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色 添香 提味
2019-08-07薛玲芳
薛玲芳
[摘 要]数学教学如同烹制一道美食。在利用电子白板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子白板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使之与数学课堂深度融合,不断为数学教学“着色”“添香”和“提味”,有效实现数学教学目标。
[关键词]数学教学;电子白板;深度融合
接触多媒体课件的教师都知道,用PPT、Flash、Authorware 等做出来的课件演示功能虽强,但是这些预设课件的内容是固定的,教学时只能按顺序播放,这种局限性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互动性下降,想要随着学生在课堂上的即时表现而调整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很好地解决上述这些问题,使多媒体与课堂结合得更加紧密。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所述:现代信息技术的真正价值在于实现原有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甚至不可能达到的效果。
如何锦上添花,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子白板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使之与数学课堂深度融合呢?引用周卫东老师《好课是有余味的》一文中提到的“着色、添香、提味”,在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时,也可以加一点“调味剂”、加一点“配料”,加一点“火候”,为数学教学“着色”“添香”“提味”,摆脱多媒体课件的牵制,随心所欲地实现对多媒体课件的控制,实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本的直接对话,更加有效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一、加一点“调味剂”,为数学教学“着色”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教师努力把情感态度目标有机地融合在数学教学过程之中。如何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对数学感兴趣呢?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在电子白板教学中,利用电子白板的一些特有功能,如克隆、遮屏、拉幕、聚光灯等,稍加一点这些“调味剂”,为数学教学“着色”,会让数学课堂变得既有趣又有味。
如“一亿有多大”一课的导入环节,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初步认识“亿”,可通过白板呈现国际象棋棋盘,引入“国王的游戏”:如果在棋盘上的第一格放一粒米,在第二格放两粒米,在第三格加倍至四粒,以此类推,以后每一格均是前一格的两倍,直到放满整个棋盘为止。猜猜棋盘上一共有多少粒大米?将“无限克隆”功能作用于第一格、第二格和第三格,引出大米的数量,学生觉得特别神奇,都兴奋起来,聚精会神地估算着。此时,教师顺势指出当棋盘上的米粒放到第28格时,已经超过了1 0000 0000粒,同时用鼠标点击第28格,大米数铺满整个画面,让学生在视觉上产生冲击,纷纷猜测:一亿粒大米是多少呢?如果要数1亿粒大米要多久?带着这样的疑问,再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让学生通过估计验证,充分感受一亿的大小。课始稍加一点“克隆”调味,增加了教学情趣,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学习变得特别的轻松愉快。
又如,在“圆的认识”一课的导入环节,某教师出示一个布袋让学生猜学过的平面图形。用电子白板笔点击隐藏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图片,电子白板页面上原图片就会显示。用这个方法,可以让电子白板充满魔幻色彩,让电子白板笔变成一支神笔,点到哪里,哪里就会显示学生事先无法想到的东西,还可以设置隐与显的循环。接着利用电子白板通用工具中的“遮屏”,从神秘袋子里拖出圆形,与其他平面图形形成对比。学生的思维被这简单的拖拉激活了,注意力空前集中,直觀感知到圆形与其他平面图形的区别,想要进一步学习圆形的欲望高涨。这种简单的操作,只是稍加了一点遮屏“调味剂”,不仅锁住了学生的眼球,而且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美食应色香味俱全,“色泽”居首。一节好的数学课,如同一道美食,要让学生品尝数学这道美食大餐的前提,就是要让学生感兴趣。教师在应用电子白板时,稍加一点“调味剂”,为数学教学“着色”,让学生方一入课就能激发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这时,学生享受到了数学这道美食,身心愉悦。
二、加一点“配料”,为数学教学“添香”
