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上最热夏天?

2019-08-08刘佳南方周末实习生沈姝怡

南方周末 2019-08-08
关键词:热浪死亡率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记者 刘佳 南方周末实习生 沈姝怡

全国高温地图中,除了新疆、海南、广东等地,最红的部分还有华北和黄淮。不过,从全国来看,这不算一个很热的夏天。过了个“假夏天”的南方人中,尤以重庆、四川和江西人最惬意。

一项研究发现:女性热相关死亡率远远高于男性死亡率;中国北部地区的死亡率更高。

丁一汇院士把更频繁的夏季热浪发生称作“气候的新常态”,他预测,到了2030年或者2035年前后,每年的夏天都是高温热浪为主。

南方周末记者 刘佳

南方周末实习生 沈姝怡

史上最热的6月后面是什么?史上最热的7月。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最新发布的数据,2019年7月即使不是超过,也堪比历史记录中的最热月份。

2019年7月底,一轮“罕见”高温席卷了全国27个省份,部分地方的体感温度已经超过了55℃。中国天气网发布的全国热哭预警地图中,气温由低到高被分为“热到膨胀”“热到扭曲”“热到融化”“热到蒸发”……

火炉正在“烧遍”全球。北极圈,格陵兰岛日融冰量高达20亿吨,不断刷新着“最高温度”“最小冰川面积”的纪录。

世界气象组织数据显示,2014-2018年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五年。

连续的高温热浪让更多人意识到,气候变化不再遥不可及,而是进行时。

全国来看,这个夏天不算很热

在拉萨,空调和电风扇忽然成了稀罕物。因为2019年6月25-29日连续5日平均气温超过22℃,拉萨拥有了自1955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首次“夏天”。

“不只是拉萨,贡嘎、尼木、加查这些站点的日最高气温都突破了历史极值。”西藏自治区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卓玛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拉萨6月24日的气温达到了30.8度,气象局紧急发布极端气温异常的公告。

“进入6月中旬以后,影响西藏北部冷空气较弱,南部印度季风不活跃,孟加拉湾水汽源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不利于水汽输送至西藏腹地,长时间没有有效降水,就出现了持续性的晴热少雨。”卓玛分析。

国家气候中心公布的一张2019年1月1日-7月29日的全国高温地图中,除了新疆、海南、广东等地,最红的部分还有华北和黄淮。山西新绛(42.7℃)、古县(40.8℃)、河北滦平(38.7℃)的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

这个7月对欧洲来说更难熬。2019年7月25-26日,比利时、德国、荷兰和英国的最高气温均打破了纪录。

法国则在6月底就迎来极端高温,4000所小学被迫停课。比利时还因此取消了早晚高峰时段的27趟火车,为防止引擎在高温下过热而发生事故,柴油火车也被禁止在10点之后通行。原本不爱使用空调的欧洲人不得不打破了“抵制空调”理念,考虑购买。

破纪录的不仅仅是气温,还有北极冰盖融化的速度。2019年7月25日,国际气象组织援引丹麦气象研究所研究员Ruth Mottram的数据:“仅7月,格陵兰岛有1600亿吨冰盖从冰川表面融化,融水体积相当于6400万个游泳池。”

从2019年6月开始,北极圈内多片原始森林陆续燃起大火。媒体报道称,这是北极圈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野火季,格陵兰、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熊熊大火产生的烟雾,在太空中都依稀可见。

“极地在全球气候变暖中受到最显著的影响。北极变暖的幅度是其它地区的2倍。”2019年8月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丁一汇在重庆酉阳的“应对气候变化·记录中国”开幕式上指出。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你在高温下汗流浃背,我却在微风中惬意乘凉。在中国,有一部分人过了个“假夏天”,其中尤以重庆、四川和江西人最惬意。重庆2019年7月平均气温为1994年来同期最低,四川、江西平均气温分别为2000年以来同期最低和次低。

从全国来看,这不算一个很热的夏天。中国气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9年7月全国平均气温只比往年同期略高0.2℃,为22.1℃。全国只发布了24条国家级高温预警,数量低于暴雨、地质灾害和山洪。

为什么会出现南冷北热?中国气象局一位工程师分析,南北差异在于辐射不同。华北黄淮地区受到反气旋环流控制,上空大部分时间晴朗无云,地面得以吸收更多的太阳短波辐射,加上北方地表干燥和下沉气流的影响,气温上升明显。而南方在今夏以来阴雨天气较多,太阳辐射一部分被云反射、一部分被云吸收,到达地面的辐射少了,气温就相对更低。

女性热相关死亡率远高于男性

高温已经对农作物造成影响。2019年7月长达11-18天的高温下,华北、黄淮、江淮和江汉部分地区的玉米、大豆等作物生长迟缓、萎蔫,棉花蕾铃脱落增加,一季稻结实率下降。

