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器乐艺术的发展研究

2019-08-09吴伟强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民族器乐发展研究多元文化

吴伟强

摘要:在民族器乐理论教学内容展开之前,我们首先需要阐明本文的论述当中所依据的民族器乐分类方式。任何不同角度都可以作为民族器乐体系划分的原则与依据,如演奏形式、主奏乐器特征、宫调体系、民族、地域等等,这往往是依据研究者的研究目的与对象来决定的。根据民族器乐的编制、配置特点和乐器演奏的形式为原则和特点,可将我国传统音乐分为独奏音乐与合奏音乐两大部分,独奏音乐根据乐器的性能与演奏方式分为吹奏乐、擦弦乐、弹弦乐、打击乐等,合奏音乐根据乐队编制和配置特点分为弦索乐、丝竹乐、鼓吹乐、吹打乐、锣鼓乐等,本文所涉及的相关内容便依据此种方式进行分类研究与阐述。

关键词:多元文化;民族器乐;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11-0063-01

一、前言

民族器乐艺术发展理论的研究是在这种分类结构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对民族器乐物质构成、形态构成、社会构成等因素进行全方位的把握与研究。那么,在这些因素中,旋律、宫调、曲式、织体、乐队、乐人和乐社以及田野考察等都是我们民族器乐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

二、旋律的发展变化

学校的音乐教育需要一套完善、规范化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科学的教育理念以及与民族器乐相对应的理论知识应当运用和融入到民族音乐的教学中。在民族器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对作品的段落分析和有关技巧的讲述上,由于各种乐器形制不同而产生的音色差异以及因旋律发展手法的不同而导致的旋律风格各异等音乐文化内涵的剖析则涉及较少,这就导致了民族器乐聆听及理论教学上的偏差。旋律在民族器乐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对民族器乐旋律的结构、发展手法及其美学内涵等研究是学习与领会民族音乐的理论基础。

现在以民族器乐中最重要的因素“旋律”为例,对其聆听及理论教学进行探讨。旋律是民族器乐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和组成部分,是表现音乐最主要的手段。人们通常在聆听一首音乐作品时,最容易也最习惯于记住的首先就是音乐的旋律。一首乐曲旋律的形成不仅与作品的主题有着密切的关系,还与旋律形成的物质基础与形态基础因素有着重要关系。以下我们将对“旋律”形成的要素及其教学进行阐述。

三、旋律形成的社会物质基础

我国的民族乐器种类众多,早在《周礼·春宫》中就已经提出了以制作乐器的物质材料为依据将众多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的八音分类法。这八种材料有着各自的特点,由此制作而成的各乐器从音色、演奏效果以及旋律特点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例如唢呐和琴。

唢呐在明代大多用于官府和军队,后来也在民间广泛流传。由于它的音色粗犷,变化较大,风格性强烈,富于喜庆色彩,因此唢呐曲目的旋律都明快、热烈,在民间很受欢迎。如我国民间唢呐音乐中优秀代表曲《百鸟朝风》。

琴的制作材料是以丝弦为主,再加上自古琴就与文人雅士紧密联系,因此琴相对于其他民族乐器而言,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在演奏技巧上,按、泛、散三种技法综合运用所形成的旋律往往用于表现琴曲的高潮,其虚、实、走音、按、滑、撞、游移等千变万化,使得风格更加独特。再从琴曲的表述对象来看,大多是描写景色山水风光之美,借以景来抒情、有景有情、情景交融,宣泄文人墨客不被重用的内心情愫和置身事外又难以报效国家的矛盾心情,因此琴曲的旋律多是清新、纯净夹杂着琴人深刻思索的主题,如优秀的琴曲《梅花三弄》《梧叶舞秋风》《醉渔唱晚》《平沙落雁》等。

四、旋律的地域特色

中华民族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沉淀,而且地大物博、民族众多。正是由于幅员辽阔,所以南北东西各地区在性格、习俗、语言、生活方式上的差异也比较大。我国的民族器乐大部分来自民间的生活,因此,各地区乐种的旋律特征也不尽相同,充满了地域特色。

以笛为例,笛的形制按传统流行分布特征,主要有曲笛和梆笛两种。曲笛主要应用于南方诸乐种和昆曲的伴奏,梆笛主要应用于北方诸乐种和梆子腔剧种的伴奏。梆笛管身与曲笛相比要短,管径略细,音高四度。北方的气候环境造就了北方人民豪爽、粗犷的性格,其音乐具有着感人的生命力。

