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美学分析

2019-08-09刘炎

戏剧之家 2019年20期
关键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后现代

刘炎

【摘 要】本文用结构主义作为影片分析工具与理论方法。用电影美学系统四个单元,首先从视听进行知觉层面分析;继而根据托多洛夫“失衡重建”原则进行故事层面分析;进而以哈桑的后现代主义进行思想层面分析;最后总结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李安在后现代基础上的一次成功探索,并为后现代电影发展做出优秀范例。

【关键词】后现代;电影;美学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0-0122-01

后现代主义思潮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70到80年代达到高潮,90年代由欧美向亚洲传播。“后现代主义所具有的怀疑精神和反文化姿态,以及对传统的决绝态度和价值消解的策略,使得它成为一种‘极端的理论,使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以彻底虚无主义的否定方式表现出来”①。奇观、反文化内涵、暴力、反历史、反事实等,成为后现代主义电影内容的标榜,“混合”“影像的不确定性”“对待影像的多元态度”成为后现代电影的表现特征。

一、知觉

影片中绚丽的3D技术让人置身于美轮美奂的大海中,沉浸在派与理查德·帕克的故事里。此外,影片中的视觉元素,如诺亚方舟、莲花、清真寺、教堂等,无疑是各类文化的拼贴,各国乐器的融合更具有锦上添花的效果。台词方面,极具“不确定性”:“—信仰就像一个房子,里面有很多房间。—没有值得怀疑的房间吗?—有,很多。”虽然延续了“不确定”“怀疑一切”的特点,却也说出“怀疑有很多益处,怀疑使信仰充满生机。”将“怀疑”升至新的高度,强调人的自主性,即“信不信由你决定。”

在知觉层面上,影片符合后现代电影“多处拼贴”“不确定性”等风格,但与传统后现代电影不同的是,李安未停留在“拼贴”上,而用更宏大的博怀,提升了哲学意蕴。

二、故事

托多洛夫提出著名的“失衡-解决失衡-重建平衡”的叙事原则,此部电影基本符合这一原则,但故事本身却出现了不确定与分歧。

叙事结构上,在“打破失衡”单元中,出现不确定性:派讲述了2个故事,谁真谁假?符合后现代特征,但却未延续传统的纯粹迷茫与虚无,而将选择权交给了观众。

三、思想

后现代电影最大的特点,是“解构性”与“重构性”。

(一)解构性

“哈桑对后现代文化艺术特征的第一个概况是‘解构性。這是一种否定、颠覆既定模式或秩序的特征。”②影片充斥了不确定性与颠覆性。李安将3种宗教放置在派身上,但并非将宗教强制融合,而是表现一种和谐、舒心,这无疑是对传统意义上的“杂乱无章”的后现代电影的突破。

(二)重构性

“哈桑揭示的后现代文化艺术的第二个特征是‘重构趋势。它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1)反讽;(2)种类混杂……”③

“种类混杂”,是哈桑对后现代特征的中性定义。当导演杂乱无章进行文化或元素拼贴时,它是贬义词。相反,当元素拼贴达到理想效果时,它便是褒义词。在李安这里,无疑是后者。

影片多文化的交织,可视为传统意义上的“拼贴”,但李安的“拼贴”更具精神与哲学意义上的美感。“上帝是否存在?”这是对传统西方上帝质疑。李安的回答是,你信则在。这又转化到“人自身的主体”上来。

四、特征

《少年派》绚丽的3D效果、极具特色的不确定叙事、各种文化的拼贴、元素的利用,影片包含了后现代电影的元素,却又有所超越。《少年派》在杂乱的后现代电影中,无疑成为有价值的参考。

他未停留在个人与选择问题上,而是上升到人性思考。文化的拼贴,也不仅是纯粹的“种类混杂”,而是用博大的胸怀,将其推向新高度。“后现代主义却丧失了人的主体性,突出自我怀疑,强调主体丧失,反对一切中心” ④这种对后现代绝对的定义,在这里被予以部分否定。上帝存在与否?哪个故事是真的?这需要观众去选择,人的主体性又回到主导地位。

“后现代主义洋溢着一种怀疑一切的精神,既包括对外在世界的怀疑,也包括对自我的怀疑。”⑤在电影里,我们有所怀疑,但不是盲目怀疑。我们的怀疑来源于对于自身的疑问与思考,虽有所怀疑,但也有所相信、有所选择。

这是一部具有意义的后现代电影,其叙事方式及文化元素的表达方式,为后现代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成功的借鉴。

注释:

①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360.

②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381.

③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382.

④彭吉象:影视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53.

⑤彭吉象:影视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53.

参考文献:

[1] 彭吉象:影视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153.

[2] 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80-384.

[3] 潘秀通,潘源:后现代电影的当代语境及当代代表性[J].上海大学学报.2004(1):5-11.

[4] 哈桑:革新/更新[M].人文科学研究的新视角: 1983:27.

[5] 赖新芳:现代性精神主体的危机与拯救[J].影视观察.134-137.

[6] 哈桑:后现代转折[M].俄亥俄州大学出版.1987:170.

猜你喜欢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后现代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象征符号解析
进入后现代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