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研究

2019-08-08刘名奎冯创付涛刘承灏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21期
关键词:切除率乙组甲组

刘名奎 冯创 付涛 刘承灏

胃癌是一种消化内科临床常见疾病与多发疾病,属于恶性肿瘤范畴,发病早起具有一定的隐匿性特点,需早诊断早治疗,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与生活质量。对于早起胃癌患者而言,手术治疗属于十分关键的手段,通过手术治疗早期胃癌,可以有效切除病灶组织,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ESD属于微创型术式,具备手术时间短,术中流血量少以及术后康复迅速等优势,目前已经受到临床医务人员的青睐[1]。为了对比该术式与传统术式对早期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以本院胃肠外科临床2017年7月—2018年7月接收治疗的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后施予不同手术方法,现将具体治疗情况作如下介绍: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随机抽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本院胃肠外科临床接收并施予传统手术进行治疗的44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甲组,再选取同时间段接收并施予ESD进行治疗的44例早期胃癌患者为乙组。甲组中,女性患者20例、男性患者24例;年龄为38~65岁,平均为(50.28±9.87)岁;肿瘤直径为1.22~5.63 cm,平均为(3.18±0.45)cm。乙组中,女性患者22例、男性患者22例;年龄为40~67岁,平均为(50.30±9.88)岁;肿瘤直径为1.24~5.62 cm之间,平均为(3.17±0.47)cm。两组早期胃癌患者的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剔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过超声内镜以及胃镜检查,明确其疾病分期均为早期,同时明确肿瘤大小;所有患者均无溃疡,且黏膜未分化;患者具备良好的手术依从性,其临床资料获得了我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患者及其(或其)家属对于此次研究已经知情,并签订了同意书;患者的理解能力、语言能力等正常。

1.2.2 剔除标准 剔除已经存在肿瘤转移的患者;剔除凝血功能存在障碍的患者;剔除合并有精神异常的患者;剔除合并有严重的心脏疾病以及肝肾疾病等患者;剔除治疗中途就退出了本次研究的患者。

1.3 手术方法

甲组以传统术式进行治疗,取患者的仰卧体位后在良好的全麻状态下开展手术,常规的消毒、铺巾,并于患者剑实下方2 cm开口至脐下2 cm处,逐层剥离皮下组织并详细了解患者的病灶转移情况,然后根据肿瘤大小、病变程度等开展全胃切除或者远侧胃切除操作,术中结扎胃动静脉并分离大网膜、横结肠系膜前叶后并清扫淋巴结。针对全胃切除患者,需开展食管与空肠吻合术;针对远侧胃切除的患者需开展胃空肠吻合术,最后再取出病灶组织,仔细检查确定无出血点后给予常规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乙组均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手术,术前均接受胃镜检查并明确肿瘤大小、具体位置,并采取电凝标记出来,各个定点之间间隔3 mm;黏膜下注射甘油果糖后抬高病灶并开展环形切开操作,此过程主要以IT刀、HOOK刀交替规范的剥离,最后将病灶彻底切除,确定无出血点再给予常规的抗生素治疗即可。

1.4 指标观察与评估标准

(1)统计比较两组的失血量,手术时长、住院时长;(2)统计比较两组的并发症情况;(3)参照《日本胃癌治疗指南》[2]评价对比两组的治愈性切除率;(4)参照生存质量(QOL)评分标准[3]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生活质量情况,总分是100分,评分大小与生活质量高低呈正比。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的基本指标情况比较

甲组患者的手术时长、失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长均高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的基本指标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的基本指标情况比较(±s)

images/BZ_108_177_1810_1193_1869.png甲组(n=44) 76.08±17.55 100.46±11.88 9.28±2.48乙组(n=44) 55.28±19.54 68.47±10.19 6.26±2.20 t值 5.253 1 13.557 6 6.042 6 P值 0.000 0 0.000 0 0.000 0

2.2 两组治愈性切除率及并发症情况比较

甲组治愈性切除率低于乙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高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术前术后的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术前的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乙组高于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对于胃癌患者而言,由于其早期发病存在一定的隐匿性,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几乎已进入中晚期,错过了最佳的手术时机,因此,加强胃癌早期筛查与治疗显得十分必要[4]。对于早期胃癌患者,临床治疗多以手术为主,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就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手术方式,能够及时切除患者的病灶部位,患者治愈的几率较高,是放置患者疾病进一步恶化的重要保障[5-6]。

表2 甲组、乙组治愈性切除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比较 [例(%)]

表3 两组术前术后的生活质量情况比较(分,±s)

表3 两组术前术后的生活质量情况比较(分,±s)

组别 术前 术后甲组(n=44) 66.39±2.31 75.64±5.02乙组(n=44) 66.30±2.30 85.66±5.37 t值 0.183 1 9.041 6 P值 0.855 1 0.000 0

本研究中,乙组手术时长、失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长、均较甲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与传统术式相比较,对早期胃癌患者施予内镜黏膜下剥离手术进行治疗,手术时间与住院的时间更短,术中的出血量也比较少。不仅如此,结果还提示:

乙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82%,甲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的治愈性切除率为81.82%,高于甲组的61.36%,同时乙组术后QOL评分为(85.66±5.37)分,较甲组的(75.64±5.02)分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与传统手术相比,对早期胃癌患者施予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效果更为显著,可优化手术基本指标的同时提高肿瘤组织的切除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这对于提高其术后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出院有着重要意义[7-8]。分析其原因,这主要是由于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手术,能够充分发挥其微创的优势,手术的创伤较少,手术时长较短,因此患者失血量明显降低,同时,手术缺口较小,避免患者更多的组织暴露于空气中,这样一来可以显著降低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不仅如此,该术式在内镜的辅助下进行操作,能够获得清晰的手术视野,即便对于形态不规则、机体较大的肿瘤组织也能有效切除,同时还能清除溃疡、瘢痕等,这样一来使得肿瘤残留的几率降低,同时大大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恢复,使其生活质量获得提高[9-12]。

综上,与传统术式相比,内镜黏膜下剥离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更佳,术后的并发症更少,更能提高肿瘤组织的切除率,促进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同时也能大幅度缩短术后住院的时间,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但是,本次研究纳入的样本量相对较少,可能会对研究造成一定影响,建议后期增加样本量,进一步开展研究,以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猜你喜欢

切除率乙组甲组
前列腺组织切除量及切除率与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短期临床疗效的关系研究
前列腺组织切除量及切除率与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短期临床疗效的相关性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的腔内突出型结直肠肿瘤的临床结局分析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治疗方式及效果评估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
老年食管癌贲门癌的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