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培养视角下的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研究
2019-08-09林爱明
林爱明
摘 要 史料是史学研究的基础,是学生了解历史的证据,所以要让学生提高历史学科素养,熟悉史料实证精神就必须让学生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史料的收集途径,辨别史料的真伪。
关键词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图片型史料;文字型史料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6-0064-01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必备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五大方面。
2011年版九年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将史证意识作为历史教学的重要培养目标。史料是史学研究的基础,是学生了解历史的证据,所以要让学生提高历史学科素养,熟悉史料实证精神就必须让学生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
史料的恰当运用,可以有效地创设历史情境。有利于还原历史真相,感受历史的魅力和冲突,从而产生了解和探寻历史的愿望和兴趣。由于史料载体的多样性,使得史料的呈现也多样化。
例如,北师大版九下第1课《两大军事集团的争斗》分析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的原因,运用表格展示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
(1)上表反映了20世纪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怎样的发展状况?
(2)这种状况将预示着怎样的斗争?
(3)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和实质是什么?
问题(1)反映列强实力对比发生了显著变化:英法增长速度缓慢,美德增长速度迅速;
但是经济实力较强的美、德所占殖民地较少,出现经济实力與所占殖民地倒挂的状况。由此得出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
问题(2)列强要求按照实力,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改变经济实力与所占殖民地倒挂的状况。
问题(3)根源:列强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改变了列强之间的力量对比。实质:争夺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
通过运用表格式的史料用真实数字反映英国、法国与德国、美国殖民地和经济增长速度对比,明确两大集团形成的原因及一战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文字型的史料比较抽象化,难以吸引学生兴趣,但却能“逼迫”学生开动脑筋,调动其逻辑思维进行思考,找出其中的关联和主旨所在。例如分析经济重心南移。
阅读以下史料,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史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斤之家——《史记》
史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宋书》(记载南朝刘宋王朝的历史)
史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本,语曰:“苏湖熟,天下足。”——《陆游集》
史料一:从出处《史记》分析得出时间(西汉以前);从楚越之地分析得出地点(江南地区);从地广人稀或火耕而水耨分析得出现象(经济不发达)。
史料二:从出处分析得出时间(南朝);从材料江南分析得出地点(江南地区);从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分析得出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史料三:从出处《陆游集》得出时间(南宋),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进一步分析得出材料的时间为北宋;实仰东南财赋说明北宋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东南地区,分析得出全国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引导学生分析三则史料的时间、地点、现象,学生找到三则史料的关联知识就可以得出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总之,运用史料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实践过程。在史料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阅读入手,采用联系、比较、解释、逻辑、判断、归纳、总结等方法解读史料。第一,分清史料种类,是实物史料、文献史料、还是图表史料。第二,掌握获取历史信息的基本途径。①文献阅读抓关键字词句;②学会联系,历史与对历史的认识都不是孤立的;③学会逻辑,重视解释推导的过程;④学会判断,历史是基于史料、基于视角的解释。不同的史料与视角,结论不同;⑤学会归纳、概括与总结。第三,史料教学中以图育情、以史为鉴,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力,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让学生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明白事理,形成健全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