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红关公:最出名的运城人在今天
2019-08-08刘悠翔南方周末实习生陈晓君
南方周末记者 刘悠翔 南方周末实习生 陈晓君
“关公身上所呈现的对国的忠,待人的仁,处事的信,交友的义,作战的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一脉相承。”
南方周末记者 刘悠翔 发自运城
南方周末实习生 陈晓君
1859岁诞辰这天,关公上了网络直播。
2019年7月26日,三十多个团队从广东、福建、辽宁甚至马来西亚远道而来,聚集在关公家乡的关帝祖祠参加纪念活动。许多网友才知道,关公是山西运城人。
作为运城最出名的人物,关公在家乡具有更加特殊的意涵。
2010年,解池南面的中条山上,高达八十米的关公铜像揭幕。这尊世界最大的关公像耗费铜500吨、钢材2000吨、混凝土1.8万余吨,造价8000万元。
九年后,电影《武圣关公》即将上映。运城的解州关帝庙文管所投资1200万元制作,作为副处级文物单位,这样的手笔在全国尚属首例。
为了《武圣关公》,台湾漫画家蔡志忠66岁时第一次踏足运城,担任这部电影的导演。
确定关公形象时,解州关帝庙文管所请蔡志忠去垣曲县关家村采风。“不能把关公画得像小鲜肉。”他接触了许多关姓村民,轮廓逐渐清晰,“关公应该额头比较小,下巴腮帮子比较大,脖子很粗,肩膀很厚”。
作为一个历史形象和文化符号,关公正在成为与之相关联的中国城市自我推广和营销的名片。除了运城,湖北荆州也提出,“关公的出生地不等于关公文化源头”,荆州人甚至把关公称为自己的首任“市长”。在那里,兼具史实与演绎的赤面长髯名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和刮骨疗毒。
运城有自己的对策。它先联合埋葬关公首级的河南洛阳,把“关公信俗”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又与孔子故乡山东济宁合作,“文武二圣故里携手创建优秀传统文化示范区”。
关公与当下的连接也日渐紧密。2016年,“挖掘关公忠义文化的时代价值”写进山西省的党代会报告,运城学院大约一个月后成立关公文化研究中心。
“关公身上所呈现的对国的忠,待人的仁,处事的信,交友的义,作战的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一脉相承。”2018年,运城市委宣传部长王志峰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在紧邻解州关帝庙的西元村,民事纠纷调解室立着关公像。家庭邻里不和,村民们都去那里解决。村支书张四有主持调解时,偶尔焚香向关公像“求助”:“关老爷,我叫张四有,他们谁胡说我不知道,但您知道,您要主持公道,谁说谎,您就在他头上放撮土(注:类似于诅咒某人出意外)。”关公像入驻以后,三百多起民事纠纷全部调解成功。
全国许多民营企业组织员工前往解州关帝庙宣誓,几十至数百人不等,统一着装,齐声念诵“诚信为范,青史流芳”的古文誓言。对于运城新近出现的一批全国和山西省道德模范,王志峰认为受到了“关公文化的感召”。
“关公文化不是宗教文化,更不是封建迷信。”卫龙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他担任解州关帝庙文管所(下称文管所)所长十五年,常穿对襟盘扣中式上衣,被朋友们称为“庙长”或“关帝庙灵魂人物”。
卫龙曾参与国家级申遗的“关公信俗”,官方归类就是“民俗”。尽管如此,游客们还是会许下五花八门的世俗愿望,生意兴隆、考试顺利、战胜疾病……甚至向关公夫人胡玥求子。2019年元旦,运城开通直飞福建泉州的航班,大量泉州香客可以凭机票免费游览解州关帝庙。在卫龙眼中,这些祈求乃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不能讲 关公一点点不好”
“我的一生从来都是改变命运的,不会被命运改变的。”讲起关公,漫画家蔡志忠先引经据典,又回想起自己的人生。他认为关羽和自己很像,对下属好,对诸葛亮那样的上司非常不尊敬。“他最后败走麦城,很大程度是因为领导不支持。罗贯中写他因为这种个性而死。”蔡志忠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他看重关公的忠义、仁勇和信守诺言。在漫长的流变中,这些品质沉淀于这位历史人物身上。
蔡志忠1981年参与执导的动画电影《老夫子》,获得第18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卡通片,还创造了当年的台湾票房纪录。此后,他开始大量创作四格漫画,画过诸子百家、《三国志》、《西游记》、《封神榜》等几十种中国传统经典。
2009年,蔡志忠复出拍摄动画电影,一大动力是国产动画电影传统衰微。他撰写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题材的动画电影剧本,但各有限制。妈祖传的受众主要在海外,市场可能不大;少林题材涉及知识产权,有些“金庸剧”中的少林寺都模糊处理或直接更名。蔡志忠最终瞄准了关公。
2014年8月,蔡志忠来到山西运城,寻求当地政府对电影的支持。当时正值山西官场地震,运城前市委书记王茂设等多名官员接受调查。蔡志忠见到了时任运城市长王清宪,谈到儒家精神。“电影是王清宪拍板的,让关帝庙出钱。”蔡志忠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
