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德育教学研究

2019-08-11郭胜文

神州·下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新课标德育

郭胜文

摘要:基于小学科学核心素养,结合小学科学课的特点,在完成科学知识教学及探究任务的基础上,将德育渗透进科学课堂,符合当前教育改革所倡导的理念。学生通过科学课堂潜移默化的德育影响,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提升个人的品质,激发源自内心的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情怀,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科学;德育;教学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德育的目的是各科教学的共同和首要目的[1]。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2]。小学阶段是人身心成长的重要时期,其心理、生理在这一时期都在快速地成长,且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而在开展智育教育的基础上也需要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在引导学生遨游知识海洋的同时更需关注其思想的成长。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采取润物无声的教学模式,能避免传统说教方式引起的学生逆反心理现象的产生。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原理

小学科学教材是以大单元结构,大概念的形式去编写地,因而开展科学教学需要遵循小学生的德育知识水平及德育能力的发展。只有正确理解如何在科学课堂上渗透德育的内容及含义,才能够实现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目标,并在理解德育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具体内容中的德育因素和特点,随机展开德育渗透。

二、小学科学课程的特点

1.基础性

新课标将小学科学课程划分为基础性课程,同时也指出早期的科學教育对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生通过学习科学课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养成提问的习惯,逐步掌握观察、调查、比较、分类、分析等方法,培养其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创新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感,为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2.实践性

基于小学生的心智水平及年龄特征,探究活动才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途经。小学科学课程强调结合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并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了解科学探究的具体方法及技能,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并尝试用科学的方法及知识去解决身边实际的科学问题,从而提高小学生的科学能力,积累认知世界的经验,培养科学态度,学会如何与同伴交流与合作。

3.综合性

小学科学课程针对小学生身边的现象,从物质、生命、地球、宇宙、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综合呈现科学知识与方法,注重四领域知识间的渗透及融合、自然世界的整体性,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小学科学实施德育渗透的策略

1.德育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课堂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途径,更是学生获取知识以及培养素质的主要媒介,因此我们应当重视科学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1)明确课堂要求,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科学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需要准备一系列的实验器材及相关资料,其中若不涉及安全的,可鼓励学生参与其中,以发挥他们的学生主体性及提升他们的责任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课前准备:课前整理课桌,除科学书、记录本、文具盒等科学课常备的物品外,课桌上不放任何无关的物品。

②课内要求:上课坐姿要端正,不随便说笑,不讲脏话、粗话,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与讨论,细心观察,认真记录。回答问题应起立,声音响亮。尊重他人,学会倾听他人发言,不随便插话。课堂中发生意外事故或发现异象,不喧闹,不起哄。

③课后整理:及时复习,发现问题及时问老师或同学。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前准备实验材料或观察调查活动的任务。留心生活,能自主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知识。

在课堂教学过程,教师要及时到位地评价每一为学生,做得客观,公正、公平。

2.德育在科学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小学科学阅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首先应当有针对性的挖掘课文或阅读材料背后的德育价值,如此便有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素材。从阅读、讨论到分析有代表性的文章开始,逐渐引导学生感悟其中的奥秘,并思考其中。具体来说,阅读不应局限于课本内容的资料库上,依托教材中的科学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往往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要求学生以读后感或读书笔记的形式记录下自己在阅读时的所思所想,以便于学生能够在更深层次的学习中进行回顾反思。

四、小学科学德育渗透的途径

1.小组合作法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自主性和独立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到纠正;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这种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正是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

2.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小学生因为每一个学生的年龄、能力的差异,导致他们对科学知识与技能的接受能力都不尽相同,对他们布置不同的探究任务,让更多的学生能体验到实验成过的喜悦,激发他们热爱学习科学的热情及兴趣。

3.拓展形式多样的课外科学活动

科学课的教学不应该用句号来结束,而应该以问号来结尾。小学生们带着这些科学课堂的问题,走进大自然这个广阔的天地,将科学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可使小学生及时地将所学地科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解析一些生活中的神奇现象。学生通过科学小研究、小调查等一系列科学实践活动,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更锻炼了他们的探究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挖掘德育因素,进行德育渗透,将教学与德育教育有机系统地结合起来,这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为学生日后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任宝祥.外国教育家论德育[M].北京:电子科技出版社.1985年版,第234页。

[2]张晓玲,让爱在教育中凸显人性的光辉[J],中国教育研究论坛,2010.5.第140页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新课标德育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