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迁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2019-08-07刘丹晨
刘丹晨
[摘 要]工业化的发展带动了城镇化的加快,大量的劳动力流动到城市寻求工作,甚至把父母接到城市中生活,也就产生了随迁老人群体。作为“漂流族”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值得我们关注。本文以南京市抽样调查为依据,将可能影响随迁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分为三类:个人特征、居住情况和保障状况,运用多分类有序回归的方法构建模型,对影响随迁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个体特征中影响随迁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有年龄、收入水平等;居住情况中影响的因素有可以倾诉对象的数量、居住时间等;保障状况中影响的因素有异地报销是否方便、缴纳养老保险数量、享受过的老年人福利等。
[关键词]随迁老人;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D669.6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与文献回顾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频率持续增长,同时带动了家庭化流动,推动了老龄人口的流动,随迁老人群体随即产生。随迁老人也称老漂族,一般是指农村户籍的老年人跟随自己的子女或其他亲属迁移到城市,并在城市中生活半年以上的老年人群体。《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指出,目前中国流动老人近1800万,已占总流动人口的7.2%。其中,照顾晚辈比例高达43%。然而,由于离开生活已久的居住地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此时老年人的各方面状况随之发生改变,影响着老年人對于生活的满意程度。随迁老人作为流动人口的特殊群体,是否能够拥有方便稳定的生活环境以及获得情感上的慰藉,不仅仅是家庭问题,更关系我国是否能够完成全面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
所谓生活满意度,是指当个人的愿望或者需求得到满足时对目前生活现状的一种主观感受程度,在本文中主要用于衡量流动老人的生活质量以及用于测量随迁后现状的主观感受程度。近年来,国内许多研究者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不少的研究。崔丽娟等通过调查发现社会支持程度影响着老人的生活满意度;金岭(2011)通过研究发现老年人周遭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是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之一,年龄、婚姻状况等也会对满意度产生影响。董丽萍(2007)发现经济情况、健康状况、心理状况以及社会关怀程度都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吴盛海(2009)则从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子女的数量等因素体现老年人的生活满意程度,熊跃根(1999)又补充了代际关系的重要性。已有文献研究主要集中于普通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但是对于流动老人群体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随迁老人,重点关注的是随迁老人在新的城市对于生活的满意程度。基于在南京市对随迁老人进行随机调查得到的有效数据,运用多分类有序Logit模型(Ordered Logit),研究影响随迁老人城市生活满意度的因素以及影响的方向和程度。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与描述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2018年11月在南京市进行的《城市社区随迁老人社会保障现状调查问卷》,调查对象是来到南京市的随迁老人。发放问卷250份,有效问卷223份,回收有效率89.2%。
在本次有关南京市城市社区随迁老人调研的223份有效问卷中,男性占44.39%,女性占55.61%人,年龄大多处于66-70岁之间,81岁以上仅占4.04%,目前有配偶的老人为158人,占总人数的70.9%。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以及初中累计百分比为70.4%。大部分随迁老人都为江苏省南京市以外农村户籍,到城市来主要选择与子女共同居住,所住的房屋也大多为子女购买或是租用。至于随迁的原因,照顾儿孙的占比最高,为60.6%。平均每位随迁老人来到南京连续居住时间为3.12年,也正是因为有“目的性”地来到城市生活,所以仅有15.3%的老人选择兼职去做一些零工。在有关老人健康状况方面的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随迁老人都有慢性病,仅有29.15%老人不存在任何慢性病。至于未来是否会选择在南京定居,46.2%的老人的回答是肯定的,27.1%的老人还没有想清楚。影响随迁老人是否会选择在南京定居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对目前在南京的生活是否满意,数据显示一半以上的老人对南京的生活是满意的,也有28.8%的老人感觉一般,3.59%老人是对目前的生活不满意的。
2.2 变量的选择与模型的设立
影响随迁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有很多,由于因素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和不可控制性,所以在对随迁老人生活满意度分析时需要在结合具体情况以及实际可操作性的基础上,将随迁老人生活满意度作为被解释变量Yi,结果有不满意、一般、满意、很满意四种,四个选项按满意程度从低到高依次递增进行排序。解释变量为个体特征、居住情况和保障状况三类。
由于因变量选项之间存在递进关系,对于这种情况,一般选择多分类有序Logit模型(Ordered Logit)进行估计,其一般形式如下:
2.3 计量检验与结果分析
