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后肝动脉出血的介入治疗

2019-08-08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21期
关键词:弹簧圈假性明胶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重要方法,手术成功率极高,接近100%,常用于不能手术的恶性胆道肿瘤及术后复发梗阻性黄疸的治疗[1-2]。肝动脉出血是PTCD并发症之一,主要因术中穿刺损伤肝动脉引起。PTCD术后出血患者病情危重,严重者甚至造成死亡。PTCD术后肝动脉出血的治疗较为棘手,常规药物治疗效果欠佳,且容易再出血;外科手术可对患者造成二次损伤,手术难度大不易开展,手术风险高,临床应用受限[3-4]。介入治疗借助动脉造影不仅可以明确出血部位,且可同时进行栓塞治疗,快速止血,达到治疗目的。本研究对2012年1月—2017年1月PTCD术后肝动脉出血患者采用介入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30例PTCD术后肝动脉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保守治疗无效而行DSA检查及介入治疗,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37~83岁,平均(60.42±8.45)岁;PTCD单侧引流21例(70.0%),双侧引流9例(46.7%);胆道梗阻原因:胆道结石2例(6.7%),胆管癌14例(30.0%),胆囊癌6例(20.0%),胰头癌5例(16.7%),肝癌3例(10.0%)。临床表现:引流道或引流管鲜血流出24例(80.0%)、黑便5例(16.7%)、出血性休克1例(3.3%)。

1.2 方法

出现休克患者先进行抗休克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介入治疗。肝动脉血管造影采用飞利浦大平板血管造影机、Innova3100血管造影机,帧频3~6帧/s。所有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均采用0.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右股动脉穿刺,将5F-RH导管(日本泰尔茂)置入,进行肝内血管造影(DSA),造影剂为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普罗胺注射液(370 mgI/mL,德国Bayer Schering Pharma AG),注射量<40 mL,注射速度15 mL/s。若发现肝动脉畸形、造影剂外溢、动脉瘤生成表明存在肝动脉出血。行超选择性插管至出动脉分支,明确出血位置及累及范围。选择适宜型号大小的弹簧圈(型号:18-3-3,18-3-4,18-5-2,美国库克公司)进行栓塞止血;若出血点微小不宜使用弹簧圈,则使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剂(1 mm×2 mm,美国库克公司)进行栓塞;若置入弹簧圈后止血不成功,仍存在出血征象者加塞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剂,栓塞部位为出血近端及远端。DSA造影显示出血征象完全消失表示止血成功。

1.3 评价标准

(1)止血成功:假性动脉瘤、肝动脉畸形、造影剂外溢出血征象完全消失,引流管引流液变轻,黑便、呕血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观察介入前、介入后3 d测量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抽取静脉血3 000 r/min离心5 min,使用美国Beckman-Coulter Ac.T 5diff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红蛋白水平。(3)对患者进行随访1个月~1年,观察有无原部位再出血情况。(4)介入前、介入后1 d、2 d、3 d、5 d抽取静脉血3 mL,3 000 r/min离心,采用日本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转氨酶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造影情况

30例PTCD术后肝动脉出血患者经肝动脉DSA造影检查显示均存在出血点,阳性率为100.0%。其中肝动脉造影显示造影剂外流18例(60.0%),表现为造影剂进入胆道或腹腔。假性动脉瘤10例(33.3%),表现为肝左动脉和(或)肝右动脉有直径15~20 mm的假性动脉瘤形成,肿瘤颈部狭窄,周围存在血肿。肝动脉畸形2例(6.7%),表现为肝动脉伸长、扭曲、变形。出血部位:肝左动脉分支14例(46.7%),肝右动脉分支13例(43.3%),左、右动脉均出血3例(10.0%)(见图1~图4)。

图1 肝右动脉与引流管交叉处假性动脉瘤形成

图2 栓塞后假性动脉瘤已消失

图3 术前显示假性动脉瘤

图4 栓塞后假性动脉瘤消失

2.2 两组治疗情况

单纯使用弹簧圈25例(83.3%),使用明胶海绵2例(6.7%),同时使用弹簧圈和明胶海绵3例(10.0%),共使用弹簧圈46枚,平均,栓塞治疗时间20~45 min,平均(30.6±8.3)min,栓塞介入后DSA显示出血征象消失,止血成功率100%。术后不良反应:发热8例(26.7%),肝部不适2例(6.7%),腹痛6例(20.0%),转氨酶升高20例(66.7%),经对症处理后消失,术后死亡2例(6.7%),其中1例因多器官衰竭于术后7 d死亡,1例因肿瘤进展于术后3个月死亡。术后随访1年均未出现原部位再出血。

2.3 介入前、介入后3 d的血压、血红蛋白水平比较

介入后患者血压、血红蛋白水平均比介入前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介入前、介入后3 d的血压、血红蛋白水平比较(±s,n=30)

表1 介入前、介入后3 d的血压、血红蛋白水平比较(±s,n=30)

images/BZ_92_177_944_1193_1003.png介入前 78.9±19.2 72.5±16.3 82.4±13.2介入后 97.5±9.7 80.4±7.1 97.8±10.6 t值 4.736 2.434 4.983 P值 0.000 0.018 0.000

