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军发动玉碎战想拉上海滩陪葬

2019-08-07佚名

今日文摘 2019年15期
关键词:玉碎大本营战场

佚名

从马尼拉到上海

“玉碎战”是二战期间军国主义日本发明的一种战术,意为鼓动士兵和国民与敵人同归于尽,以全体阵亡为代价打出日本的“武魂”。

当然日本并非人人都像极右翼领导人那般疯狂,真实二战战场上日军的“玉碎战”次数并不多。在亚洲大陆战场有三次,分别发生在云南松山、云南腾冲和缅北;在太平洋战场上更多一些,但往往是因为日军困守孤岛或走投无路时被迫“玉碎”。

而除了这些成功执行的“玉碎战”,停留在指挥部纸面规划上的“玉碎战”倒是不少。最出名的,是当美军步步紧逼日本本土时下达的“全民玉碎”的指令。而差不多在同一时期,在中国战场陷入困兽之斗的日本,也要在中国上海“玉碎”。

计划的起因,是1944年末到1945年初世界战场上的一系列变化,让日本感受到了巨大的战败压力。

这段时期内,英中联军拿下了缅甸北部,美国则在海上获得了从大洋洲岛国到菲律宾南部的控制权;欧洲战场上,德军最后拿下低地国家的尝试失败,英美法联军推进到了莱茵河,苏军则到达了奥德河畔,形成夹击之势。

大势已去,是当时所有轴心国的共识。但是与德国和意大利选择尝试外交手段缓解战败损失的理性决断不同,不愿承认失败的日本军国主义者陷入了疯狂,试图以更多的毁灭为自己陪葬,还要用潜在的毁灭威胁盟军在战后对自己网开一面。

马尼拉大屠杀就是一个先兆,但这并不能挽回日本在菲律宾的败局。失去菲律宾之后,日本本岛与美军前哨之间就只隔着台湾和冲绳,想要反攻已经非常困难,日本只能加强对已有土地的控制,防止美国进一步北上。最差的选择,也是在美国北上时令其不至于切断日本和外界的所有联系,使日本陷入孤立无援的窘境。

日本作为一个岛国,海上交通线就是其生命线。但由于工业实力和海军规模的巨大差距,日本很难有余力保护自己的商船队。美军对其商船的打击重创了日本的工业生产。

这时候位置最靠内、占领时间最久的中国大陆,就成了日本的一根救命稻草。来自东京大本营对中国派遣军的指令是:“把加强战备重点放在中国南部,尤其是长江下游,特别要重视上海及周边地区。”

站在日本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很自然的选择。上海是中国当时面向日本最好的出海口(广州太靠南暴露在美军面前,大连及背后的东北已不被日本认为是中国领土),控制住上海日本就还有回旋的余地。并且守住上海,也有利于分散突破台湾-冲绳防线后美军的注意力,为日本本土作战争取时间。

守住这个四边形,或许日本还能幻想自己尚有翻盘的机会。

上海全面要塞化

南京日本中国派遣军的司令是臭名昭著的冈村宁次。他理解大本营试图通过防御上海保住中日联系,并分散美军注意力的企图,但对于守住上海,他心里并没有底。因为上海是一座直接暴露在东海上的港口城市,在日本海军折损严重的情况下,上海将会直接面对美军的登陆作战,这将会是一场毫无天时地利人和的艰难战斗。

所以与其认真地思考常规战术,还不如参考马尼拉惨案,把上海作为人质,让美军投鼠忌器,为大本营争取更多时间。邪恶无比的“上海决战计划”,实行真正的“玉碎战”。

只不过日军大本营只是要求日本国民作自我牺牲,而到了冈村宁次这里,上海人民和上海滩也成为了牺牲的陪葬品。

1945年春节前后,驻守长江沿线的日军开始向上海附近集结,已到部队则在上海修筑工事、征用房屋,为巷战做准备。

而防御的重点,是上海滩最为繁华的外滩周边、苏州河南北、一直到静安区。而巷战防线的外围,向南到达徐家汇、向西到真如镇、向北到提篮桥,差不多是今天上海地铁四号线环线圈起来的范围。

那是1940年代老上海市区的边界,换言之基本上海滩价值最高的土地都是巷战战场,根本没打算为这座美丽的城市保留什么。

原本不明就里的上海市民此时也已经明白了,日本是要在上海掀起中国战场的最后一场腥风血雨。这说明抗战就快要结束了,但也很可能意味着上海这座城市的灰飞烟灭。战争胜利前最后的黑暗,笼罩着这座城市。

1945年8月,两颗原子弹终结了日本最后的抵抗希望。日军未能真正让上海市民陪着他们“玉碎”,但“玉碎”的日军也有。此君听完天皇广播,无法接受投降的事实,在收音机前切腹自尽,成了“上海决战计划”中唯一的牺牲品。

猜你喜欢

玉碎大本营战场
“团团”大本营——光荣的青年垦荒队
“团团”大本营——永远19岁的丁佑君
玉碎先生和肚肚狼
战场上的神来之笔
C-130:战场多面手
贴秋膘还有三秒到达战场
趣图大本营
走进国粹脸谱大本营
玉碎
也门,西方反恐的第三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