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红色文化传承

2019-08-11魏喜龙

神州·下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红色旅游红色文化弘扬

魏喜龙

摘要:红色旅游是我国的特色文化工程,是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保持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弘扬爱国精神的重要文化保证,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项惠民措施。自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发展红色旅游纲要以来,国内红色旅游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红色旅游和文化传承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本文就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如何更好的实现红色文化传承进行探究,希望能让我们的红色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红色旅游;红色文化;传承;弘扬

为了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了更好地推进红色旅游健康发展,红色文化科学传承,中共中央、国务院从2004年起分别部署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另外,十九大报告也指出要继承“革命文化”,红色旅游是党的事业、是国家战略。各种部署可以看出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红色旅游。那么如何结合各地红色旅游特色进行科学发展成为了新时代的新问题。

一、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

(一)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资源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包括红军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重要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红色旅游是以红色革命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景区接待旅游者并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红色旅游资源具有精神文明教育性、历史革命性、爱国主义神圣性、精神与物质相统一性等特殊性。

(二)红色文化

文化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包括物质、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所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与习惯在内的复杂的综合体。红色文化是一种重要资源,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自由与伟大复兴事业的历史过程中的一系列文化现象的综合体,里面蕴藏着丰富的红色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三)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的关系

红色旅游是以红色文化为核心内容,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所承载的革命精神等为引物。红色旅游是在传承红色文化的过程中兴起的,红色文化是红色旅游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红色旅游的核心和灵魂。从我国国情出发,要求新时代的红色旅游,要从兴党强党的高度出发,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红色旅游事业的全过程、各方面。凝聚起忠诚于党的时代力量,为党而呼、为党而战是红色旅游的天职所在。

1.红色旅游的发展有利于红色文化的保护

红色文化是红色旅游的灵魂和内核。红色文化作为红色革命的遗存,它真实地反映了红色革命时代的历史史实,传递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国家红色旅游发展纲要也明确指出: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的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和环境面貌全面改善,重要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的发展目标,提升陈列布展和革命历史文物保护水平的任务以及支持各地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陈列布展和革命文物保护的投入措施,强调各地要加强红色资源普查,制定相关的红色资源保护方案并落实保护措施。从国家对红色旅游的重视可以看出,发展红色旅游本身就是一项对红色文化保护的任务,是对红色文化资源抢救、挖掘和保护的伟大工程,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红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

2.红色文化传承的需要是红色旅游兴起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在我国红色旅游能兴起和快速发展,究其根本原因是红色文化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符合时代潮流和人民的需要。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紅色旅游的不断发展,是红色文化传承、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国情需要。中国共产党作为红色文化的主要创造者、主要传承者、主要实践者,为后代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留存了值得世代延续的红色革命精神,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世代继承发扬的优秀文化成果和优良传统。作为先进文化的红色文化,必然会被传承,这是由红色文化的先进性所决定的。

3.社会需求是红色旅游兴起和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红色旅游是我国的特色文化工程,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红色旅游不仅有利于强化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有利于保护革命文化遗产,也可以促进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自2007年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红色旅游纲要以来,红色旅游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据资料显示:2017年我国主要红色旅游景区游客数已突破8亿人次,创收4719.2亿元。从我国红色旅游资源的分布可以看出,大部分红色资源所在地区都位于落后偏远地区。地理位置偏远,交通落后,可进入性差,红色革命老区经济发展举步维艰。从近十多年的红色旅游数据可以看出,红色旅游为加快革命老区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道路,红色旅游对带动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城乡之间、地域之间的差异具有重要意义。

4.红色旅游是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平台和途径

习近平指出:“无数革命先烈留下的优良传统是永远激励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对于红色文化资源,我们既要注重有形遗产的保护,又要注重无形遗产的传承,大力弘扬红色传统。”把红色文化传承好是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文化传承需要实质性的载体来传播。虽然红色文化可以通过学校教育、书本教育、红色歌曲、电视节目等方式来传播,但是这些传播方式所覆盖的人群比较有限,无法达到轰动效果。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国家推动红色旅游来达到红色文化传承的目的。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红色旅游已然成为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有效传播途径。

二、红色旅游开发中的问题

自 2000 年10 月中共中央提出将发展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2004年部署《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以来,红色旅游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红色文化资源在开发利用中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旅游资源开发缺乏力度和保护

一些地方并没有正确认识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红色文化传承的关系,这就出现红色文化资源较为丰富的省份,比较注重对重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是对其他一些红色文化资源缺少必要的重视,导致忽视一些零散和偏远的红色文化遗迹,从而造成红色旅游资源不可逆的损失。

(二)旅游资源开发缺乏创新性和体验性

有些地方并不注意红色文化主题的提炼,则容易出现景区雷同、布局随意、没有特色等问题,从而影响红色文化传承的有效性。红色旅游资源需要区域整合开发,有计划有规划地将本区域内的红色旅游进行整合开发,形成特色红色旅游景点,而且还能形成区域内红色旅游景点的联动,从而形成区域特色,提升本区域红色旅游产品的整体竞争力和特殊性。另外很多红色景点仅仅是单一呈现、陈列,缺乏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吸引性与趣味性,很难让游客印象深刻。

