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
2019-08-09张清波
张清波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数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2—0116—01
数感指的是数量关系、数与数量、估算等方面的意识与能力。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最佳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对于学生数感的培养也是如此。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此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性
有良好数感的人,需要数感发挥时,它更像靈光乍现,不需努力思考。它是一种心智技能,一种心灵的感受,是一种意识活动,是存于脑中的一种高级智力活动。它可以帮助学习者深化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数感不是一种单纯的方法技能,不会因为一朝一夕的训练而得到较大的发展与收获。它是一种心智的技巧,一种神韵的领悟。它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是需要教师较长时间和较多耐心的。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因为学生年龄小,思维习惯、情感态度还未形成较为定向的发展,如果教师能在发展数感这个方向加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数感就会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得到发展,为将来数学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培养的策略
1. 在估算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在日常生活中,估算无处不在,运用十分广泛。比如,去菜市场买菜、银行存款取款、超市买东西等等,这些都离不开估算。估算能够帮助学生增加体验生活的机会,让学生成为乐于生活、富有情趣的人。在数学教学中开展估算教学的方法很多,需要教师不断思考与总结,最终采取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数感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商场购物时,两件商品分别是188元和205元,请问买这两样东西需要带多少钱,请学生估算。这时候课堂开始变得热闹起来了,学生开始热烈地讨论,然后开始有学生举手回答。他们有的说188接近200,205接近200,200+200就是400元。还有的说188接近190,205接近200,190+210就是400元。这时候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准确计算:188+205=393元。然后让学生思考上述两种估算,哪种更为简单。实践证明,这样教学,学生不仅提高了估算能力,还培养了数感。
2. 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计算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教师最头疼的问题。有的教师让学生模仿计算、直接看课本例题、或者是示范给学生看,这些形式上的计算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计算。只有学生真正理解了运算的定理,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会计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指导学生理解运算定理,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轻松应对计算,增强学生的数感。比如,教学“同分母分数相加、减”这节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联想与迁移,使其将分数单位与整数、小数的计算单位联系在一起,从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运算定理,提升数感。
3.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升华学生的数感。在数学教学中,利用图形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师要学会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逐渐培养学生的数感。比如,在教学“时、分、秒”这节课的内容时,学习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关键,并且知道1小时等于60分钟,1分钟等于60秒。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三者之间的换算关系,教师可以画出数形图辅助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时、分、秒”三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在做相关的题目时就可以利用数形结合辅助,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这样一来,学生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理解了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培养并且升华了学生的数感,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作用,并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与此同时,在教学中还要要求学生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数感的内容,并且不断引导学生去操作体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乐于学习数学学科,并且在实践中逐渐培养并且增强自身的数感。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