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两部曲
2019-08-09杨秀超
杨秀超
摘 要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好学习习惯的学生成绩都比较优秀,而那些“小粗心”“小懒虫”“小磨蹭”的学生成绩总是停滞不前,由此可见,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举足轻重。小学阶段正是儿童养成各种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期,既易养成多种良好习惯,也易沾染诸多不良习惯,所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6-0174-01
下面,笔者抛砖引玉,从小学生课堂学习和作业两方面谈谈良好习惯的养成。
一、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课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阵地,课堂中如果養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就会越来越简单,教学质量就会逐步提升。
一是课前预习的习惯。新内容的预习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是经常做却又很难做好的,尤其是农村小学生,受家长管理能力、文化素养等诸多因素影响,孩子缺乏应有的监督,在语文教学中,我往往布置了阅读、识字等较为简单的预习任务,但很多学生根本没有按要求完成,为应付检查,他们通常忙匆匆地把课文看一遍理解成阅读,把勾画好词语等同于认识词语等,第二天老师抽读时,很多学生不能准确、熟练阅读,更不用说对词语的认识了。于是,我改变了方法,在班上开展“阅读之星”“识词之星”活动,从教师自身做起,从主动阅读的学生做起,每教一篇课文,我都反复阅读,读出节奏,读出感情,每天开展课前2分钟阅读或识词赛,当学生读完后,我为学生示范读,对阅读和识词效果好的或有进步的学生,将他的精彩表现予以及时表扬,两周开展一次“阅读之星”“识词之星”评价,把阅读和识词优秀的、进步的学生名字张贴在光荣榜上,让全班学生学习,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激发孩子预习的主动性。另外,每周开展一次名家阅读专栏,为学生播放名师名家阅读视频,让学生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引导学生走上预习之路。
二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学生认真听讲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环节,多年的读书经历和教学经验证明,凡课堂上认真倾听老师讲课的学生,学习成绩都是比较优秀的,不少学生在课堂中常常讲悄悄话、玩小动作,或是思想游离于课堂之外等,学习效果大打折扣,这既和教师教学能力有关,也和小学生的注意力持久性有关。针对这个问题,我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设计课堂教学,认真备课,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形象、直观的方式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学生的基础出发,抓住学生学习中的重难点,深入浅出,使学生都能听得懂,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状态,用平和而激情的语言,和蔼可亲教态,感染和引导学生关注学习内容。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开展注意力比赛,和悄悄话、小动作、开小差等不良习惯作斗争,开课前,我首先告诉学生,本节课要心无旁骛地坚持10分钟或15分钟,谁能坚持做到,谁就是“倾听之星”,对不能坚持的学生,要帮助其找出原因,要求他们先从2分钟、5分钟做起,逐步克服解决,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后,我会立即让其他学生复述刚才听到的发言,考察他是否在认真倾听,这样既能起到沟通信息、取长补短、尊重他人的作用,同时也是对学生的持久力进行巩固。
二、良好的作业习惯
一是课堂作业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已经在授课时解决的问题不应该成为学生的作业,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一个问题让大家思考,或模仿文中某段句子写一段话,或就课文内容展开议论等,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可能会从课文中的句子或词语中找到答案,这可比单纯的抄写词语要有效得多。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后,我为学生这样布置作业:同学们,《桂林山水》哪些地方写得好,找出来有感情的读一读,听听谁读得最有感情。学生就会根据老师的要求在课文中找到写山水的句子,认真阅读,收获颇大。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后,我便为学生布置了一个课堂作业:文中还有那些地方写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呢?找一找能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词句,学生就会联系上下文认真阅读查找,在课文中有新的发现。对查找和发现问题较多的学生,则评为“问题之星”,回答问题效果好的则评为“成功之星”,鼓励学生不断养成课堂作业的良好习惯。
二是高效作业让学生铸就良好习惯。无论课堂内外,教师应释放学生的学习能力,高效的作业既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认可,也是良好学习习惯的积极体现。对不少农村学生而言,之所以建议在课堂上布置作业,是因为课堂作业更有利于其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在作业之前,我首先提醒学生,立即集中注意力,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如用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快速记住《桂林山水》一文中词语,并用2分钟写在作业本上,一下子将全班学生带入紧张、快速记忆的环境,学生精神力空前集中,一门心思用在词语记忆和书写上,很快完成了作业,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对学生记忆力的培养也有一定帮助作用。作业完毕,还要对该项活动完成得好的学生评以“记忆之星”称号,鼓励他们高效作业的良好习惯。
当然,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步构成的过程。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潜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