与北方的雄伟壮丽相比,南方不论是在风景还是在生活习俗、性格上更添几分秀丽、淡雅的气质。南方曲笛音色甜美、悦耳动听,气息控制细腻,变化微妙。如江南笛曲《鸱鸪飞》的旋律,优美雅致、细腻多变,其音乐生动地展现出鹧鸪在空中飞翔忽高忽低、时远时近的情景。

地区不同,筝曲的旋律的特点也有所不同,譬如:山东筝曲旋律华丽,起伏波动较大;广东客家筝分硬线和软线乐曲,硬线旋律淡雅流畅,软线旋律委婉古朴;滑音鲜明、运指有力的河南筝曲的旋律则泼辣粗犷。

不同地区的合奏曲的旋律风格也各不相同,以丝竹乐类的二人台牌子曲和江南丝竹为例。二人台是流传在陕西的府谷、神木、晋西北的河曲,内蒙古西部地区的鄂尔多斯市和包头、呼和浩特市附近以及河北张家口地区的一种民间演唱形式,俗称“打坐腔”“打玩意儿”“闹火红”等等。从二人台流行的地区以及俗称来看,充满了喜庆和喧闹的气氛和北方民族豪迈的性格特征。因此,其旋律跳动较大,以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见长。

而江南絲竹主要流行于江苏省南部、浙江省西部一带,分“丝竹班”与“清客串两种类型。丝竹班为风俗节日或婚丧喜事演奏,清客串是白娱性的,多在茶馆、私人住宅等地区聚集演奏。它的乐队编制一般三至五人,乐器有二胡、小三弦、琵琶、扬琴、笛、箫、笙、鼓、板、木鱼、铃等。由于乐队的编制和乐器的细小而使其旋律显现了轻巧明朗、欢快活泼的音乐性格。

各地区不同的风俗习惯、性格和各种乐器的不同质料,造就了我国民族器乐各具特色的旋律。民族器乐的旋律直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情感,有着丰富的民间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音乐事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然而,在我国的音乐事业整体繁荣发展的背后,民乐发展却不容乐观,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当前,弘扬我国民乐艺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增强民族自豪感、凝聚力及爱国心;提高国民文化艺术修养,陶冶情操,平衡身心;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中外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了解;保护和继承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需要。

当今社会民乐低迷,产生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近几十年来,我们在音乐教育中忽视了民乐的价值和作用,使得民乐意识和继承发扬民乐的责任在一代人心中慢慢地淡忘,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民乐的作用加以论述。

五、保护和继承优秀民族音乐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国的乐器文化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古乐器文物证明,我们的祖先早在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己制造出人类最古老的吹奏乐器陶埙和骨笛,而后在有文字记载的五千多年历史演进过程中,乐器的种类逐渐增多,先秦时期已有乐器七十余种。中国民族乐器的发展历经秦、汉、隋、唐、宋、元、明、清以至近现代,已经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乐器家族,现有乐器七百余种,其数量、品种之繁多,音色、表现力之独特,世界上任何国家无可比拟。

中国民族器乐的合奏艺术早在远古时代即有完美的体现。孔子在齐国观赏了乐舞《韶》的演出,被其美妙的音乐所陶醉,留下了“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的历史佳话。这说明当时的音乐演奏已达到相当规模和水平。民族器乐的独奏艺术,发展至今,已是姹紫嫣红,如:琴曲《流水》、《广陵散》、《潇湘水云》;筝曲《渔舟唱晚》、《汉宫秋月》;琵琶曲什面埋伏》、《霸王卸甲》;唢呐曲《百鸟朝风》、《一枝花》;聂耳创作的民族管弦乐合奏曲《金蛇狂舞》、《翠湖春嘞等,诸多优秀作品至今盛传不衰,中外驰名。

六、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器乐艺术是我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一个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艺术珍宝的重要音乐形式,是必须继承和发扬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保护好民族器乐,是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猜你喜欢

民族器乐发展研究多元文化
试论当代中国民族器乐作品的旋律创作
探讨如何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民族器乐教学
论教育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作曲技术理论在民族乐器及钢琴伴奏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文化表现探究
略谈现代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研究
简析民族器乐的历史进程及音乐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