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浮华落尽显本色

2019-08-08王怡

课外语文·上 2019年5期
关键词:文本细读课堂评价

王怡

【摘要】语文课的特质决定了语文好课的标准不一而足,但有一些却应当成为共性。一是教师需关注文本的细微处进行解读;二是要有语文味的语文活动;三是要有丰富的有启发性的课堂评价。这样的课堂才拥有灵动的基石。

【关键词】好课;语文本色;文本细读;课堂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用一节节好课来表达对语文学科的敬畏,是我们共同的追求。关于语文好课的标准,虽没有定论,但是它们却用语文本色的厚重敲击着你的心灵,让你在其中沉醉而忘归。

一、细磨巧思,绚丽多姿

江阴教师发展中心徐杰老师在讲座《我们需要怎样的课中活动》中提到,课堂活动一定是在契合文体特点的基础上衍生的语文活动;活动设计要有层次有节奏,有知识含量;在活动中,有看得见的师生共生长。好的语文课堂,它的课中活动应该是与这几条标准相符合的。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难点,串讲的形式也是大多数老师所偏爱的,但是串讲对于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成效有待商榷。朱则光老师的展示课一起来编教材《世说新语》,从课中活动的角度来说很有研究价值。老师和学生共同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课堂上呈现的是陌生化状态下的学习。老师以这篇课文为例,引导孩子们一起编教材。整节课设置了四个小活动——活动一:抄课文,加句读(熟悉文本);活动二:加注釋(理解文意);活动三:拟标题(把握主旨);活动四,设练习(整体探究)。活动层层递进,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层层深入。同时,老师在课堂上穿插了两处文化讲堂,介绍古代称呼、敬辞与谦辞,使课堂上蔓延浓浓的语文味。学生在编制教材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黄厚江老师在教授《黔之驴》一课时,引导学生从驴、虎、好事者的不同视角去讲述故事,以文带言,激发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在教授《出师表》时,他又抓住诸葛亮“忠臣、慈父、严师”三个角色连续不断的发问,以“角色”这“一发”牵动“全身”,短短的时间里将这篇复杂的文言解析得趣味横生。

王君老师在课中活动的设计上,很多匠心独运的想法也令人惊叹。尤其是她在说明文教学上思考,新颖又深入。其实,每次教起说明文的时候,学生不爱读,老师也不爱教。王老师在说明文的课中活动上大做文章,很多方式借鉴到我们自己的说明文教学上,有利于减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隔膜。她上《松鼠》,围绕着“特别讨人喜欢”一句作文章,带领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能力训练;上《松树金龟子》,以“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为抓手,引导学生由文本而课外,激发学生阅读《昆虫记》的兴趣;上《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通过两组语言训练和标题的替换,加之学生自己设计说明文阅读题目等形式,使课堂上有静思,有互动,有生成。

二、耐住寂寞,守住繁华

李玉贵老师说:“我在大陆上课很紧张,因为这里见不得冷场。”事实上,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是建立在充分阅读基础上的。当学生沉下心来,静静地将自己放进文本里,他们的课堂思维活动也将千差万别。所以,好的课堂上不应该仅仅只有热闹的浮华,适当地给学生空间和时间去思考,会收获不一样的繁华。

2016年暑期,在江阴举办的鲁迅专题研讨会上,肖培东老师的一份《祝福》惊艳了很多在场的老师。课堂伊始,老师说:“这堂课,先读文章。这么长的小说,你得要慢慢读,关键的地方还得要想一想。在读的过程中,想想并整理一下这篇小说写到的祥林嫂的经历。最重要的是,你得拿着笔画出你认为小说当中读着觉得特别有韵味的句子。开始!安安静静地读。”

肖老师自己说,教学,很多东西不能提前;阅读,很多时光不能省略。15分钟充分的阅读后,接下来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活动所呈现出的阅读成果让人惊叹。在对文章结尾的分析陈述中有如下精彩的观点生成:“鲁迅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我还要加一句,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了,世界却还没有改变。”学生对于祥林嫂的认识充分了,思维的深度也在安静的阅读中得到了升华。