(三)旅游资源开发中对细节重视不够

部分红色旅游景区对红色文化元素体现不充分、对历史史实还原度不够,对历史故事的挖掘不够,出现红色元素单一、故事乏味、没有亮点等,让游客很难充分感受到当地红色文化的魅力和精髓。

(四)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功利性、庸俗化的情况

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本应该着眼于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探索红色文化表现形式,提升红色文化的思想渗透力。但是在有些地方,红色文化的精神主题在很大程度上被功利性需求,尤其是被经济利益需求所消解。比如在一些地方,红色旅游成了一些单位巧立名目公款旅游的借口,并非真正领悟到红色旅游的意义;也有一些红色旅游区将红色文化产品过度商业化,打着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名头,大量注入商业性、娱乐性、创收性的项目,严重影响了红色文化的严肃性和神圣性。也有少数红色景区为了吸引眼球,将革命人物过分迷信或制造噱头或自编搞笑段子,让红色文化陷入庸俗的境地。

(五)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和营销力度不够

红色文化需要大力宣传,需要通过有效传播植入游客内心,让旅游者达到情感共鸣,最终接受并认可红色文化产品,从而达到传承红色文化的目的。但是大多红色旅游产品常态化、大众化、普通化,红色旅游的营销现状不容乐观。一些地方虽然将红色旅游作为政治工程和经济工程,但是忽略了地方特色和文化工程的特殊性,存在着“等政策”、“等资金”、“等游客”的现象,没有充分发挥当地的主观能动性。

三、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促进红色文化传承的主要思路

(一)在红色旅游中深刻开展红色文化历史教育

需要在红色旅游中加强红色文化历史教育,在现场要生动再现真实历史场景下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孕育出的伟大精神。可以利用情景剧、影视剧、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等,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纪念活动,让游客深切感受伟大的革命精神。

(二)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符号

红色文化符号对人们产生持久的感召力,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优良传统。需要旅游景点做好红色文化符号的搜集、保护、建设工作,可以在現场和讲解中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符号,加强红色文化符号的印象,生动再现红色文化符号背后曾经上演的血雨腥风的红色故事,深入挖掘红色故事蕴含的红色精神,打动游客内心,形成红色文化感召力。

(三)注重红色文化资源品牌效应、整合开发

基于红色文化资源而形成的红色文化产业,最终所提供的无疑是红色文化产品。红色文化资源的品牌效应,可以带来巨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红色文化品牌效应的建设,需要深度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涵与细节,丰富红色文化、提升红色文化的品味与高度。同时也需要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统筹考虑、全局规划、整合重组、联合开发的科学思路和开发模式,这个思路特别适合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但比较分散的地区。我们应当将红色文化资源点与点连接,形成线、形成片,将线与片串联、片与片串联,深挖他们内在的关联性,多层次多角度的包装,从而形成一个有鲜明主题、有多样性的红色文化区域,这样有利于提升红色文化产品的知名度,也便于特色宣传,形成品牌特色性与区域性。

(四)注重策划,增强红色旅游的文化内涵

如果红色旅游产品雷同,没有一个突出的形象、个性化的特色,会影响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传承的效果,注重策划和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鲜明的主题有利于在市场上形成显著的特色形象,高效地传承红色文化。所以在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时,应全面搜集材料与信息,并对之评估,把握整体性开发思路,最后确定主题,突出当地革命文化特色。譬如,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南昌——人民军队的摇篮。这些不同的主题成为它们各自的“红色”名片,定位就很明朗,游客一听就有相应的心理预期。

(五)不断创新,增强体验性,壮大传承群体

为了扩大红色文化传承的目标群体、吸引更多游客,壮大红色旅游传承群体,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就必须考虑游客的参与性和互动性需求,变革传统的红色旅游方式。可以增强红色旅游产品的体验性、参与性和趣味性,让游客在亲身参与体验中去感受红色历史,领悟红色文化,加强红色文化内涵的灌输。比如可以在红色旅游景区搭建场景模拟革命时期的战地现场;还原该地发生的革命故事,可以让游客穿上红军服装、戴上红军帽、背上红军枪,进入场景内身临其境地体验和感受战争文化、军事文化。

四、总结

红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需要大力弘扬和培育红色文化,加强对我国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与红色旅游的实质载体相结合,实现红色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实现文化的持续传承。红色文化是红色旅游的核心和灵魂;红色旅游是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有了国家政策支持和保障;红色文化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得到保护和传承。因此发展红色旅游、传承红色文化势在必行。我们要认识到只有紧紧地依托红色文化资源,正确开发和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我们的红色文化才会得到更好传承,才会永远保持旺盛生命力和强大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C].参见:党的十九大文件汇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

[2]任文刚,马兆兴,罗海英.文化自信背景下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J].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 (02):30-33.

[3]安新丽.红色文化传承要正确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 (03):90-95.

[4]唐美红.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5]白雪.四川红色文化资源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7.

[6]徐凌菲.“红色旅游”的思想政治教育效用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7.

[7]陈健.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创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8]高翔.山西阳泉地区红色文化传承研究[D].大理大学,2018.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红色文化弘扬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
On the Application of CLT in Teaching of Listening & Speaking in Rural Middle Schools of China
年轻人渐成红色旅游主力人群
弘扬国学文化 畅游艺术天地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红色旅游市场营销与红色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