文章使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对(3)进行计量分析,变量的定义以及随迁老人生活满意度的相关估计结果见表1。
2.4 结果分析
从模型的显著性水平、Nagelkerke R2等指标可以看出,该回归模型整体效果较好,回归结果可信度较高,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理论分析。
2.4.1 个体特征
从表2中模型的计量检验结果来看,户籍、文化程度、是否有配偶、子女数量以及经济状况及系数符号为正,年龄的系数为负。外省农村户籍的随迁老人生活满意度最高,这是因为外省农村户籍的老人由于原先的生活较为简单,而在城市中的生活较为便利也更加丰富,更加容易获得满足感。文化程度对于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是正向的,学历代表的不仅仅是文化程度,更能显示出对学习的能力、对生活的态度等。一般来说,文化程度更高的老人对于生活更加豁达。经济状况变量在模型中较为显著,说明经济状况是影响随迁老人在城市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随迁老人一般主要的经济来源于家人或是亲戚供给,具有不稳定性,一定程度导致老人在生活上缺乏自主性,影响到老人们的生活质量。
2.4.2 居住情况
随迁老人的生活从某种程度上是以居住条件为基础的,所以居住情况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随迁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在模型中,居住时间越长,随迁老人对于生活满意度就会越高。随着居住时间的增加,越来越适应新的生活。可以倾诉对象的数量增加会导致生活满意度的提高,因为可以倾诉对象的增多,从而减轻自身的孤独感与对生活的无力感。休闲活动作为生活的重要内容,对随迁老人的生活满意度有重要影响。与前人研究成果不同的是,休闲活动越多,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反而会下降。这可能是因为如果老人的休闲活动越多,那么他的社会交往就越丰富,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摩擦,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满意度的下降。
2.4.3 保障状况
变量附近是否有服务中心、异地报销是否方便、享受过的老年人福利数量的系数符号为正,变量享受的养老保险数量的系数符号为负。老年人的健康状況需要得到更高的关注。如果随迁老人在就医过程中报销较为方便,那么对于老年人,尤其是经济状况较差的老人来说,就更能对健康状况有一个很好的保障,所以异地报销的便利能够提升生活满意度。社区服务中心能够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便利,同时解决老年人关于各种方面的问题。如果随迁老人居住地附近设立社区服务中心,就能够得到来自社区服务中心有效的帮助,更容易解决问题,便于对生活满意度的增加。
3 结论与建议
本文选取影响随迁老人城市生活满意度的因素三类14个,运用多分类有序回归的方法构建模型,通过以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个体特征中,是否有配偶对于随迁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是负向的,其余因素均为正向;在居住情况中,增加休闲活动数量会降低老人对于生活的满意度,其余各因素的增长可以增加满意度;在保障方面,影响程度最显著的为异地报销是否方便。由于目前我国对于随迁老人的关爱和管理尚不完善,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为随迁老人提供专业的社会服务,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困扰。通过社会工作者倾听并与随迁老人进行积极耐心的沟通交流,帮助他们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尽快融入到家庭和社会当中。同时要与随迁老人保持稳定持续的沟通,从而有连续性的提高他们对于生活的满意度。其次,政府应加大对随迁老人的关爱,出台相关的管理制度。由于健康问题是老年人普遍关心的重要内容,所以亟需解决异地报销、异地就医等难题,保障他们的基本权利。另一方面,迁出地与迁入地较大的地理区隔,存在各方面的差异,使得随迁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常面临着巨大的文化冲突与碰撞,通过在社区中构建本土化社区组织规范,让他们能够在异地也能感受到“乡土情”。除此之外,还可以为有能力的随迁老人提供再就业服务,不仅丰富生活,还能够减轻子女经济上的压力。最后,作为子女要多关心父母生活的各个方面。子女不仅要保证随迁老人的经济状况,还要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以及身体健康状况。子女作为随迁老人来到异地唯一的精神依赖,应该全心全意关心父母,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在健康方面,一是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为没有医疗保险的父母购买医疗保险,二是鼓励他们父母走出去锻炼身体或者丰富生活,提高其自身对于生活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许加明.“老漂族”的城市适应问题及社会工作介入探析[J].社会工作,2017(04).
[2] 崔丽娟,秦茵.养老院老人社会支持网络和生活满意度研究[J].心理科学,2001(04).
[3] 金岭.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及其比较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1(02).
[4] 董莉萍,杜瑞红.吉林市社区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2007(06).
[5] 吴盛海.农村老人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省农户微观数据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9(10).
[6] 熊跃根.我国城市居家老年人晚年生活满意度研究——对一项调查结果的分析[J].人口与经济,199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