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教学中数学问题的转变
——“用圆柱的体积解决问题”教学实践与思考
2019-08-09林温冰
林温冰
(福建省闽清县梅溪中心小学,福建福州 350800)
引 言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素的社会,在我国快速发展经济化的格局中,更需要培养一批有团队意识、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会沟通、会申辩的人才。这些人才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外,还要具备应用一定的数学思维去辨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应注重对学生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推动以素养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下,不应“僵死”在课本的概念、公式等问题的条条框框中。有些传统的数学问题已经无法让学生快速吸收使用,无法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教师应进一步转变催生新的“数学问题”概念,让数学问题走进儿童的世界,用儿童的语言、肢体去演绎成人认为深奥、难懂、枯燥的数学问题。
一、问题由“提”到“问”的转变
【片段一】
师出示一个装有少部分水的矿泉水瓶(如图1)。
师:“你有话对老师手中的瓶子先生说吗?你能问它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吗?比如,有关圆柱体的知识。”
(学生蠢蠢欲动、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抢着问。)
生1:瓶子先生,你可以装下多少水?(求瓶子的容积)
生2:瓶子先生,你现在肚子里还有多少水?(求水的体积)
生3:瓶子先生,你的身子有多大啊?(求瓶子的体积)
生4:瓶子先生,你被人喝了多少水啊?(求空气部分的体积)
生5:给你做一件衣裳要用多少布料啊?(求表面积)
……
核心素养的培养重视问题的形成,共同关注学生对问题的提出,是自然的,而不是神秘的;是有迹可循的,而不是无章可依的。由教师“提问题”,转变为学生“问问题”,转变问题的方式,实际上是核心素养教学改革的转变。片段一的教学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瓶子的体积,学生交流与分析后提出多样化的问题,把一个“死”的瓶子给问“活”了。
图1
【片段二】
师:如果要计算瓶子内空气部分的体积,你会用什么方法去解决?
生1:用瓶子的容积减去水的体积。
(教师不急着问话,把提问题的空间留给学生思考。)
生2:瓶子的容积求不出来。
生1:可以量出瓶子的高度,用底面积乘以高计算出瓶子的容积。
生3:不行。瓶子不是完整的圆柱体的,上半部分不是圆柱。不能用圆柱体的求法的,那样是不够准确的。
生4:上部分是圆锥。
生3:圆锥我们没有学过。
生5:不是圆锥,也不能用求圆锥体积的方法。
(学生陷入了沉思,“怎么办”呢?教师也“摆出”一副爱莫能助的表情。)
图2
生6:上半部分是不规则的图形,我们可以把瓶子倒过来,把不规则的部分转化成规则的圆柱体,就可以计算了。
(学生走了上来,把矿泉水瓶倒过来,放置在桌面上,如图2所示。)
(学生惊讶地盯着瓶子的转化,充满疑惑。)
生7:这个方法可行吗?空气的体积不会改变吗?
生6:可以的,空气部分的体积=瓶子的容积-水的体积。因为瓶子的大小没有改变,水的体积也没有变化,所以空气部分的体积也不会改变。只是形状改变了,变成规则的了。
(教师通过课件演示,把矿泉水瓶转化为底面积相等,高是25厘米的圆柱体,如图3所示。)
图3
在片段二教学中,学生善于质疑,把瓶子的容积当作圆柱体来解决,是否有质疑的地方?学生在实物观察、摸索、演绎的过程中产生疑问:瓶子开口部分并不是圆柱体,是一个不规则形状体,甚至有学生说是圆锥。在我们还没有深入学习圆锥的时候,学生对圆锥已有初步的认识,再一次提出质疑。在应用“等积转化”的数学思想时,为什么“空气部分”的体积不会变,学生再一次质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打开学生的思维之窗,让学生亲身经历提问、质疑、再质疑的求解全过程,使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更清晰、更深入、更全面、更合理,
二、从“问题”中质疑“问题”的转变
并且领悟数学转化思想对解决问题的特殊价值,真正将核心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形[1]。
三、对“问题”再创造的转变
【片段三】
有一瓶矿泉水的容积是210毫升,小明喝了一些水,把瓶子正放时水的高度为7厘米,倒放时空气的部分高为3厘米,这个瓶子里的水有多少毫升?
(展示学生的作业。)
(1)210÷(3 + 7)=21cm221×7=147cm3
师:(3+7)是什么意思?
生:(3+7)表示把瓶子转化成圆柱体后的高,把容积除以高等于底面积,底面积乘以水的高度,就是水的体积。
(2)教师展示了写错的学生作业。
210÷(3 + 7)=21cm321×7=147cm3
(学生火眼金睛马上发现问题了。)
生:不对,单位错了。底面积单位是平方厘米,他用立方厘米了。
(教师停顿了,认真观察试题。)
师:“这个问题发现得好,问得更好!如果老师坚持说没有错,你会怎样帮助老师‘自圆其说’?”
生:老师也可以这样说,把圆柱的高10厘米,看成10份,先求出一份是21立方厘米,水的高是7厘米,当作7份,每份数21立方厘米乘以7份,就是水的体积了。
师:解释得很好,这道题还可以用求“每份数”的方法去解决,太令人惊讶了!
(教师激动的神情,启动了学生活跃的思维。)
生:还可用210×7/10=147cm3。
师:哦?
生:水体积占圆柱体的7/10,直接用容积乘7/10,就求出水的体积了。
师:太精彩了,同一道题,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问题,解释、分析问题,竟然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练习,不仅在于巩固、强化数学知识技能,更在于深层次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在习题的练习中,教师要基于数学知识的基本结构特点和学生的数学思维定式,多方位开发问题的潜能,引导学生跳出思维定式的框架,应用已有的经验,多角度审视,关联新知识、新经验、新方法,将新知置于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实现对已有认知结构的丰富与拓展。片段三的教学,教师通过单位的不同,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下探索、创造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跳出一般解题的思维定式。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要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让学生跳出思维定式,能根据已有的问题,刨根问底,探索创新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因此,教师应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最关键的能力——对问题的求异性、创新性。
结 语
整堂课的教学过程,问题不断,转化不断,更是精彩不停。学生体会到探究过程的乐趣和挑战,在变通思维中实现了知识的纵向联系,从而促使数学思维发生质的飞跃。因此,数学教师应在理解教材意图的基础上,围绕核心素养教学,进行部分挖掘,增强教材题目的多样性、梯度性、综合性,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