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全面对比中辨析异同

2019-08-07诸亭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异同计算对比

诸亭

[摘 要]常言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没有对比,就不知好歹,比较之下,高下立判。“比较教学”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是学生认识和了解事物的基本途径。学生如果善于比较,思路就会更加清晰。

[关键词]概念;对比;计算;生成;异同

学习中,学生如果对知识一知半解,就极易被一些相似度高的知识迷惑,辨不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异同。如何改变这种混沌状态,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更加明朗?带着疑问,笔者在新授课与练习课两课时上进行了“异同相济”的尝试实践。

一、概念对比,寻找异同

因为概念具有高度的凝练性与抽象性,加上小学生多以直观思维为主,所以概念的内核往往不被理解,尤其是相似的两个概念,学生容易混淆不清。

例如“计数单位”与“数位”两个概念,计数单位用于描述一个数的大小(如个、十、百等);数位是指数字在数中的位置(如个位、十位、百位等)。区分两者时,许多学生只看字面意思。如提到数位时,学生往往省略“位”字,这种就变成了计数单位。如何让学生真正领会二者在主旨上的区别,笔者列举一个数312300,并放入数位顺序表中进行对比与理解:

先让学生说出每个数字分别处于什么数位上、表示几个几,然后引导学生分辨312300中的两个“3”的区别。通过“同题求异”,学生理解了计数单位与数位的内在联系:每个数位对应一个计数单位,数位不同,所属的计数单位也不同。进而让学生明白,同一个数字处于不同数位,其“位值”也是不同的。学生通过辨别具体实例建立表象,体会计数单位与数位的本质区别,认知更清晰。

诸如此类的“近亲”概念还有很多,如能将“近亲”概念对比甄别,搭建“异同交织”的平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将更为透彻,对知识本质特征也会了然于胸。

二、计算对比,突出异同

许多新知都是在旧知基础上衍生而来的,因此由旧知引起的思维定式、负迁移作用就在所难免,计算教学也是如此。对此,教师应及时干预,让学生在实例中辨析新旧知识,在对照中开展“异同相济”的思维练习,为学生答疑解惑。

例如“小數乘法”单元中的“小数乘小数”,教材是让学生先通过例题从计算一位小数乘一位小数(1.2×0.8)的过程中感知转化思想,再通过“做一做”(计算6.7[×]0.3,2.4[×]6.2,0.56[×]0.04,以及例4)归纳总结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从教材的编排来看,例题与“做一做”中,同一个算式的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都相同,受小数加减法的影响,学生就会产生错觉:计算小数乘小数时,积的小数点与因数的小数点对齐。一旦学生遇上两个位数不同的小数相乘,因积的小数点引起的错误就会纷至沓来。学生的这种低级错误归因于对小数乘小数的算理认识不清,以及受小数加减法负迁移的牵累。针对这种情形,除了加强对算理的渗透外,教师还应找准时机,设计对比训练:(1)3.58+6.3,3.58[×]6.3;(2)3.9+0.09,3.9[×]0.09。学生独立计算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比每组中两道算式的异同,并让学生思考,小数乘小数为什么是最后一位数字对齐再计算?如此一算一比一思,学生深入理解了小数乘法运算与加减运算的显著不同,透彻理解算理,并从整体上贯通了相似知识的内在关联,突破了认知局限。

三、生成对比,深化异同

课堂教学千变万化,学生随机生成的想法难以预料。教师如能抓住学生的奇思妙想来组织对比教学,让学生求同存异,或者异中求同,往往更能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例如,在教学“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时,教师出示题目:“一根灌溉水管1.5小时可以灌溉农田3公顷。照此效率,用这根灌溉水管灌溉1.2公顷农田需要多久?”学生尝试独立解决,教师巡检,捕捉生成性资源。4名学生板演展示不同算法:(1)1.2[×](3[÷]1.5); (2)1.2[÷]3[÷]1.5;(3)1.2[÷]1.5[×]3;(4)1.5[÷]3[×]1.2。教师引导学生辩论,明晰算法(2)和(3)的错因。通过整合与对比生成性错误资源,使学生掌握算法(1)与(4)背后隐含的算理。

综观上述教学,教师将组织者、发现者、引导者的三重身份融为一体,学生学得多,教师讲得少,教学效率大幅提升。教师及时抓住生成性错误资源并进行有效对比辨析,引导学生求同存异、多维度比较的综合教学法,贯彻落实了“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

通过上述对比教学法的探索实践,教师对学情掌握得更精准,处理更得当,课堂教学针对性更强,数学学科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得以彰显,在第一时间突破理解难点,打破思维定式,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责编 李琪琦)

猜你喜欢

异同计算对比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大陆和港澳台初中历史课标在中国文化史方面的异同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简论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思想内容之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