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像表征:儿童理解数学的助推器

2019-08-07赵红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助推器画图读图

赵红

[摘 要]图像表征是数学教学的重要路径,也是儿童理解数学的重要依托,它包括眼看、脑思、笔画、口说等过程,有助于实现文字与图像的互译,促进儿童数学理解能力的发展,提升其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图像表征;读图;体验;画图;互译;理解数学;助推器

图像表征是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将头脑中的想法表示出来,促进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图像表征是小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路径,因为儿童的思维处于具体演算阶段,他们需要借助图像表征来直观形象地表达自己对数学的理解。

一、图像表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建立直观表象,促进对概念的理解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内容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在某些知识的理解上会存在障碍。如果能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直观形象的图像结合起来,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就能够丰富学生的感性材料,辅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概念。

在小学阶段,竖式计算可以看作一种简单的图像。例如,在学习“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如46[÷]2时,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到:不管是分小棒、圈图,还是列式计算,都是先分4个十,再分6个一,最后把两次分得的结果相加。其中,竖式计算最简洁,也更能直观地反映算理。

2.匀出思考时间,获得解题思路

皮亚杰发现,小学生虽然能进行逻辑推理,但运算仍需建立在具体事物之上。解决问题时,如能用图像将题意直观地呈现出来,不仅可以让学生直观明了地发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而且能给他们静心思考的时间,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梅山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圃,长为8米。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的花圃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仅靠读题,大部分学生都束手无策,于是教师适时引导:“能否把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用图像的形式表示出来?”学生在尝试画图的过程中发现,由于花圃是长方形,所以增加的面积除以增加的长就是原来花圃的宽。如此,原来花圃的长和宽都已知,面积自然就可以求出来了。在画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学生实现了图像表征与抽象数学逻辑思维之间的紧密结合。

3.培养数形结合思想,形成策略意识

数学家华罗庚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在小学阶段,可以说数字与图形构成了数学学习的绝大部分,数与形对许多问题的解决都是互通的。数形结合的思想,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策略意识,提升学习能力。

例如:“将一张边长为8厘米的正方形纸对折,得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小长方形,每个小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题目将长方形的有关信息隐藏在正方形中,需要学生主动寻求必要的数据。学生基于已有的折纸经验,借助图形分析并标出相关数据。学生根据图形特征知道,小长方形的长等于原来正方形的边长,小长方形的宽是原来正方形边长的一半,最后计算出小长方形的周长,由此问题得到解决。当学生尝试将抽象的语言借助图形直观化时,问题的解决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期间,数与形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二、基于图像表征的促进小学数学理解活动的设计

图像表征包括眼看、脑思、笔画、口说等多元的数学理解活动,图像表征过程与数学理解过程密不可分。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读图、体验、画图、互译等数学理解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表征自主理解数学知识,在理解过程中提高图像表征能力,优化思维品质。

1.读图——感知数学的起点

读图是图像表征的第一步,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重要方法与技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教材中的插图、单元主题图,鼓励他们通过发散思维、联想等方式去思考和探索,从而获得读图的基本方法。在读图的过程中,教师要凸显数学学科的本质属性,帮助学生形成读图技能。

例如,在学习平行线的概念时,教师引导学生先辨认一些熟悉的实例,如门框的上下两条边、黑板的上下边缘等,然后联系对比,发现它们都可以抽象地看成兩条直线,从而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平行线的直观表象以及基本特征——在同一平面内、没有交点,最后得出定义,水到渠成。

2.体验——经历并丰富表征过程

小学生的思维大都基于具体感知,图像表征意识薄弱,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以及形成过程。

例如,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43页中,“近似数1.50末尾的‘0能去掉吗?为什么?”笔者认为可以借助图像表征引导学生理解“1.50比1.5更精确”。教学中,笔者先引导学生认识:近似数是1.5的两位小数最大是1.54,最小是1.45;近似数是1.5的三位小数最大是1.549,最小是1.450;近似数是1.50的三位小数最大是1.504,最小是1.495。接着,笔者让学生在数轴上找出两个区间。学生发现,近似数为1.5的三位小数的取值范围比近似数为1.50的三位小数的取值范围大很多;保留的小数位数越多,近似数就越精确。通过图像表征,难点得以突破。

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过程往往伴随着操作,而操作蕴含着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若能借助图像,则可以实现数学知识从具体到抽象、从粗略到精细的转变。

例如:“计算[12] + [14] + [18] + [116] 。”笔者在利用通分计算出这道题的结果后就出示练一练:计算[12] + [14] + [18] + [116] + [132] + [164] + [1128]。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体会到,用通分来解太麻烦,于是寻求新方法的需求被激活。笔者趁机启发:“如果用‘1表示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你能试着表示出[12] + [14] + [18] + [116]的和吗?”学生在正方形中表示出算式后,逐渐明晰:求这四个分数的和,就是求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正方形的面积减去空白部分的面积,即1- [116]。将这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学生就能感受到图像表征法的简便精妙之处。

4.互译——高效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

课程改革之后,数学教材在形式上呈现多样化:图文结合、情景对话、图画、表格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用图像收集和整理数学信息,再用文字语言将图像包含的信息简练地表达出来。

例如:“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34厘米,它的一条腰比底长5厘米,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和腰各长多少厘米?”此类题目涉及三角形边与边之间的和差关系,因此将文字转化成图像语言更能反映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有助于学生理解题意,但是要注意正确示范,以便真正帮助学生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

图像表征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看到图形本身的美感,通过发现与运用图形,在一定程度上润色数学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责编 吴美玲)

猜你喜欢

助推器画图读图
美国SLS重型运载火箭助推器测试
怎样画图
画图比多少
画图理解“同样多”
画图理解“多多少”
导读案,英语启发式阅读教学的“助推器”
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