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用桑栽培技术初探
2019-08-07彭晓虹俞燕芳胡丽春曹红妹万雅静
彭晓虹 俞燕芳 胡丽春 曹红妹 万雅静
(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 330202)
桑叶通常作为桑蚕的饲料利用,同时还具有很高的食、药用价值,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降血压、降血脂、抗衰老、抗肿瘤、消炎退肿等功效。桑叶中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钙、铁、锰、锌等矿物质,而且富含人体所需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黄酮类、γ-氨基丁酸、1-脱氧野尻霉素(DNJ)等[1~2]。有研究表明,幼嫩桑叶(桑芽)的生物活性成分含量高于老叶[3]。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桑叶功效的认知,以桑叶为原料加工制作成鲜味可口的桑芽菜、桑叶茶、桑叶面点等食品在市场上出现,颇受人们所喜爱,特别是桑叶菜(桑芽)作为一种“特色蔬菜”逐渐兴起并且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通常所说的桑芽,是指桑树新梢顶端的嫩芽,含有顶芽、2~3片嫩叶及未木质化的嫩茎。传统的桑树栽培管理中,桑品种以嫁接桑为主,春季一般采用摘心和夏伐后疏芽的技术措施,可采收一些桑芽。这种传统桑树栽培方式产出的桑芽产量低,口感欠佳。为探讨以采摘食用桑芽为主的菜用桑栽培技术,于2014年至2017年在桑树品种选择、树形养成与采收等方面开展了相关的试验探讨与调查,现整理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桑园情况
2014年2月引进农桑14号、粤桑11号和桂优12三个品种定植于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试验基地,三个品种均按每667m2栽1000株(株行距1.20m×0.55m)、1400株(1.20m×0.40m)、2000株(1.20m×0.28m)共三种密度栽植,养成主干和二级支干的树形。
1.2 试验方法
1.2.1 桑树生物学特性调查
每年根据桑树生长进程,调查农桑14号、粤桑11号和桂优12的发芽期、树冠、侧枝、叶厚薄、落叶期。
1.2.2 不同剪伐方式与桑芽产量调查
2015年2~10月,按以下方式对粤桑11号(1000株/667m2)进行不同的剪伐处理。调查不同处理后桑树生长情况,统计不同处理的全年桑芽产量。
(1)伐条:2月10日、3月2日、3月24日、4月23日、5月5日分别在桑拳处剪伐,每次新梢长至30cm(上有4~5侧芽)左右时采桑芽。每个处理4株。
(2)刈:2月10日、3月2日、3月24日分别根刈(离地15cm),刈之后按二级支干方式养成树形,定主干高度15cm,第一支干离地30cm,第二支干离地55~60cm。每个处理4株。
1.2.3 不同伐条时间与桑芽产量调查
2016年和2017年分别设置不同伐条时间处理,以桂优12(1000株/667m2)为试验对象,每种处理14株,以芽生长至15cm左右,下部保留两个生长芽时采摘嫩芽。伐条位置为离地面55~60cm处,即二级支干形成拳的位置。记录每种处理全年株采桑芽次数及产量。计算株桑芽产量、单芽重、单株芽头数、年667m2产量。
1.2.4 不同品种全年桑芽产量调查
粤桑11号、桂优12、农桑14号均选用栽植密度1000株/667m2为试验对象,每年春季桑树萌动前,修剪弱小枝,新芽长至嫩芽带2片叶,叶幅小于5cm时作为标准,进行采桑芽。数次采芽后,至5月份树体形成蓬面后,分别进行伐条处理。上述三个品种均以全年株产芽量计。其它处理方式相同。
(1)2015年未伐条,每个品种10株。
(2)2016年5月17日三个桑品种进行伐条,每个品种15株。
(3)2017年5月27日三个品种进行伐条,每个品种15株。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桑树生物学性状
粤桑11号、桂优12、农桑14号三个品种,2014年栽植当年进行二次摘心养二级支干树形,7月份各品种均进入生长期,可采部分桑芽。2015年开始调查其生物学性状,经过3年的生长及调查显示(表1),桂优12、粤桑11号两个杂交桑品种相对于农桑14号嫁接桑品种,总体表现为发芽较早、侧枝多、耐剪伐、叶肉薄、落叶期晚等特点。
