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树腐烂病的诊断与防治实用技术*
2019-08-08闫文涛徐成楠冀志蕊周宗山仇贵生王雅偲
闫文涛,徐成楠,岳 强,冀志蕊,周宗山,仇贵生 王雅偲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辽宁兴城125100)(河北农业大学)
苹果树腐烂病俗称烂皮病、臭皮病,在我国各苹果产区均有发生,黄河流域及其以北果区,树龄较大的结果树发病严重。该病主要为害枝干,幼树和苗木也可受害,是我国目前削弱树势、造成死枝死树甚至毁园的重要病害。
1 田间症状
该病按照病斑的表现类型可分为溃疡型和枝枯型。
(1)溃疡型。溃疡型主要发生在主干部位,发病初期病部红褐色,常流出黄褐色汁液,树皮皮下组织松软,红褐色,有酒糟味。发病后期病部出现黑色小点(分生孢子器),雨后小黑点上可见有金黄色的丝状孢子角溢出。
(2)枝枯型。枝枯型主要发生在枝梢顶端,病部初始红褐色,略潮湿肿起,病斑很快变干、下陷,形成边缘不明显的不规则病斑,后期病部长出许多黑色小粒点。
2 病原菌
苹果树腐烂病为真菌病害。病原菌有性阶段为苹果黑腐皮壳,属子囊菌亚门黑腐皮壳属。无性态为壳囊孢,属于半知菌亚门壳囊孢属。
3 发病规律
苹果树腐烂病是一种弱寄生性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以菌丝、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在病皮内和病残株枝干上越冬。雨后或潮湿情况下可长期释放分生孢子,尤以春季快速扩展期为多,常见分生孢子器涌出的黄色孢子角,孢子角失水飞散出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风雨和昆虫传播,由修剪等造成的伤口、冻伤、机械伤、虫伤以及果实采摘后留下的果痕伤口侵入,潜伏侵染。每年有2个危害高峰期,即“春季高峰”和“秋季高峰”。春季高峰主要发生在萌芽至开花阶段,该期内病斑扩展迅速,病组织较软,病斑典型,危害严重,病斑扩展占全年的70%~80%,新病斑出现占全年新病斑总数的60%~70%,是造成死枝、死树的重要为害时期。秋季高峰主要发生在果实迅速膨大期及花芽分化期,相对春季高峰较小,病斑扩展量占全年的10%~20%,新病斑出现数占全年的20%~30%,但该时期是病菌侵染落皮层的重要时期。
4 防治适期
病菌由于长期释放分生孢子并在死亡组织处长期潜伏侵染,难以找到高效的防治适期,但秋季落叶后或春季发芽前可喷施1遍铲除性药剂,能消除一部分浅层潜伏侵染的病源。对于腐烂病疤的治疗,需要随见随治,刮除腐烂组织并涂药治疗,尤以春季快速扩展期为主,因为容易辨识。新的研究发现,冬季过早修剪,由于伤口长期在低温条件下不能愈合,导致腐烂病发生也较重,因此应改冬剪为春剪,减少剪枝口冻伤,选择晴朗的天气进行,并做好剪锯口保护工作。
5 防治措施
以壮树防病为中心,以及时治疗病斑为重点,并配合秋季或春季喷施铲除药剂,减少和保护伤口、促进树势恢复等为基础。
(1)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实践证明,科学结果量(合理修剪控制负载量,克服大小年)、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及农家肥,施入量占60%以上最佳,避免偏施氮肥,按比例施用氮、磷、钾、钙等速效化肥)、科学灌水(秋后控制浇水,减少冻害的发生;春季及时灌水,抑制春季高峰)及促叶促根,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2)树体保护是预防此病的积极措施。对于易发生冻害的地区,提倡秋季对树干及主枝向阳面涂白。春季发芽前树体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3000倍液、45%代森胺水剂300倍液等。
(3)铲除树体带菌,减少潜伏侵染。落皮层、皮下干斑及湿润坏死斑、病斑周围的干斑、树杈夹角皮下的褐色坏死点、各种伤口周围等都是腐烂病菌潜伏的场所,应及早清除病源。
(4)病疤治疗是目前防治此病的有效方法,是避免死枝、死树的主要措施,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刮治法、割治法和包泥法。病斑治疗的最佳时间为春季高峰期内,该阶段病斑既软又明显,易于操作;但总体而言应立足于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治早、治小。刮治法是用锋利的刮刀将病变皮层彻底刮掉,且病斑边缘还要刮除1厘米左右的好组织,以确保彻底。割治法是用切割病斑的方法进行治疗,先削去病斑周围表皮,找到病斑边缘,然后用刀沿边缘外1厘米处划一深达木质部的闭合刀口,再在病斑上纵向切割,间距0.5厘米。刮治和割治后需在病斑处涂药,常用涂抹药剂有腐殖酸铜、过氧乙酸、甲硫·萘乙酸、菌清、843康复剂、树安康等,或相关治疗药剂与营养药剂的混剂。包泥法是在树下取泥土,然后在病斑上涂3~5厘米厚的一层泥,外围超出病斑边缘4~5厘米,最后用塑料布包扎并用绳捆紧即可,3—4月后解除,采用包泥法处理泥要黏,包要严。
苹果树腐烂病防治技术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