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电子书包”走进语文课堂的“冷”思考
2019-08-09曹姿红
曹姿红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电子书包;“冷”思考;培训;监管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2—0081—01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电子书包”以新型的教学模式,走进中小学语文课堂。“电子书包”是具有阅读电子课本、管理学习资源、记录个人学档,具备支持各种有效学习方式的个人学具和交互式学具。和电子白板等电子设备相比,“电子书包”以更为强大的功能,使课堂教学更具个性。方便快捷的师生互动,让训练密度加大,更有针对性,更富实效;课堂评价更加及时精准,学生的精力更加集中,思考更加到位,思维不受同伴干扰,更加自主灵活。“电子书包”一出场,便深受广大师生青睐,可真正运用好“电子书包”学具终端,让它成为课堂教学高效的“助推器”,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面对“电子书包”热,一定要有必要的“冷”思考。
一、扎实的应用技术培训,是用好电子书包的前提
“电子书包”做为个人学具和交互式学具,没有娴熟的技术储备,它将会变成教师的烦恼,学生的玩具,必将阻碍课堂教学的正常進度。因此,前期做好扎扎实实的培训非常重要。1.教师要熟知“电子书包”相关理论,更要熟悉相关硬件设备,通过反复操作相关系统,熟练掌握其应用技术,才会在应用“电子书包”上课时如鱼得水,对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掌控有度,让“电子书包”为自己的课堂“画龙点睛”,而非“画蛇添足”。2、让学生熟练掌握平板电脑的操作步骤,认清每个按钮操作后产生的后果,才能保证在课堂教学中顺利参与教师设计的相关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真实有效,小组合作、探究生动活泼。只有对学生的培训到位,才能让“电子书包”以“学具”而非“玩具”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
二、课前准备是上好“电子书包”课的基础
首先,“电子书包”作为学具终端,具有极为强大的学习资源。如,课程资料、学习工具、测试题库、教学游戏等教育教学资源,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教师课前不做深入了解,不结合教材内容对有效资料进行筛选整合,就没有办法充分利用资源,会导致教学显得盲目,学生显得忙乱。其次,“电子书包”作为学具,始终不能忽视它的工具性。我们有的教师凭借“电子书包”终端上课,往往不是从教学实际出发,只是为了展示“电子书包”强大功能而特意使用。以四年级一位教师上的《和时间赛跑》为例:在检查预习环节,教师就字词一项,借助“电子书包”平台向学生发布了“摘果子”识字游戏,选择词语的正确读音、近义词、反义词等练习内容,学生一项一项完成提交、教师评价纠错,等这些内容全部完成,大半节课的时间已经过去,为了按时结课,课文的阅读理解过程,教师只能匆匆收场。这样用“电子书包”只能本末倒置,喧宾夺主,让阅读理解课变为徒有虚名的“花架子”。
三、恰如其分地介入,才能让“电子书包”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电子书包”既然作为强大的学具终端出现我们面前,教师要使其既能充分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和训练密度,又能彰显学生个性思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还以《和时间赛跑》为例,在学习第六自然段的时候,教师设计了仿写练习,并及时把这一训练内容凭借“电子书包”平台发布给学生。学生独立完成后,互相分享、交流、评价,教师及时点评、鼓励,使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这样及时巧妙的介入,无疑为这节课增色不少。
四、做好对学生的监管,避免学生对设备的过分依赖
由于“电子书包”对文字处理有方便快捷的特点,有些不喜欢动脑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通过复制、粘贴操作,窃取同伴的学习成果,从而导致许多需要强化记忆的东西不能及时储备在学生的大脑,降低学习效果;过多地操作平板电脑,还有可能让学生更加懒得动手写字,以至于出现离开“电子书包”就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学习、如何训练的情况……这些都是教师在使用“电子书包”时必须注意的地方。
目前,将“电子书包”用于教学实践,还处于初步尝试、学习,逐步实践、总结阶段,大多数教师对“电子书包”功能的认知还不够深入,还需要不断学习、内化、反思,才能真正解决“电子书包”与教学实践相脱离的状态,让学习、接受与反思、总结如影随形,使“电子书包”切实有效地与现有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有机融合,才能真正让“电子书包”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推波助澜,这些都是应用“电子书包”必要的“冷”思考。
编辑: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