撞。所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用爱来端正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用行动撑起留守学生的蓝天

1、发挥集体力量。

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仅凭教师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学校、班级要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充分利用良好的氛围感染和转化留守儿童,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渐渐地,他们融入了班级,融入了校园,脸上时时洋溢着欢乐的笑容。他们懂得了分享,懂得了感恩,这就是集体的爱的力量!

2、重视家庭教育。

我逐渐走进了A同学、B同学、C同学的家庭,与他们的爷爷奶奶进行了多次的交流、探讨。因为我的诚心感动了他们,他们改掉了许多的坏习惯,父母也意识到了陪伴的重要性,这些留守孩子的生活状况慢慢改变了。

“留守儿童”是特定时代下的产物,而且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为此,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用爱心、真心、耐心去帮助他们,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感知他们的喜怒哀乐,让留守儿童在沐浴着爱的阳光里,接受教育,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萍:《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心理发展特征的比较研究》,《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

[2]郑哲:《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小学心理健康》2006年第6期

猜你喜欢

教育对策心理农村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幼儿告状行为状况及其对策
浅析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心理小测试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