2.2 不同剪伐方式对桑芽产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①所有根刈处理的桑树生长较慢,恢复生长期较长,刈后均需在8月上中旬才可形成蓬面采收桑芽,上半年几乎没有产量,且之后的生长期也较短。②在4月份之前伐条,剪伐后约1个月时间才能采少量新芽(疏芽),到5月份开始旺盛生长。以5月5日伐条的桑树长势好,其未伐前,可采3~4批桑芽,伐条后长势快,一周后就萌发新芽,半个月后可疏芽和采少量芽,后面的长势也旺。
试验表明:菜用桑的剪伐,伐条方式优于根刈;不同时间伐条处理,桑芽产量具有差异,该试验以5月5日伐条,全年桑芽产量最高。
表1 不同品种桑树生物学性状调查
表2 不同剪伐方式的桑芽产量调查表
2.3 不同伐条时间对桑芽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2016年,随着伐条时间推迟,株桑芽产量伐条前依次增加;伐条后则依次降低。2016年2月19日和6月13日伐条的桑芽全年总产量较高,分别为393.05g/株和380.76g/株,按每667m2栽植1000株桑树计算,桑芽每667m2年产量可达393kg。各处理的单芽重相差不大,为0.57~0.69 g。从单株芽头数量比较,6月13日伐条的桑树,在7种处理中最高,全年达到668个/株。
2017年,在试验时间内,随着伐条时间推迟,伐条前桑芽产量依次增加,伐后桑芽产量则依次降低,全年桑芽产量逐渐升高。6月30日伐条桑芽产量最高,达到638.08g/株,即每667m2可以采桑芽638.08kg。全年单株芽头数量与桑芽总产量的趋势一致,也是随伐条时间的推迟而依次增高的,6月30日伐条处理达到903个/株。各处理间的单芽重总体相差不大。
结合2017年每个月份的桑芽产量(图1)可以看出:①5~8月,桑芽产量较高,9月产量最低,说明5~8月为桑树的旺盛生长期。② 四个处理伐条后的一个月内的产量都很低,主要是因为桑树伐条后需要经过一段恢复期再重新萌芽生长所致。但从四个伐条处理的时间上看,伐条时间越晚,伐后一个月内的产量越高,即6月下旬伐条的,其恢复期最短,且恢复期内的产量最高,5月下旬伐条的则次之。主要是5月底后,桑树进入了旺盛生长期,在5~6月伐条后桑树经恢复期重新萌芽生长所需的时间短。
表3 不同伐条时间与桑芽产量的调查表
图1 2017年不同伐条处理每月桑芽产量
2.4 不同品种全年桑芽产量比较
表4显示,从2015年到2017年,桑芽产量逐年上升,说明桑树从幼龄养树期逐渐转为旺盛生长期。综合看来,杂交桑品种(桂优12和粤桑11号)萌芽多,产量较高;而农桑14号桑芽最大,但全年产量较低。株产量从高到低为:桂优12>粤桑11号 >农桑14号 ;桑芽个数从多到少为:桂优12>粤桑11号 >农桑14号。 单芽重从大到小为:农桑14号>粤桑11号 >桂优12。
按每667m2栽植1000株计算,菜用桑建园2年后,桑芽每667m2产量可达500kg以上。
表4 不同品种桑芽产量比较
3 小结与讨论
通过对粤桑11号、桂优12和农桑14号三个品种生物学性状,全年桑芽产量等情况的综合评价表明,粤桑11号、桂优12两个杂交桑品种具有发芽早、发条数多、生长较旺盛、产量较高、耐采伐、再生力强、落叶迟等特点,明显优于嫁接桑品种农桑14号,因此菜用桑品种宜选择杂交桑品种为好。然而根据本地区和历年的气温来看,每年的1月下旬粤桑11号、桂优12开始脱苞,2月中下旬达到鹊口期,而本区域大部分年份在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有1~2次低温霜冻期,两个杂交桑品种的第一批刚开叶的桑芽均遭受到冻害,如果严重的话,基本上冻死,修剪后重发新芽,则推迟到4月初才能采第一批桑芽。因此杂交桑品种的选择或防冻保温措施的探讨仍是需要进一步试验的课题。
本试验从杂交桑品种的剪伐模式看,采用根刈的方式,对桑芽全年产量影响较大,主要是对桑树整体的生长影响较大,树势也易衰弱。而从桑拳上伐条就相对好多了,认为以伐条的方式作为菜用桑品种的剪伐为宜。
不同时间伐条对全年的产芽量有影响。从各处理区的伐前与伐后产量变化,伐后对桑树生长的影响及全年桑芽产量高低三方面分析来看,6月下旬伐条全年桑芽产量最高,5月下旬伐条的产量次之,伐后对桑树生长的影响较少;而5月下旬伐条处理的,伐前和伐后的产量均衡,认为以5月中下旬或6月中下旬伐条的模式较好。但从桑园整体布局来看,如果全部在同一时间伐条,虽然全年的产量较高,但伐条后会有很长一段时间(15~20d)内无桑芽可采。因此在实际生产中,为了全年不间断采桑芽和高产量,可以在5月中旬、6月下旬期间对桑园进行分批伐条为好。
杂交桑当前以栽植密度在2 000~4 000株/667m2比较多,本试验在栽植时设计了每667m2栽1 000株、1 400株和2 000株三种栽植密度。虽然开展试验采用1 000株/667m2的密度,从实地生长情况来看,三种栽植密度的桑树,到7月份后生长都很旺盛,如不及时采芽修剪很容易封行。不同栽植密度与桑芽产量的关系还需进一步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