黄厚江老师提倡“本色语文”。他说,本色不是守旧,本色不是倒退,本色也不是无为,它是语文教学的原点。你可以走得很远,但这里是出发地。语文课堂上,第一要义就是坚守住这个原点,让学生去和文本对话,激活自己的情感,形成自己的思想。

好的语文课堂,一定是耐得住寂寞的,如此这般,才能真正守得住繁华。

三、点亮对话,花香四溢

初上讲台的新老师总会有这样的困惑:同样的教学目标和课中活动,呈现出来的效果却与经验丰富的教师不同。仔细去观察研究一些经典的课堂,就会发现个中缘由。一个善于把控课堂的老师一定是一个善于和学生进行对话的老师。他能够通过课堂评价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他能通过不断追问,获得课堂上的精彩生成。一节好课中,最精彩的往往不是自己预设的那些答案,而是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达中,在老师的不断追问下,围绕文本核心所呈现的思考样态。

王梦霞老师在执教《卖炭翁》一课时,有这样的一个教学片段:老师首先请学生交流读完这首诗的内心感受,同时明确要求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用诗歌中的词,从而将学生的视线集中在“可怜”一词上。相机板书“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紧接着追问学生是否发现老师写了一个错别字——“怨”天寒(“愿”天寒)。在比读中,学生感知到“愿”更能体现出这样一种心酸、痛苦、无奈而又反常的心理。

课例中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远的“愿”天寒的“愿”是理解的难点,如果教师一味询问为什么“愿”能体现出卖炭翁的可怜,不一定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在这里老师创设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情境,利用孙绍振先生所提出的比较还原法,将“愿”和“怨”相勾连,不断追问,调动这个年龄段学生爱质疑的特点,通过追问激发学生思考,从而形成对新意义的建构。

余映潮老师的课堂教学语言真诚又丰富,渗透着浓浓的语文味。例如在讲授《散步》一课时,他对学生拟的标题的评价:

生1:我拟的标题是“整个世界的分量”。师:拟得很好,你扣住了结尾,很有哲理的结尾。生2:我拟的标题是“生活之美”。师:是呀,家庭生活的瞬间之美,散步的生活细节,渗透出亲情,他们的生活是和睦的、美好的。生3:我拟的标题是“小路亲情”。师:你抓住了小路,抓住祖母对孙子的呵护,可见作者也是有感而发,很有意味。生4:我的题目是“亲情”。师:写亲情、家庭生活、中年人的责任,亲情拟得很好,你读出了那种韵味。生5:我拟的标题是“情满小路”。师:多有情味的标题,慈祥的母亲,乖巧的儿子,一起走向阳光,走向池塘。生6:我拟的标题“延续生命”。师:生命是传承的,于作者而言,有很重的责任,呵护老人,善待小孩,这是生命的感受,就如作者看到新绿的铺展时想到了生命,很好。

一个简单的活动,几个简单的答案,老师的点评精妙而有诗意。有启发,有阐释,有描绘,有升华。王崧舟老师在《诗意语文》中提到,单单对学生的某一个朗读的点评,他就准备了19种方案。可见,课堂上对学生回答的评价艺术也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课前的全面考量和预设,需要课堂上对学生耐心的聆听和倾情的投入;还需要课后的不断反思,在千磨万击中去锤炼自己。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而课堂上的追问和评价就是这样的唤醒和鼓舞。

我心中的语文好课,是在课堂的对话中点亮彼此,让语文的花香溢满教室的角角落落。

于漪老师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学生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 趣。”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更应该多思考、多探究、多实践,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情和文本,创设有价值有意义的课堂活动,用智慧与真心去与每一个学生对话,从而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精神乐园。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文本细读课堂评价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的方法谈
细读文本,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研究
“三重”齐发,教育无瑕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细读的运用探讨
落实“两个关注”,促使课堂评价走向有效
试论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小说文本细读的策略
巧用课堂评价 提高教学效率
中职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