电子白板除自带多种功能外,还能够很好地兼容其他技术制作的课件。因此,在数学教学的“美食”烹饪上,除了可利用电子白板自身的功能加以“调味”,还可少许融合第三方软件这种“配料”,为数学教学“添香”。第三方软件各有各的特色,找到最佳的融合方式,充分发挥各种软件“配料”的优势,会让数学教学沁人心脾,香味浓郁。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的结课阶段,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更好地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教师引入了优酷网上的一段有关“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 Flash视频,视频中小博士分别用圆形的车轮和方形的车轮进行试验比较,生动活泼地诠释了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道理。课尾的这一剂“配料”,不仅让学生嗅到了数学的美味醇香,更让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又如“秒的认识”这一课,要让学生感知1秒,可先播放Authorware课件,让学生观察钟面上秒针是怎样走过1秒的,再让学生在1秒的时间内做些事情,如眨一下眼、写一个“一”字、说声“您好”、拍一下手等,感知1秒的短暂,最后利用课件呈现一些现代化的工具在1秒内却能做很多事情,如小汽车每秒约行55米;喷气式飞机每秒约行500米;卫星每秒约行7900米;有的电脑每秒钟可以完成3万亿次运算;等等。利用Authorware课件展示1秒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听得见、看得清,多角度地体验1秒有多长,加强学生对1秒的感知。
如同“舌尖上的中国”里的美食做法一样,蒜、葱、姜等配料,适时、适量投放,美食中的香味才弥漫悠久。在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找准时机,适量加一些第三方软件“配料”,能更好地挖掘出数学知识的“延伸点”和“生长点”,烘托主题,深度融合,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深入体会数学知识中蕴含的香味。
三、加一点“火候”,为数学教学“提味”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只有亲身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才能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可见,让学生经历数学教学活动,是课堂的重要一环。在制作电子白板活动挂图时,不能局限于“演示”,而要加一点“火候”,为学生创造出电子白板操作空间,给学生提供参与知识生成的机会,为数学教学“提味”。
如“搭配的规律”一课,教学时需要突出互动生成的效果。教学中,教师可以加一点“火候”, 调出电子白板“桌面注释”功能,为学生创造上台操作的机会,在学生合作研究“两顶帽子和三个木偶的搭配方法”的过程中,有效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性,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学生动手操作电子白板,把电子白板笔当作粉笔,把电子白板当成是黑板,拖出帽子和相应的木偶,先选帽子,再配木偶,或者先选木偶,再配帽子。这样的选配操作过程,直观明了,互动性强,引发了学生的深入思考:如何确保不重复、不遗漏地进行搭配呢?从而深刻体会有序思考。电子白板介入多媒体数学课堂,其电子白板笔的操作要比鼠标更简单,教师在教学中,直接加一点“火候”,便可让课堂更加流畅,与单纯的多媒体教学相比,多了互动的元素,提升了数学教学的品质。
又如“圆的认识”一课,在概念深化环节,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性,突破教学重难点。为了让学生学会用圆规画圆,可利用电子白板工具箱中的“圆规”作图,操作既简单,又能让学生看到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即半径的长度。学生用电子白板笔轻点圆规,先定点,再定长,最后旋转,画圆三步骤在互动中“水落石出”。接着教师让学生在电子白板中操作,判断哪些是圆的半径和直径,哪些不是,把不是的线段拖走。学生饶有兴趣地拖走不是直径和半径的线段,并说明理由,在这个辨析思考过程中,学生清楚只有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才是半径,只有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才是直径,深刻地体会半径和直径的概念。教师给学生的留白空间越大,学生的反馈效果越明显。可见,教学中稍加“火候”,学生对数学知识就会难以忘怀,数学教学也会更加深邃。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正如Seymour Papert所说:“优秀的教学不是去为教师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而是给学生建构更好的机会。”加一点“火候”,为数学教学“提味”,既能充分体现電子白板与数学教学的无缝结合,也给学生创造出更好的机会,让学生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逐步积淀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
电子白板的强大功能,为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同时对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调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认真贯彻新课程理念,实践新课程改革,努力寻求电子白板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有益探索和尝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效果,打造智慧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多渠道、多方式地不断为数学教育“着色”“添香”和“提味”,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真实的互动交流的最佳境界。
(责编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