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艺人与艺人的生活
2019-08-07周全明
周全明
【内容摘要】日常生活经历一个从哲学层面到经验层面的过程,即使在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里依然存在主观世界之外的经验世界层面。民俗学的研究依然需要大量精致的实证研究来支撑。生活的艺人与艺人的生活考察的是日常生活中作为普通人的艺人的日常生活,以及作为艺人的独特的日常生活,并阐释日常生活流变与艺人身份转换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身份角度探讨日常生活的面目及其意义。
【关键词】皮影戏 生活的艺人 艺人的生活
高丙中从经验实践层面将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引入民俗学领域以来,日常生活越来越成为民俗学研究者关注的对象。民俗学研究开始在两个方向延伸,一则关注全球化、文化政治等国际化视野,一则关注日常细微之事,更多的民俗学者则试图学习人类学研究者的追求,在这种宏观与微观的研究中寻找某种千丝万缕的联系。日常生活成为寻找这种联系的突破口,无论宏观的活动,或细微的事情都在日常生活的层面有所表现。因此,日常生活成为民俗学者的场域。本文即拟立足于罗山皮影戏艺人的日常生活,从生活的艺人与艺人的生活两个角度及“人”与“生活”的互动关系中考察罗山皮影戏艺人的日常生活及其流变。
一、生活的艺人
国外日常生活的论述从胡塞尔到许茨,还有列斐伏尔、赫勒等,逐渐回归到已经和正在经验的日常生活层面。笔者认为日常生活的哲学论述为民俗学的合理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民俗学研究还是要关注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也就是日常生活的经验实践层面。国内较早关注日常生活的是衣俊卿。他将日常生活划分为日常观念世界、日常交往世界和日常消费世界。笔者认为消费也是交往的一种,所以消费世界可以归为交往世界。日常生活其实就是人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样式,包括人的日常生产活动、日常交往活动和日常观念活动。唱皮影戏的民间艺人L师傅自然也不能脱离作为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作为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皮影戏艺人L师傅首先是生活的艺人。本部分将讨论在日常生活当中的艺人是怎样的一个普通人,筆者将从日常生活的三个层面进行论述。
日常生产活动是民众围绕自身衣食住行用等基本生活而进行的物质性生产活动。中国各地有不同的劳作模式,这种劳作模式由当地的生态环境决定。罗山皮影戏生存于豫南浅山区,处于淮河与大别山之间,是典型的南北过渡地带,属于稻作区。与稻为伴是该地区民众的日常劳作模式,民众的日常生产活动也主要是水稻的生产。水稻的生产是当地民众维系生活的基本劳作方式。作为当地普通的民众一员,皮影戏艺人L师傅也倚靠当地民众日常的这种水稻生产活动维系基本的物质生活。皮影戏也一直是当地艺人农忙之余才玩耍的民间文艺。在日常生产活动中,皮影戏的生产不是主要的生产活动,L师傅作为皮影戏艺人,他的第一身份仍然是从事稻作生产的农民,况且他雕刻影人还离不开稻田里的水牛,牛皮是制作影人的直接材料。
日常交往活动是民众围绕自身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而发生的相互联系。日常生产活动表达的是民众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日常交往活动则表现的是民众与他人、民众与社会的关系。民众与他人之间的日常交往活动往往以利益和感情的形式表现,与社会的日常交往活动往往通过工作与公益的形式表现出来。皮影戏艺人也要像一般民众一样进行诸多的消费活动,这样一种为日常物质生活需要和精神生活需要而进行的消费活动就是主要的日常交往活动。L师傅要雕刻影人,雕刻工具要去买,而买工具的这样一种行为就是一般的消费交往活动。逢年过节,L师傅还要走亲访友,这也是一种节日期间的日常交往活动。L师傅在日常交往活动中还会从事一些公益活动,比如助残、助困等,都是有助于社会进步的活动。L师傅作为儿子、丈夫和父亲的角色,也是他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一种角色功能表现。L师傅在这样的日常交往活动中,他与一般民众是没有区别的,都是日常交往的其中一方。
