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大“IP”背景下的舞台生态
2019-08-09滕晓鹏
滕晓鹏
【摘 要】以知名小说改编的舞台剧不仅具有广泛的读者群体,由于其全新的阐释也获得众多戏剧观众的青睐。多媒体舞台剧《三体》以成熟的科幻小说为蓝本,激发了观众对于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和对剧场空间的想象力。尤其对于身处瞬息万变高速发展的中国观众来说,这部舞台剧关注制度建构与人性道德的冲突,以现实情景为基点,结合先进的舞台声光电技术,呈现出《三体》小说中描写的宏大世界。
【关键词】小说改编;多媒体技术;粉丝效应;商业戏剧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0-0018-02
“IP”①是英语“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翻译为“知识产权”。IP的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是一本小说,一个完整的故事,也可以是一个概念、一个形象。近年来经典IP衍生链出现在多种领域中,如基于内容的音乐、影视、动漫、游戏类衍生品,或者是基于消费品及实景娱乐的衍生开发。
由于具有市场价值的IP拥有一定知名度、号召力和粉丝群体,因而是具有潜在消费能力的题材。诸如中国的《盗墓笔记》系列、《仙剑奇侠传》、科幻小说《三体》、日本作家东野奎吾的《解忧杂货铺》等改编自畅销小说的戏剧作品近年来在演出市场中受到热捧。这一现象并非新事,早在中国话剧诞生之初,春柳社《黑奴吁天录》的成功上演,带来了改编外国通俗小说上演之风,也促使了中国“通俗剧”的生成。其故事情节根据比切·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而成,这一创作方式启迪了中国近代剧人。如今观众们走进剧场时,期待着将舞台呈现与自己的想象做对比,也想要在小说、游戏、影视剧以外看到另外一种艺术形式的表达。利兹大学马丁·巴特勒教授认为:改编像是一个中轴,中轴的左边是“忠实”,中轴的右边是“大胆”,而导演要在其中抉择与平衡,是忠实于文本再现其中的故事,还是大胆地改编表现内里的情感,这是每个“IP”衍生剧都必须面对的课题,无论二度创作的改编是多是少都有原有艺术形式做基础,也都受到它的约束。
科幻故事并不是惯常的戏剧题材,舞台呈现也与传统戏剧演出有所不同,甚至面对全新的题材和观众,我们也不能拿原有戏剧框架来衡量这类作品,要用新的眼光去看新的形式,新的创作。本文将以多媒体舞台剧《三体》为例,探讨大“IP”风潮下戏剧舞台的生态环境。
一、扎实的文本基础
科幻小说《三体》作为一种类型文学,具有科学性和文学性的双重特征。刘慈欣是中国科幻领域的领军人物,其作品获得堪称科幻艺术界的诺贝尔奖的“雨果奖”,“小说既有精确严谨的科学细节,又有雄奇瑰丽的宇宙想象;既展示出科学技术的强大建构力量,又寄寓着深刻的人文主义内涵,实现了科幻文学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完美统一”②,在纠偏科普倾向、注重人物塑造、追问生存意义三个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
知名IP改编成舞台剧与普通戏剧作品不同,改编的作品本身就有极高人气,知名度会比普通的原创作品更容易建立。具体到《三体》而言,其改编的优势显而易见,原著小说常年处于全国甚至全球图书畅销榜单之中,有极大的读者群体。但科幻小说作为电影的改编常客,在戏剧舞台上却是较为少见的。首先,作者笔下的“三体世界”和人类文明有着上亿光年的时空距离,要在有限的舞台空间内呈现绝非易事。其次,原著长篇小说分为三本,总计八十余万字,时间跨度为数百年要在两小时内展现如此恢弘庞杂的故事也是对于创作者的挑战。原著作者一直在描写宇宙的宏大神奇,描写遥远世界中的生命和文明,他相信:“浩瀚的星空永远能够承载我们无穷的想象力。”③他笔下的宏大神奇,星际探险,遥远世界中的生命和文明,吸引了众多读者的同时,也成为不满足于戏剧现状的年轻创作者的想象来源,他们试图用戏剧这一有兩千年发展历史的古老艺术形式,和着眼于未来的科幻小说相碰撞,打造出不同于以往的舞台演出。
二、从小说到舞台的跨越
小说与戏剧在人物、情节、架构等方面不难找到共通之处,只是由于传播介质的不同,呈现出了不同的艺术形态,两者之间可以相互汲取养分,让小说更有戏剧性,戏剧更有文学性,这也是小说改编戏剧演出的一个优势。
从故事情节上来说,由于原著人物繁多、线索复杂,改编对剧情进行了一定的选择与删减,将《三体》系列第一部的三十余个篇章集中在九场戏中展现,主要场景分为:现实世界、回忆世界、三体游戏世界。三个世界穿插叙述,现实世界由科学家纷纷自杀作为故事线索,科学家和警官合作探究事件背后的真相;回忆世界简要回顾了文革时期,女主角在红岸基地发射外星信息的场景;三体游戏只选取了秦始皇时期向观众解释三体运动的含义,旨在将庞杂的故事凝练的呈现在方寸舞台之上。
