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认知水平,有效整合课程内容

2019-08-07罗璇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认知水平课程内容整合

罗璇

[摘 要]数学教材的编排一般是着眼于服务全体学生,但教师并不一定得亦步亦趋依从教材的教学顺序,实际教学时需要结合班级学情,对课程内容做出恰当科学的改编整合。如果罔顾学生的客观实际,照本宣科,就会出现两极分化的尖锐矛盾,造成优等生“没学够”,后进生“没学好”的局面。

[关键词]认知水平;课程内容;整合

近期,笔者观摩了一节内容为“整体与部分”的数学课。课堂上,教师为了便于学生掌握分数单位“几分之一”,先让学生认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再架設思维起飞的“跑道”,帮助他们建立认知表象。如果单纯从儿童思维发展的特性考量,这样的课时安排,对学生顺利认识分数的意义很有帮助。

一、无师自通的学生架空教师

【教学片段1】

生1:假若把一张千层饼看成“整体”,那么一刀将饼从中间切开,就能得到其中一部分。(教师展示“千层饼”图片,学生照图说理)

生2:假若把一张千层饼看成“整体”,那么一刀将饼从中间切开,就能得到其中一部分。

(教师演示将一张千层饼用不同的刀法切分,让学生仿照上述句式描述,然后进行分类。生1再次叙说,所用语言基本与上面的话语相差无几,学生对分法进行归类,最后教师小结。)

师:总的来说,有两种切分法,一是均等分,二是随意分。

【教学片段2】

(学生用纸带代替千层饼进行切分,教师展示学生切分后的作品,并让他们陈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依旧仿照前述句式进行表述。)

师:假如把6张千层饼视为一个大整体,你知道1张饼与6张饼的关系吗?

生:假如把6张千层饼视为一个大整体,1张饼就是这个整体中的一部分。

(教师再用多种形式展示部分与整体的相对关系,仍旧让学生仿照生1的句式进行叙述。从学生的回答和现场表现可以看出,学生基本上都透彻解析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二、单薄的课堂需要补充“营养”

这节课太顺当,顺当到没有任何难度,人人都没有疑惑,这种“毫无疑问”、十全十美的课堂让人怀疑其真实性,也给笔者带来一些思考。

1.既然早会了,还教什么?

整堂课,所有学生对“整体与部分”无师自通,理解非常透彻,似乎找不到能难住他们,能激起他们好奇心和探究欲的问题。课堂上,不管是学生的回答,还是操作后的知识反馈,毫无瑕疵,挑不出半点毛病。试想一下,一个没有任何毛病,不出任何差错的学习活动,还是学习吗?其实是一种已经学好后拿出来的表演而已,课堂上没有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具体要达成的目标,没有要掌握的重点和突破的难点,那么一切活动都是在浪费时间,危害更大的是让学生的思维在低水平操作中“偷懒”了。

2.如果学生真的会了,那么应该教点什么?

如果学生真的已经搞懂知识了,课堂该“装填”什么内容呢?笔者认为,既然学生掌握了基本内容,那么一方面可以将课程进行扩展,另一方面可以对课程的深度进行高、精、尖地钻探。前者可以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后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思维的含金量,满足学生高质量、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三、两课时合二为一,提高教学收益

本节课,教师完全可以并入“几分之一”的内容,按照学生的学力和课堂的时间安排,学生完全可以做到在一节课内同时掌握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和认识简单情境下的“几分之一”。这样将两课时合二为一,教学内容不仅更有厚度,也更有深度,知识含量和思维成分都大大提高,学生的思维不仅在横向上得到扩展,更在纵向上跃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课堂应是一个学生学习未知并不断成长,开阔眼界的舞台,只有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得到最大的发展和提升的课堂才是成功的课堂。虽然教师课前都备好了教案,但是教案只是一个初步设想,或者说是一个预设教学构思的纲要,它最终还是要服从于课堂的实际动态发展,并需要教师随时改进的。如果两者差别不大,那么动态的课堂与静态的预设会奏出和谐之音,相得益彰,取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完全可以按照教案预设的脉络展开教学;如果两者差别很大,预设与动态生成严重不符甚至背道而驰,此时,如果教师仍一意孤行,执拗地按照预设教案进行教学,必然会让课堂走向失败,学生要么“没学够”,要么“吃不了”。

综上所述,教师在正式启动教学程序后,应根据学生的学情和课堂反应,及时灵活地调整教学计划,努力使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得到锻炼,让每个学生真正经历数学化的学习。

(责编 黄春香)

猜你喜欢

认知水平课程内容整合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