“气候变化使得全球粮食作物如水稻等十种作物平均减产约1%;海洋温度每升高1℃,海洋动物的总量预计将下降5%。到本世纪末,海洋生物量将损失17%,世界海洋会损失约1/6的鱼类和其它海洋生物。”丁一汇分析。

持续高温还把很多人送进了医院。7月的最后一周,武汉市经历了“烧烤天”,楚天都市报记者走访了多家医院,被抢救的除了重度中暑的工人,还有送孙子去补习班而昏倒的老人。持续高温不仅会导致中暑,还会让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更容易发生脑中风。

2019年8月6日,一篇《评估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城市的热相关死亡率》的论文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

研究团队对中国总人口超过2.47亿的27座城市的热相关死亡率进行建模分析。第一作者王艳君介绍,这27个城市中包括4个直辖市以及大部分省会城市,基本覆盖了绝大多数受高温影响的省份,几乎包含中国全部的气候类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该研究发现,女性的温度临界值比男性低约0.8℃,女性热相关死亡率远远高于男性死亡率;中国北部地区的死亡率更高。如果不做出适应调整,在全球气温上升1.5℃和2℃的场景下,热相关死亡率可能将分别上升至每百万104-130人和每百万137-170人。

文章通讯作者姜彤提醒南方周末记者,如果考虑到未来对于高温的适应能力,热死亡率将会大幅下降。研究团队建议加强预测和预警,减少人口在高温下的暴露度,“比如增加公共卫生投入,提高建筑物的防晒能力和清洁饮用水的可及性等”。

碳排放反弹

更糟糕的是,随着极端天气的增加,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也会激增,从而导致碳排放增加。此外,极端高温下频发的山火,也会增加温室气体排放。

NASA官网公布的二氧化碳排放数据显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1950年以后急剧上升至2018年的407.4ppm,这是此前80万年中从未有过的记录。

“这种前期很低、末期突发性的增长就像‘曲棍球棒效应。”能源基金会战略规划主任傅莎分析,它和人类活动的历史相吻合——二氧化碳浓度创新高,高温等极端天气也不断在创新高。

化石能源消费导致的碳排放是“罪魁祸首”之一。

最新发布的《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9中文版称,全球能源消费和使用能源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在2018年的增速达到了自2010和201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的气候变化、环境及能源高级顾问杨富强分析,在2010年以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未消退,碳排放增速降低或出现负增长是情理之中。2011-2015年,多数国家碳排放是负增长或持平,2016年以后,受到经济复苏的影响,碳排放持续增加。

根据BP的这份统计年鉴,印度、美国和中国依然是碳排放增长大国。

在治理空气污染和能源转型的背景下,杨富强认为,中国近五年来由于煤控和机动车控制等措施,碳排放基本属于平台期。“但气候变化不能只看五年的碳排放数据,还要看过去若干年的累积。”

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长约7%、可再生能源需求增长4%。然而这无法跟上能源需求激增的步伐,煤炭发电占比也仍高达38%。

极端高温和气候变化之间正在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一个共识是,全球升温越来越接近临界点,风险越来越大。

“气候新常态”

“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电影《流浪地球》的开场,这样描述一场灾难前的预兆。

虽然眼下全球正在经历的高温、热浪和科幻片里的极寒截然相反,但也已经带来了山火、旱灾和北极圈内驯鹿的死亡。

丁一汇也把更频繁的夏季热浪发生称作“气候的新常态”,他预测,到了2030年或者2035年前后,每年的夏天都是高温热浪为主。

在中国气象学上,“高温热浪”指的是连续3天以上最高气温≥35℃,或连续两天最高气温≥35℃并有1天最高气温≥38℃。

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早已启动,一百多个国家签署巴黎协定,为2020年之后的行动作出安排。根据《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到2020年和203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比要分别提高到15%和20%。

从全球到地方再到个人,行动越来越具体。为了治理石漠化,重庆酉阳县推广青花椒种植,“青花椒是浅表根系,耐旱、固土,可以改善石漠化。”重庆市酉阳气象局副局长黎娜介绍,石漠化治理可以帮助修复生态,从而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

成效正在显现。酉阳气温每十年上升0.04℃,远低于全国平均0.24℃。丁一汇认为,这样的结果除了地理因素外,也离不开人为治理。

日常生活中的节能减排也很重要。“比如坐高铁的碳排放是坐飞机的十分之一还不到。”傅莎举例,类似的方法还有很多,包括吃素、吃鸡肉比吃牛肉碳排放更低,选择本地的食物,选择节能家电等。

“公众以前可能觉得气候变化是长期的事,到本世纪末才会发生,但现在发生的一切告诉大家,气候变化已经是现在进行时,而不是未来时。”傅莎说。

关于格陵兰岛的大融化和气候变化的更多故事,详见本期23版

猜你喜欢

热浪死亡率南方周末
一份来自南方周末的特别邀请
清凉一下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热浪侵袭
基于Lee—Cater模型对我国高龄男性死亡率的预测
基于Lee—Cater模型对我国高龄男性死亡率的预测
恶性肿瘤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