次年,文管所与蔡志忠签约拍摄电影《武圣关公》,其投入占电影总投资的80%。据南方周末记者统计,副处级文物单位投资上千万元拍摄院线电影,在中国尚属首例。所长卫龙更看重影片的社会效益,希望吸引青少年观众接触关公文化,“不赔本就行”。
蔡志忠以想象力著称,他最初设想电影以关公大战孙悟空开篇。理由在于,明代把关公奉为“三界伏魔大帝”。人界可以讲过五关斩六将等三国故事;魔界可以讲《大宋宣和遗事》中关公战蚩尤的传说;唯独缺少天界故事。于是蔡志忠虚构,关公封神后与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展开遭遇战,双方难分伯仲,引得释迦牟尼出面调停。
这个想法未获采纳,文管所要求所有情节必须来自史实和历史传说,不能编造。在蔡志忠早年的漫画《三国志》中,关羽红光满面是因为在海边游泳日晒过度,千里走单骑是骑自行车赶路。这类典型的蔡氏幽默都没有出现在电影里。
文管所则要求蔡志忠“不能讲关公一点点不好”,电影单元标题里不能出现“大意失荆州”和“败走麦城”之类的字样,只能拍关公的忠义仁勇。“历史上的关羽有过错,我们可以理解。但关公是由关羽升华而来的,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精神符号,他不会有过错。”所长卫龙解释。
“关帝庙已经 不单单是一座庙宇”
解州关帝庙是山西省第一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景区长廊的功德碑上刻着许多台湾捐赠者的名字。台湾则有将近一千座关帝庙,作为台湾最重要的两种民间信仰,民众讲究“出海拜妈祖,岛内拜关公”。1987年台湾“解严”之后,两岸关帝庙香火交流不断。
2013年,受山西籍台湾企业家郭台铭邀请,解州关帝庙关公像巡游台湾。明代关公塑像、青龙偃月刀和汉寿亭侯印搭载波音747客机,自郑州飞抵高雄。刚下飞机,坐着轿子的关公像就被人海和媒体车流包围,几百米路走了半个多小时。二十一天的巡游中,这样的场景在十四个县市不断重现。许多民众全程跟随,关公像下榻的每个酒店都迅速客满。
这些民众被媒体称为关公“粉丝团”,他们自发充当义工,几乎承担巡游中所有的司机、导游、陪驾和护驾服务。这次巡游有四百万民众到现场祭拜,几近台湾人口六分之一。关公像抵台之前,台湾已经连续三个月降水有限,多地限量供水。关公像巡游台湾期间雨水不绝,有如关老爷带来了“吉祥雨”。
解州关帝庙位于关公故里,而且是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关帝庙,因此被全国关帝庙奉为“祖庙”。“祖庙”经常应邀指导全国各地关帝庙的工作,包括建筑复原、布置展陈、祭拜的注意事项等等。
关帝庙的藏文名叫“关帝格萨拉康”。在布达拉宫西侧不远处的一座庙宇中,关公和西藏史诗英雄格萨尔王并肩坐在祭台上。藏传佛教宁玛派抱持一种观点,认为关公与格萨尔王是同一个人,理由之一是他们都骑红色战马,关羽麾下的战将也与格萨尔王的副将们一一对应。这种清代形成的传统,在1960年代遭到破坏,随之被淡忘。
2007年,拉萨关帝庙被列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运城解州关帝庙文管所受邀参与修复。修复采用汉藏融合方式,拉萨市文物局从解州请回关公像,拉萨关帝庙里又恢复了关公与格萨尔王并立的景象。
2018年10月,解州关帝庙圣像走出国门,首次赴马来西亚巡游。在马来西亚芙蓉市,巡游现场如同中国春节,敲锣打鼓,舞龙舞狮,马来裔、华裔和印度裔的上万民众放鞭炮迎接关公像。这是运城市官方第一次组团出国开展大型关公文化交流活动,随行的包括当地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解州关帝庙曾经迎来几位法国留尼旺岛的客人。他们要在这座遥远的小岛上修建第五座关帝庙,来到解州是为了在“祖庙”取一些香灰。陪同这些法国客人的山西大学关公文化研究者闫爱萍好奇,人口不到一百万的留尼旺岛为什么会建这么多关帝庙。对方解释,他们需要通过关帝庙树立华人在当地的地位。
“陪他们取香灰的过程,我感受到,关帝庙已经不单单是一座庙宇,而是民族的一个认同符号。”闫爱萍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种做法在中国由来已久,明清时期“一个地方要成为正儿八经的村子,必须有一座关帝庙”。
民间的关公文化“出海”已经有三四百年历史。据中国社科院的统计,全世界至少168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关帝庙三万多座。一个重要原因,是明代小说《三国演义》的流行。根据2015年统计,《三国演义》已经被翻译成十五种语言,是“四大古典名著”甚至中国小说传播最广的。
“几个关老爷, 各喝各的酒”
2005年左右,有人建议卫龙把关帝庙注册为知识产权,其他人用“关帝庙”开发产品,解州关帝庙就可以靠起诉赚钱。“我说不要赚那个钱,人家会骂你的。”卫龙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
关公是民间广泛供奉的财神,这一传统源于明清时崛起的晋商,他们为生意远行时总在商队最前面供奉关公。“既然我们拜关老爷了,我们就不是‘小人喻于利,而是‘以义取利了。”卫龙说。▶下转第2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