2.4 术后血清转氨酶水平变化情况

介入后早期患者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延长血清转氨酶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后5 d恢复至介入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肝动脉出血是PTCD术后并发症之一,发生原因主要为术中穿刺时造成血管损伤,使血管与胆管间形成通道,造成肝动脉出血,扩张胆管积聚血液致胆汁引流不畅。PTCD术后肝动脉出血发生率较低,但病情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5]。由于此类病人通常年龄大、体质差、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出血部位不确定、内科治疗效果差等因素,临床治疗较为棘手。DSA是临床常用的血管检查手段,能够显示血管出血情况,当血管发生0.5 mL/min以上出血时可发现,且DSA检查仅需进行局部麻醉[6]。

本研究中30例PTCD术后肝动脉出血患者DSA造影中,出血征象表现为造影剂外流、假性动脉瘤。其中造影剂外流占60.0%,造影剂进入腹腔患者常伴腹痛、腹胀等症状,同时可抽出不凝血;造影剂进入胆道患者常腹痛不明显,血压、血红蛋白波动幅度不明显,但可出现周期性变化。假性动脉瘤占33.3%,动脉瘤大小不一,可单发也可多发,周围可见血肿分布。肝动脉畸形占6.7%,形成原因主要为出血后血液淤滞,导致血管迂曲、扩张。出血部位多位于肝左动脉分支或右动脉分支。

进行肝动脉DSA造影后即可明确出血位置、范围及血管的情况。根据血管走形、大小选择适宜的栓塞材料。弹簧圈是临床常用的栓塞材料之一,用于治疗外周动脉和静脉血管的治疗,如颅内动脉瘤、腹部动脉瘤等。弹簧圈栓塞治疗操作简单、容易控制,能够准确栓塞出血部位,不会造成局部组织缺血或缺血性坏死[7]。明胶海绵属于一种中短期临时栓塞剂,有组织相容性好、不溶于水、安全等优势,体内降解时间约为14 d,不会造成永久栓塞[8]。将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血管后,能够起到网架的作用,快速形成血栓,起到止血作用。对于出血血管管径较粗、出血量较大的患者,若使用弹簧圈后不能立即阻断血流,可加塞明胶海绵,快速止血。若出血血管较细、出血较少、不能使用弹簧圈者,可以单纯使用明胶海绵止血。杨志等[9]人对PTCD术后胆道和腹腔内出血患者行超选择动脉插管造影,并采不同型号弹簧圈、明胶海绵进行栓塞治疗,造影显示活动性出血停止,随访1~6个月内无再出血,表明介入栓塞治疗PTCD术后胆道和腹腔内出血有效。本研究中25例患者单纯使用弹簧圈后立即止血,2例患者为肝动脉细分支出血,仅使用明胶海绵便可立即阻断血流;3例患者由于出血较多,置入弹簧圈后仍存在活动性出血,立即栓塞明胶海绵后成功止血。所有患者经使用栓塞材料栓塞后,DSA显示假性动脉瘤、肝动脉畸形、造影剂外溢出血征象完全消失,表示止血成功,本研究亦证实介入治疗是PTCD术后肝动脉出血的有效方法[10-11]。

郑加贺等[12]人研究显示,11例PTCD术后肝动脉出血患者经弹簧圈及明胶海绵栓塞介入后,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及腹痛症状,3~9天后好转,表明介入手术后可出现相关并发症。本研究显示,PTCD术后肝动脉出血患者,经介入手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发热、肝部不适、腹痛、转氨酶升高,同时介入后24h、48h患者血清转氨酶升高,之后开始逐渐降低,介入后5 d恢复至介入前水平,表明转氨酶为一过性升高。本研究中介入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考虑为介入创伤、栓塞材料刺激等原因所致,属于常见的栓塞后反应,经抗感染、保肝、抑酸等对症处理后缓解。2例患者发生死亡,其中1例由于多器官衰竭引起,此例患者术前合并肝肾功能障碍及严重化脓性胆囊炎,年龄较大为83岁,经栓塞后DSA显示止血成功,术后胆道外流通畅,引流液清澈,引流量正常,但胆红素显著降低,肝功能障碍加重,最终造成死亡。考虑与患者高龄、体质差、术前合并肝肾功能障碍有关,因此,对此类患者应提高警惕。1例患者因肿瘤进展死亡,考虑与介入治疗无关。

综上所述,PTCD术后肝动脉出血临床表现各有不同,经肝动脉DSA造影后便可明确出血位置,采用弹簧圈与明胶海绵进行合理栓塞能够快速止血,虽然介入后可出现一些并发症,但均可控制。介入治疗是PTCD术后肝动脉出血的安全、有效治疗方法,对于PTCD术后肝动脉出血且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者可优先考虑介入治疗。

表2 介入后血清转氨酶水平变化情况(U/L,±s,n=30)

表2 介入后血清转氨酶水平变化情况(U/L,±s,n=30)

images/BZ_92_177_3142_2267_3201.png42.7±16.3 80.9±20.6 91.5±21.5 72.6±18.4 45.7±17.1

猜你喜欢

弹簧圈假性明胶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明胶空心胶囊中EO和ECH的残留量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动脉血管瘤栓塞弹簧圈机械解脱装置设计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TG酶与单宁酸对鱼明胶凝胶强度的影响
大规格弹簧圈栓塞术在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疗效探讨
管电流对肾囊肿假性强化的影响
贯穿缝合并加压包扎治疗假性囊肿切除后皮肤潜行剥脱伤7例
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30例临床疗效分析
超高压明胶理化性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