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制竞争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效率的影响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
2019-08-08谢佳武汉工程大学
文/谢佳,武汉工程大学
1 前言
党的十七大会议以后,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改革开放后的深入发展中,我国部分行政权力下放,地方主体意识增强,相邻地区之间为了经济快速发展,逐渐产生竞争,在各方面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城市间竞争所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其中不乏环境规制竞争。所谓“环境规制”是指政府通过命令—控制或市场化手段以达到治污减排的目的(王宇澄,2014),也有学者说环境规制为政府政策实施的推拉效应(Cleff T,1999)。地方政府主导的区域经济竞争,使各地方政府在发展区域经济的同时,不顾生态成本竞相放松环境规制,严重影响我国的生态环境(李胜兰,2014)。但是,自从2003年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来,在环保指标纳入政绩考核以后,环境规制“逐底竞争”形态有所改观(张文彬,2010)。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选取长江中游城市群能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生态效率”作为区域绿色发展指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试图探讨长江中游城市群之间的环境规制竞争如何影响城市生态效率提升,其竞争机制及空间溢出的效果如何。
2 实证分析
传统计量模型建立在独立观测值假定下,但各省份环境规制强度是联立决定的,数据存在空间依赖,OLS 估计可能产生由反向因果导致的内生性问题。相比之下,空间计量模型的优势在于,可以将空间影响划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并采用 MLE、GMM 等方法进行更准确的估计。因而空间计量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分析环境政策、区域能源效率等问题。本文参考 Lesage和Pace的方法建立了一种无约束的空间Durbin模型,模型中包括因变量和所有自变量的空间滞后项。设定模型如下:
我们重点关注空间 Durbin 模型的估计结果,根据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得到的空间回归系数 ρ均显著,说明地方政府环境规制存在明显的模仿效应。本文对环境规制强度变量进行了对数化处理,根据估计结果,在第一种权重矩阵设定下,对于某地方政府,其他接壤政府的平均环境规制强度每提高1%,会导致该地方政府的环境规制水平提高 0.267%。而在第二、第三种权重矩阵设定下,环境规制水平提高分别为0.203% 和 0.234%。由此说明地方政府间在环境规制竞争是存在的。此外,上一期的环境规制水平对本期有显著影响,说明地方政府在环境规制政策会很大程度上延续上年的政策标准和执行力度。由于我们主要关注空间回归系数及受篇幅所限,本文没有报告空间 Durbin项W* X。
3 结论与展望
本文利用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省际城市2008-2018年面板数据的生态效率,研究了城市间环境规制竞争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效率提升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效果,得出以下结论:①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间环境规制竞争对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污染天堂”效应;②不同地区,资源禀赋和政策环境下各城市对环境规制的着重点有所差异。
所以我们应该引导城市间的良性竞争,促进经济增长向“高水平”均衡发展的同时增强环境管制力度。在以GDP增长为核心的政绩考核体系下,绝大多数城市通过加大资源投入、放松环境管制等途径以增加经济产出,不仅带来环境污染的加剧,而且造成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贫富差距拉大,进而不利于环境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