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学习与行为习惯的培养
2019-08-09宋晓蔚
宋晓蔚
【关键词】 小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
【中图分类号】 G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2—0039—01
小学阶段的教育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小学阶段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决定了日后接受深层次教育的有效性。本文分析了目前的小学生在学习和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就小学生应该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一、小学生学习和行为习惯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小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大概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上课之前的准备不充分,总是忘记文具或者是课本,在上课铃响之后,没有意识到已经开始上课了,仍然在打闹、说话等;第二,在上课的时候,注意力无法集中,说话、做小动作等;第三,不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对于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不积极主动;第四,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效率不高,不认真对待,有的小学生还会经常不完成作业;第五,对学习没有兴趣,表现出厌烦的情绪等。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以及爷爷奶奶都比较溺爱,依赖性比较强,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在自己不合理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还会闹脾气等。
二、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方法
1. 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小学老师应该根据学生学习中容易写错的字、词以及错误的书写习惯,提出具体的书写要求,比如说,第一,在书写的时候,要保证握笔的姿势正确,坐姿标准,作业本保持干净整洁;第二,在书写的时候每个字按照其正确的笔画和笔顺书写,文字的构架要美观、合理。老师在课堂上要对字的笔画和笔顺的重要性加以强调,同时对字的结构进行示范书写,让学生能够了解到生字的笔画和架构,意识到把字写得美观的意义。老师也可以选择一些和教材内容相匹配的字帖,让学生多加练习。对于班级里书写有明显进步的学生,老师要给予鼓励,还可以定期组织书写比赛,作业书写评比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培养预习、复习的习惯。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是提前预习课本,只有通过预习,学生才能对课文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对于自己在预习中不能理解的知识能够带着疑问学习,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高,学习效率也能够得到提高。对低年级的学生,老师要帮他们制订预习的目标,引导他们标注生字、词,划分自然段等,对文章中不明白的知识点要做好标记,最好是由家长加以指导和帮助,逐渐养成自主预习的好习惯。除了预习之外,老师还要要求学生把每天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复习,加强巩固,在完成每天的家庭作业之前,先进行复习,然后再在家庭作业里进行练习,这不但可以加深印象,还可以灵活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3. 培养倾听的习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我约束能力、注意力和集中力都较差,他们的注意力只能集中几分钟,一堂课有40分钟,不可能要求学生在整堂课都能保证完全集中注意力,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和设计教学过程中多用心,最大程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运用儿歌教学法也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上课铃响了之后,由班长带领全体学生唱儿歌,在唱完儿歌之后,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进入学习状态。在上课的过程中,如果老师发现班里的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坐姿不标准的情况,也可以运用唱儿歌的方式来进行提醒。
4. 培养阅读的习惯。进行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的课外知识,老师和家长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选择一些内容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课外读本,对于课外读物里的生字词可以让他们通过工具书自行查阅,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日后的影响非常大,既可以解决在高年级要面临的作文书写问题,又可以解决数学问题的理解问题。
三、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方法
学生的成绩很重要,但是作为老师和家长不能忽视他们行为上的不良习惯,比如有的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学习态度不认真,做课堂作业拖拖拉拉,这些看似是学习上的问题,但在实际上和他们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息息相关,吃饭的时候喜欢看电视,就会导致学习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时间观念、贪玩等。这些都需要老师和家长相互配合,比如,下課后要把课桌和文具收拾整齐,把下节课要用到的书本准备好,在上课之前要解决好上厕所的问题,不能因为贪玩而忘记上厕所,回家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先完成家庭作业,不能先玩,吃饭的时候不能看电视,见到老师和长辈要主动问好等,这些看似细碎的生活习惯对孩子的影响都是相当大的。家长和老师都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持之以恒地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这会使他们受益一生。
编辑:陈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