日常观念活动是民众在日常生产活动和日常交往活动中所表示出来的态度和评价。当前民众日常生活处在一个转型期,其主要表现是民众生产和交往过程中开放性、情感性和智慧性的增强。开放性主要表现在“接受”和“走出”两个方面,一方面民众的日常生活不再保守、矜持,对于新鲜事物保持一种接纳甚至主动融入的态度,如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化,乡民在城区的购房潮,皮影戏艺人L师傅也有到镇上和市里发展的想法;另一方面民众的日常生活不再囿于传统家庭或社区的范围,走出去成为新时代的时尚选择,外出打工成为潮流,L师傅虽然还在家乡演出皮影戏,但一年当中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率团到外地演出。网络在城乡的逐渐普及深刻改变了民众的日常交往活动,网络开始进入农村,L师傅也在家里安置了电脑并上网,还建立了皮影博客。智慧性是指民众在日常生产活动中表现出的创新性和日常交往活动中表现出的策略性。生产创新不仅是企业的生命,也标志社会的活力,民众的日常生产活动已经进入一个充满脑力活动的时代,知识经济、创意经济所显示的正是民众日常生产活动的智慧性。皮影戏艺人L师傅在从事日常生产活动和交往活动的过程中也非常注意与政府、高校等方面的合作,宣传皮影文化,传播皮影艺术。
二、艺人的生活
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普通人,罗山皮影戏艺人L师傅只是普通民众的一员,但除了作为民众的普通一员之外,L师傅还是一个皮影戏艺人。作为一名皮影戏艺人的日常生活与作为一名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总是纠缠在一起的,为了考察分析的方便,笔者认为可以从角色赋予的角度将其作为艺人的日常生活单独进行研究。关于艺人生活史的研究成果也不少,但皮影戏是一项综合的民间艺术,作为一项综合性民间艺术的艺人生活史的考察成果还较为稀少。笔者在本部分将细致分析作为皮影戏艺人的日常生活之样式。
皮影戏表演的日常生产活动表现。源于美国民俗学理论流派的表演理论认为表演行为是一种情境性的行为,它在相关的语境中产生,并编辑、生成、传播着与该语境相关的意义。语境可以从不同的层面来认识,其中最重要的实践性原则是使表演行为得以发生于其中的事件。皮影戏是一种综合性的民间艺术,它的造型属于美术,唱腔属于音乐,影人属于工艺,剧目属于文学,演唱属于具体的表演行为。罗山皮影戏表演行为的发生也依赖于其现实语境。据笔者的调查,罗山皮影戏表演行为发生的现实语境不仅可以从演唱时交流的语言及腔调来确认,而且可以从境内庆典性的“事件”确认。一方面这一区域是民歌中主要类型即山歌的主要流传区域。罗山皮影道白用的正是流行于淮南鄂北的乡村俚语,而唱腔正是来源于这一区域民众的山歌和民歌小调。因此,这一区域的民众特别喜爱罗山皮影戏,京剧、豫剧等大戏因语言及唱腔跟当地民众的方言和山歌调不一致,不及罗山皮影戏如此广泛流行。另外,罗山及周边地区的民众确实存在请皮影戏演唱的习惯,罗山县境内及周边地区民众只要有生小孩、下牛犊、娶媳妇、发大财、考大学、盖房子等“事件”发生,都会请皮影戏传承人来演唱皮影戏。在北方的农村,比如笔者出生的豫东农村,考大学、发大财、娶媳妇等也有唱戏的,但都是在庙会上唱,而罗山县境内及周边地区民众都是在家门口唱。春节前后,到罗山县农村,随时都有可能碰到皮影戏的演唱,有的东家院子大些,戏台直接搭到东家院子里面。罗山皮影戏台小,不占地方,容易搭台,这也是浅山区皮影戏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在调查中就碰到过L师傅在人家娶媳妇、生小孩、考大学等演唱皮影戏的场合。罗山皮影戏同当地民众的这些日常民俗生活事件联系在一起,而这些日常民俗生活事件也就成为罗山皮影戏传承人从艺表演的现实语境。罗山皮影戏艺人L师傅及其他师傅都是在这样的日常民俗事件中从事着艺术的日常生产活动。
皮影戏艺人传艺的日常交往活动网络。传统中国社会结构的核心是以父系为主的家庭组织,家庭组织按照横向的亲疏关系和纵向的宗代关系向家族、宗族乃至范围更大的群体延伸,构成传统中国社会结构的基础。中国社会的父子关系在江湖上延伸之一种便是师徒关系,俗话说“师徒如父子”,师徒关系也按照家庭组织的模式向横向及纵向延伸,构成了江湖社会的结构基础。罗山皮影戏艺人的日常交往活动也是罗山皮影戏传承人在传艺的过程中依靠师徒关系建立起来的一套社会组织关系网络。在罗山皮影戏日常交往活动中“有来头”才能立足。罗山皮影戏传承人只有通过师徒关系才能建立起自己在交往中的社会组织关系网络。所谓“有来头”就是说罗山皮影戏传承人必须得有师父,没有师父在交往中行走会被同行讥讽为“野的”,不能建立起自己的社会组织关系网络,所以罗山皮影戏传承人学艺首先要拜师。L师傅现在收徒弟与当时自己拜师的过程依然是一样的模式。拜师时,先要通过引荐师引荐,拜师的仪式上,授业师还要请他自己的师兄弟,还有江湖上的前辈,以及授业师自己收的其他徒弟,还要有见证师。这样拜师的同时就跟皮影戏江湖中人见了面,也就是宣布拜师者跨入了皮影戏江湖,具有了初步的江湖地位,只不过要从徒弟开始。师父到各地演戏的过程也是传艺和走江湖的过程。跟师父搭班的各位师傅比如打锣的、吹响的,也都成为徒弟的师傅,这样又强化了徒弟的社会组织关系网络。徒弟在学艺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社会组织关系网络,为自己出师而独立门户奠定了基础。待到徒弟独立唱戏,已经是江湖熟人。现在活跃在罗山皮影戏江湖的传承人都有“来头”,都是通过拜师学艺,建立社会组织关系网络,拓展日常交往活动范围,逐步奠定自己的江湖地位,扩展自己生存和演艺的空间。
