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的引导是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2019-08-07朱海峰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组织引导小组合作

朱海峰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基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形成自己的观点或者主张之后,再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充分讨论,形成小组内基本同意的观点或者主张,最后再通过不同小组之间的交流形成的活动。这样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去伪存真、思维不断清晰的过程,能让全体学生达到完全掌握新知识、培养思辨能力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组织;引导

新课程标准已经推出这么多年了,但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懵懵懂懂的现象依旧存在。出现该现象的原因除了教师对学生的小组合作不够重视之外,对教师的角色转型认识也不够。以“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为例,如果教师只是讲授,学生没有切实的体会,便对体积单位没有深刻的印象。而如果教师呈现两个体积不同的长方体,让学生讨论如何比较两个长方体的大小,学生就会认真思考,学习的兴趣就更加浓厚了。

一、小组合作需要教师的认同和实践

教学中“满堂讲、同堂灌”的现象到处可见,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归结到底还是很多教师抱残守缺,不认同新课程标准推出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对此,教师要尝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发现合作学习的特点和功效,放手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例如,在进行“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教學时,一些教师认为:不就是一个体积单位吗?有必要进行这么烦琐的过程吗?省下的时间用来多做几个题目。这就是为什么教师不愿意花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因。教师对于新课程标准理念的理解不够透彻,更重要的是没有对小组合作的认同感,不愿意尝试新鲜事物。当教师讲授体积单位的重要意义的时候,如果让学生通过对不同长方体体积进行比较,学生才能够深刻地明白忽视体积单位是无法进行比较的。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该抓住小组合作的价值,要舍得花时间引导学生充分讨论,从而学到真知。

二、小组合作需要教师的有效组织

教师的活动组织非常重要。很多教师之所以没能成功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原因之一是教师没有充分发挥组织作用。在课堂中,如果没有教师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就是虚花头、空架子,根本收不到实效。教师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不断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以此提高课堂效率。一般来说,每个小组可以安排四个角色,分别是小组组长、辩论员、记录员、发言员。四个角色不固定,根据课堂的学情,灵活转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管理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的锻炼。比如当一个学生表达有困难时,可以让小组其他成员补充完整。当首先发言的第一小组发言完毕以后,接下来让哪个小组来发言,要起到什么样的效果,这时教师要合理组织。只有合理组织,小组合作活动才能全面展开,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课堂的进度进行组织。针对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能力等级的小组进行合作,让学生参与度更高一点。对于创新度的培养,则可以进行高水平小组间的辩论,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火花,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小组合作需要教师的引导

许多教师只关注小组合作成功与否,很少关注引导的方法。其实学生的探讨活动进行得深入不深入,成功不成功,完全取决于教师的引导。教师如果不注重引导技巧,那么小组合作学习不是游离了中心,就是偃旗息鼓,形成一种摆设。

在课堂实践中,教师经常发现小组讨论有如下几种情形:(1)游离了学习的中心,讨论其他的内容;(2)讨论超出本节课知识范围,教师在预设时根本没有考虑到;(3)讨论进入深层,课堂时间不够。不管是哪种情况,都与教师备课不足和缺乏引导有关。在教学“体积与体积单位”时,教师不能简单地把两个长方体在投影仪上展示出来,而是引导学生判断它们能否进行体积比较,并让他们讲出原因,从而把思考引向深处。当面对长、宽相同,而高不同的长方体时,可以通过只比较高就能比较体积。但如果换成只有长相同,而宽和高都不同的长方体时,还能不能通过上述的方法进行比较呢?然后引导学生再次进行小组讨论,此时说“能”的小组其思维就会陷入困境。而说“不能”的小组则扬眉吐气,喜笑颜开。这些不同的课堂状况都在于教师如何进行引导,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作为引导者的地位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总之,教师应该更新观念,做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大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培养思维能力的主阵地。

(责编 覃小慧)

猜你喜欢

组织引导小组合作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农民合作组织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