“一部好的戏剧,不仅能给观众带来感官上的愉悦,更重要的是,它的内涵要经得起反复的琢磨与阐释。戏剧是以人与人的行动关系构成情感张力的艺术。”④因此,人物塑造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在将《三体》小说改编为舞台剧的时候,首先在人物设置上进行了合并和删减。在原著中,杨卫宁是叶文洁的丈夫,由于和她信念不同,在红岸基地的悬崖上被妻子叶文洁割断绳子坠入悬崖而死;伊文思是降临派的最高领导人,与叶文洁同属于地球三体组织,却是对立的双方。舞台剧中将杨卫宁和伊文思这两个角色合并,加强了戏剧冲突,使人物关系更加复杂化。女主角叶文洁在切身感受人性之恶后认为人类无法自救,需要借助人类之外的力量才能拯救人类,因此决定联系外星文明,并为了保守这一秘密不惜亲手割断了丈夫杨卫宁身上的绳索,自己成为地球三体组织的领袖。不同于原著小说,在舞台剧中杨卫宁这一角色并没有因摔下悬崖而消失,而是在逃离红岸基地后,借助海外团体的资助建立第二红岸基地,化身成为伊文思,为了维护三体组织的理想再次被叶文洁杀死。这一改编不仅讨论了宇宙世界与人类文明之间的未知与试探,也由人与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加以展现,人物特征贯穿始终。同时展现出原著作者的大视野,将浩淼的星空、复杂的宇宙社会学、超长的时间跨度,落实到活生生的人物身上。
特别之处是,这部基于科幻小说改编的舞台剧,对原著的文字进行精细的梳理,即使没有阅读原著,也能通过舞台呈现对书中的人物、故事情节甚至庞杂的宇宙世界了解一二。降低了科幻小说理解的门槛, 对于观众而言更容易进入作者笔下浩淼的宇宙空间。
三、技术辅助舞台呈现
改编知名IP对于戏剧创作来说也是一种挑战,根据作者的描写营造出符合读者或是观众原有想象的空间和人物,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原作,细致把握观众喜好,同时熟悉舞台表达的各种呈现手段,又要极具想象力和表现力,在制约中求发展,在已有的小说基础上追求创新和延伸。为了兼顾艺术性与商业性, 大“IP”采用戏剧舞台式的概念,同时打破传统戏剧与众多行业的隔阂,将众多元素融合,允许影视元素,秀场元素,游戏交互元素水乳交融,从故事构架、视听体验各方面让观众在单位时间单位空间内能够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达到更高的传播效率。借助高新技术辅助舞台表演,在有限的镜框舞台之上,呈现原著浩淼世界。
舞台剧《三体》力求将原著内涵、舞台艺术和科技手段融合于一体。在舞台呈现中运用了3D Mapping投影、纱幕成像、虚拟现实元素、无人机等前沿技术,在这些舞台效果的的辅助之下,使充满科技感、瑰丽绚烂的大场景在舞台上变换交融。首先,剧中大量运用了余光和全息投影,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它不仅可以产生立体的空中幻象,还可以使幻象与表演者产生互動;演员除了常规表演,在排演之初就要时刻注意与视觉技术的结合,需要大量时间反复编排磨合以确保演出的准确性,将细腻的人物情感表演与硬核科技混合,达到虚实结合的表现效果。其次,室内无人机定位系统首次引入到中国剧场之中,过去只有在百老汇的演出或是太阳马戏团的飞行魔法秀中才能看到这一技术的应用。无人机搭载星球道具盘旋于剧场上空,使小说中具有奇思的“三日连珠”、“三体飞星”等场面从想象变为现实,打破了舞台的第四堵墙,使观众坐在座位上仿佛置身于宇宙空间,享受沉浸星空的视听感受。
四、结语
类似于《三体》这样“IP”改编的戏剧演出不胜枚举,近年来舞台剧市场也保持着较高增长增速。2017年全国商业演出票房达到138亿元。巨大市场规模和潜力,吸引了众多领域的关注,各界资本也纷纷将目光放到了舞台剧上,开始围绕舞台剧展开布局。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在众多的大“IP”改编剧中,过度消费原著影响力,一味追求技术上的创新等问题也的确存在。上海戏剧学院丁罗男教授认为“高新舞台技术如果离开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人文价值,就只能沦为一场奇观秀。”技术繁盛,情感荒芜不应是大“IP”改编剧的发展趋势。
目前由刘慈欣创作的中篇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已超过四十亿票房,舞台剧《三体1》已经全国巡演百余场,《三体2黑暗森林》也于2019年4月被搬上舞台。“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个时代大“IP”携带着大量资本、高新技术、观众群体涌入商业戏剧市场,无法判定它是好是坏,这是商业戏剧作品的希望之春,也许也是评论家认为的失望之冬。戏剧大“IP”背景下的舞台生态更加多元、要避免话题性作品的昙花一现,创作出经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演出,引领时尚的同时也需要有持续性,艺术品味和思想内涵对观众有启发,有影响,让文化时尚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经典,让戏剧作品成为观众思想、审美领域的重要来源。
注释:
①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基于智力的创造性活动所产生的权利。包括:发明专利、商标以及工业品外观设计等方面组成的工业产权;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摄影和电影摄影等方面的作品组成的版权。
②韩兵.论刘慈欣<三体>系列对中国客户啊传统的继承和发展[D].浙江师范大学,2017.
③刘慈欣获得克拉克“想象力服务社会”奖的演讲,2018年11月11日。
④田本相,董健主编的《中国话剧研究》第12辑,第三章:宋宝珍《新世纪以来中国戏剧的发展路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