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08-08黄坤
黄坤
[摘 要]现代学徒制旨在推动校企合作育人机制进一步完善,该制度主要应用于职业技术类学校,是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促进职业学校培养与现代社会、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现代学徒制对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以期提高物流人才专业能力水平,改善当前就业矛盾。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冷链物流;人才培养
在教育改革影响下,我国职业教育水平不断上升,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专业能力强、职业素质高的人才。由于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所以现代物流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产业结构的转变与社会经济的增长,使得人才需求结构发生变化,面对专业人才稀缺的现状,学校必须调整人才培养模式。
一、现代学徒制的应用优势
(一)提高学习效率
在现代学徒制作用下,学生能够在实际活动中践行理论知识。学校与企业开展合作,由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在此背景下,学生的视野范围得到开拓,对物流行业、市场需求、岗位要求等内容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如此一来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自然提高,对提高学习效率具有积极影响。
(二)降低教育成本
由于现代学徒制强调校企结合,所以由学校负责教导学生理论知识,企业负责提供学生实习岗位,这种做法能够有效促使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实现协调统一,对节约教育资源具有重要作用。另外,企业直接聘用学校的专业物流人才,可以降低招聘成本,有利于节约运营资金,保证自身持续稳定发展。
(三)提高学生就业率
目前,我国大部分学生面临“工作难”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其在校期间没有专业技能水平进行提升,与企业的岗位要求不一致。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职业学校在培养物流人才时,必须明确现代学徒制的重要性,安排学生到企业中学习与实践,在毕业前积累大量工作经验,促使其能够在毕业之后快速融入工作岗位,提高竞争力与就业率。
二、在冷链物流人才培养中充分运用现代学徒制的措施
(一)明确培养人才目标
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要求相适应,符合冷链物流企业、商贸物流企业、冷链机电安装企业等企业岗位需求,可以从事冷链运输与调度、冷库仓管与配送、机电安装与维护等工作的专业人才[1]。冷链物流人才必须掌握物流知识、食品安全知识、品控知识、冷冻冷藏技术等专业理论与技能,同时具备较强的创新创造能力,能够结合时代发展趋势对自身能力进行革新。因此,职业学校在采用现代学徒制培养冷链物流人才时,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要求学生真正进入到企业实际工作岗位上实习,如此才能增强其专业操作能力。
(二)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现代学徒制提出的主要目的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希望能够培养职业素质高且专业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故而学校在培养冷链物流人才时,应与当地知名企业开展合作,将产业需求与专业设置相对接,按照职业标准制定教学内容,从而提高物流人才培养质量。例如,某高等职业院校与国家知名物流企业在当地的分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双方制定联合招生招工计划,物流专业的学生是该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同时,还是物流企业的实习员工,学生既要接受院校的专业教育,又要参与到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另外,物流企业按照国家规定的劳动合同法为学生支付工资,对解决学生生活开支问题提供了帮助。
(三)革新教学课程体系
现阶段,不少职业学校制定的物流专业课程以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少,为了真正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学校必须对课程体系进行革新,结合现代学徒制要求,将冷链物流链中的各环节融入教学课程中。对此,学校首先可以建立冷链物流课程资源库,采取教学一体的方式开展课程教学,同时结合冷链物流行业岗位需求促使资源库实现“核心化”。其次,学校要积极构建集专业理论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任意选修课程、专业实践课程于一体的教学课程体系,促使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相融合,保证学生可以在“学中做,做中学”。最后,充分发挥现代学徒制的优势,推动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个性化、职业化与动态化,积极采用新教育理念,利用信息技术革新教学方式,从而推动学生实现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现代学徒制符合新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校企双方开展合作,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能令其职业技能得到锻炼,对节约学校资源、改善企业专业人才不足、调节就业结构矛盾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职业学校必须对现代学徒制提高重视,采取科学手段革新现有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磨虹任.基于英国现代学徒制的高职“2+1”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与探究[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5):33-38.
[2]周琳,梁宁森.现代学徒制建构的实践症结及对策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1).
[3]謝虎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农产品冷链物流特色人才培养研究:以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物流科技,2014(11)
[作者单位]
广西钦州商贸学校
(编辑: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