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2019-08-09王宗礼姜宝莲
王宗礼 姜宝莲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正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要按照不同阶段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发展规律,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细落小落实,使思政课教学内容高度聚焦、力量一体推进,体现纵贯“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整体水平和成效。为此,我们要聚焦以下几方面。
一、加强党委领导,完善系统设计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方向正则教育兴。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各级党委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要优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系统设计和总体部署,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提供坚强有效的政策供给和理念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以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为根本属性并同时兼顾学理性、知识性和多样性等特征的关键性课程,承载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但由于在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对政治教育的接受度和理解力不同,直接影響了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这使思政课在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过程中的难度大大增加。因此,在统筹过程中,各级党委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更注重在大中小学的课程设计上下功夫,增强各个学段思政课程的连续性、承接性和贯通性,实现“一体化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此,各级党委必须从以下几项工作重点着手:一要树立“大思政”理念,建立“大思政”工作格局;二要从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入手;三要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四要明确各级领导干部的具体责任,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终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二、统筹学段衔接,聚焦培养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任务,无论处在“大中小”哪个学段,其终极培养目标都是一致的。为此,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一体化”建设要求内涵。一要树立系统思维。打破学段区隔,统筹好培养目标一致性和内容梯度衔接性的关系。思政课是思政教育的主渠道,贯穿学生教育全过程。学段不同,学生群体的理论认知和需求水平体现出层次性与差异性,但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这决定了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要求我们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帮助青少年从小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二要树立综合思维。统筹好教育主体的整体性和不同学段教学规律特殊性的关系。由于各个学段教育目标的确定、教育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的应用以及教育问题的设计等有所不同,为此在“一体化建设”中都要牢牢坚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理念,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阶段性发展特征出发,予以科学研究并有序推进。三要树立创新思维。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既要遵循统一标准,更要注重因材施教,创新教学实施方法。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成长成才规律,做好理论体系向教学体系、知识体系向价值体系的有机转化,形成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教学路径。
三、统筹队伍建设,坚持强基固本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命线,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是“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发挥思政课教师培根铸魂功能和实现立德树人重大任务的基本保证。思政课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它在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而青少年阶段是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课性质和功能的特殊性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切实加强大中小学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使其更好承担新时代育人重任,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首先,保持正确立场是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前提。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没有正确立场做支撑,思政课教师队伍就难以建起来,更难以强起来。作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需要着力做好以下三点。一是站稳政治立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做到明道信道、守正创新。思政课教师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二是坚定人民立场。思政课教师要始终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更好地造福人民。三是捍卫教育立场。思政课教师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自信,自觉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要求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确保大中小学思政课要铺好马克思主义鲜亮底色。
其次,提升综合素养是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一方面,思政课教师需要全面提升自身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忠诚传播者、勤勉研究者,就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需要全面增强综合素养。思政课教师要对标“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努力加强自身政治思想修养和提升自身教学科研能力,关键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自信和底气。同时,各级党委和政府也要关心和爱护思政课教师,助力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发展和价值实现过程,努力打造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四、深化教学改革,增强学生获得感
统筹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必须深化改革创新,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政课改革创新必须坚持的“八个相统一”,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思政课建设主要包括四个核心要素,即教师、课程内容、教学实施方式以及学生。要紧紧围绕这四个核心要素,推动改革创新,发掘思政课内涵。一是要着力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引导教师坚定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底气和信心。二是要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坚持用学术的方式讲政治,做好教材内容的转化工作,并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德服人,让学生在生动的实践过程中感受理论的说服力,坚定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三是要不断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方式。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以及思政课教师加大思政课教育教学方式改革力度,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要求、价值性目标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知识逻辑结合起来,既要坚持思想政治课的统一性要求,又要结合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努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真心喜欢、诚心接受、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四是要把提升学生的获得感作为衡量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金标准”。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的,思想政治课上的好不好、质量高不高,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获得感。为此,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要认真研究当代学生的思想特点,深刻把握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规律,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先进性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满足学生追求理想信念的需求,世界观、人生观、價值观培育的需求,使学生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五、统筹各类课程,协同育人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大中小学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形成协同效应。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各环节、全过程,在优质高效地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时,积极挖掘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各门课程同向同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效协同的育人格局。没有好的“思政”教育功能,课程教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从而导致课程教学中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割裂甚至冲突。“课程思政”强调教育教学过程中所有的教师都有育人职责,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不同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也有其自身建设的规律和要求,要在尊重课程自身建设规律的前提下,在实现课程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挖掘并凸显其价值引领功能,不断优化课程建设。惟其如此,才能真正让“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应然成为明天的实然。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