皮影戏艺人相互认同的日常观念活动。汉民族的民间信仰与当前主流的意识形态及价值观念在普通人的生活层面上并没有严重的冲突和对抗。这是因为汉民族的民间信仰实质上是一种民俗生活,是人们基于生活的现实利益而在日常生活中约定俗成的一种观念活动,比如传统民族节日里的民间信仰观念和行为。祖师爷信仰就是这样一种表现为民间信仰的日常观念活动。江湖中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祖师爷,各行各业的传承人在江湖中行走依靠的是各行业的祖师爷为本行业弟子创造并传承下来的江湖地位,同行业的传承人之间存在着高度认同的祖师爷信仰,这种信仰已经成为行业人的一种生活习惯,皮影戏的祖师爷信仰也是如此。在皮影戏传承人家里正屋中堂右侧供奉有罗山皮影戏的祖师爷乐王天子,每逢农历三月十七即传说中的乐王天子生日,皮影戏传承人都要在家里烧香祭拜。在每次开始演唱皮影戏的时候,皮影戏传承人要履行请神仪式,在请神的同时祭祀罗山皮影戏的祖师爷乐王天子。请戏的东家也不会因此说三道四,因为祭祀皮影戏祖师爷是皮影戏传承人的一种日常观念活动,作为普通人的东家也是非常理解并积极予以配合和支持的。在罗山县及鄂北的农村家里正屋,中堂上贴的都是“祖宗昭穆神位”,祖先信仰是当地民众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在他们看来,皮影戏祖师爷的信仰类似于他们“祖宗昭穆神位”的信仰,皮影戏传承人的信仰生活是日常信仰生活的一种延伸而已。
三、日常生活的流变与艺人身份的转换
日常生活在一个短时段内难以觉察到它的变化,但从一个长时段来考察,特别是从技术对民众日常生活影响的角度考察来看,民众的日常生活发生着一定程度的流变,有些变化则是变革性的。比如农耕告别两三千年的犁、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逐渐为机械农具所取代,大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农村劳动力也得以從土地上解脱出来,更便于外出打工。罗山皮影戏艺人在日常生活流变的同时,自身的劳作模式和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作为民间文艺的艺人身份也发生着转换。
日常生产活动的流变解放了作为普通人的罗山皮影戏艺人。如上文所述,中国农村现在的劳作模式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传统的耕种方式被机械化所取代,机械化大大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被城市的工作所吸引。伴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和农业机械化,八九十年代以来的打工逐渐地由副业转变为主业,打工生活是当前非常显著的一个现状。罗山皮影戏艺人青黄不接的情况也是如此,L师傅是较为特殊的一个青年艺人,他并没有像很多年轻人一样选择外出打工,而是选择了学唱皮影戏。随着打工赚钱机会的增多,L师傅也逐渐意识到自己不出去打工也得想办法赚钱。2015年,L师傅正式注册了皮影文化传播公司,自己为法人代表,雕刻影人和演出皮影戏成为L师傅现在的主业。L师傅也从一个普通的农民转换为一个文化传播公司的负责人。
日常交往活动的扩展使作为普通人的罗山皮影戏艺人身份更加多元化。传统的罗山皮影戏艺人的师徒传承关系依然存在,而且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但随着民众日常交往活动的扩展,罗山皮影戏艺人的师徒关系网络也得以拓展。特别是罗山皮影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罗山皮影戏艺人的日常交往活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掺和进了更多的利益关系。原本具有师兄弟一样关系的艺人现在可能形同路人,因为彼此间有了国家级、省级传承人的差异。此外,原来的皮影戏艺人更多面向的是直接的市场,而现在的皮影戏艺人还要服务于政府,受到政府的牵制。与政府的交往成为艺人主要的一个日常交往活动,L师傅在县里还注册成立了皮影文化保护协会,建立了罗山皮影艺术博物馆。L师傅从一个普通的农民也完成了向地方文化精英的转换。
日常观念活动的突破成就了作为普通人的罗山皮影戏艺人。传统的民间信仰尤其是祖师爷信仰占据了罗山皮影戏艺人主要的日常观念。但随着艺人群体越来越走向大众化,原来的信仰越来越成为一种内部知识,大众没有了解的欲望。罗山皮影戏艺人互相搭班,也就是谁的班子缺人了就从别的班子请人,更是一种普遍的做法,已经没有了原来的正式感。同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公司法人身份的变化,L师傅已经摆脱了传统罗山皮影戏艺人日常观念活动的束缚,他认为只有通过各种途径走出去,让更多人知道、了解罗山皮影戏,罗山皮影戏才有希望传承和发展下去。这样一种观念的转变,使L师傅走在罗山皮影戏艺人的前列,更成为年轻一代皮影艺人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