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悦访谈

2019-08-07天妮汪硕TIANNiWANGShuo

世界建筑 2019年7期
关键词:张悦老城片区

天妮,汪硕/TIAN Ni, WANG Shuo

WA:白塔寺片区的白塔是一个重要的城市标志性建筑,也使这一片区具有特殊性,这一特点在学术上如何解释与定义?

张悦:白塔和白塔寺独特价值的体现大约可从精神性和世俗性两个方面来做定义。

首先,宗教空间是历代中国都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宫殿、街巷、城郭等共同构成一个都城空间体系,对于城内乃至区域内的居民具有重要精神意义。在北京城的各种寺庙之中,白塔寺因其具有白塔这一地标建筑而独具特色。因此,该地标在城市尺度上的物理可视性是需要被保证的,同时宗教记忆对建筑空间的复合也十分重要。

第二,白塔寺还兼具有世俗性。随着城市人口增长和工商业发展,寺庙作为中国传统城市中稀缺的公共性空间,承载着城市市民公共交往与商业交换的功能,寺前广场及寺内庭院往往会举行庙会,定期汇聚手工业者和消费者,并逐渐向寺庙周边蔓延,进而改变更大范围街区建筑的空间形态和使用功能。因此白塔寺片的区东、西岔以及东、西夹道的形态和功能特色,需要在更新改造中予以充分尊重。

WA: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和研究白塔寺片区的?采取了怎样的研究方法?取得了哪些成果?

张悦:清华的建筑教育始终关注北京城市规划建设,从梁思成先生建国初担任北京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到吴良镛先生主持新世纪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与城市总体规划,都提出了不同时代下的北京老城保护与更新策略。

1990年代,我作为吴良镛教授带领的清华团队一员,对白塔寺历史街区进行规划设计研究,在方法上除了延续传统的对于历史价值的充分挖掘和整体保护之外,还创新性地开展了逐户的家庭结构、产权属性以及居住意愿调研。这种社会学视角的深入工作,将建筑学对物理空间的保护和设计推到了一个新的精度,尤其在当时以房地产开发带动改造、成本收益计算为主导的潮流下,这种对人与社会个体价值的关注显得难能可贵。

WA:在长达20多年的研究期间,白塔寺片区在哪些重要的时间节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几个阶段解决了哪些问题?从学术方向如何理解与评价?

张悦:过去20多年中的重要时间节点大致可以概括为两个阶段。

1 白塔寺片区建筑风貌/Architecture style in Baitasi Area

1990年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城市土地有偿使用背景下,以大规模房地产开发带动危旧房改造成为了北京老城更新的主要形式。在这一时期,白塔寺见证了其南、北两侧平房区的消逝与金融街、官园等新功能片区的拔地而起。这一阶段的城市开发与建设是经济高增长与快速城市化的引擎,同时也是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规模的增长、城市功能的完善,也改善了一部分平房区居民的生活。但是,过快的速度也导致了规划管控的失效,使得高强度的开发并未尽守“带动危旧房改造”的责任,造成了老城平房区一部分被拆毁,而另一部分并未得到有效改善、甚至其中的矛盾更加复杂化和激化。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遗产保护和文化传承意识的不断增强,同时也由于拆迁成本的不断攀升,大规模拆改的模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老城进入了在整体保护下的疏解腾退和整治更新的阶段。这一阶段重点解决的问题包括:通过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等从立法的角度把“整体保护”的思想确立下来,通过成立华融金盈公司这样在地的政府前端企业来作为保护与更新工作的实施主体,通过制定申请腾退等政策引导老城居民向外疏解等等。上述工作应该说较好地适应了城市当前的发展阶段,具有进步意义。

WA:老城复兴这一议题在学术上有哪些关注点?是否存在普遍适用的评价指标或方向?目前白塔寺片区在这些方面是否有改善,表现如何?

张悦:老城复兴以及白塔寺的实践,在学术议题上大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关注要点。

首先,历史保护的议题远未终结。无论是恢复乾隆图格局、恢复清末民初工法,还是依照现状原翻原建,都过于简单化。我们可以看到白塔寺片区对四合院建筑的保护和利用上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有价值尝试。另外,“应保尽保”也并非一个学术概念,“应保”需要进行多重历史价值的辨析和保护底线的确立,“全保”实际上可能带来“不保”或是高成本的贵族化和摄影棚化。因此历史保护的目标和边界的确立,仍有待深入的学术研究作为依据,来推动社会共识的提升。

就社会性而言,老城正在广泛开展的社区营造和公众参与是非常重要的趋势,白塔寺片区的北京国际设计周、白塔寺会客厅等项目都是其中的优秀范例。当然其中也有值得完善的地方,例如要将各类活动组织与保护更新的目标和效果评价充分结合起来,要将参与人群、也就是建筑设计的对象向更大范围扩展,要将讨论的事项、也就是建筑设计的任务类型向更具挑战性的内容延伸等等。

就经济性而言,当前的老城实践呈现出政府项目公益化和私人项目艺术化的两端倾向,二者都成本较高且收益模式不明朗,作为产品面向普通居民的推广适用性还有所不足。当前白塔寺片区中,标准营造和度态建筑事务所的模块设计以及清华大学团队的“开间更新”,都是试图在产品化、适用性方向上进行探索。但这些探索成败与否,还取决于政府能否从外部给予有效的政策扶植和基础设施支撑。

2 白塔寺片区文物保护等级/Levels of architecture protection in Baitasi Area(1.2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3 参与社区更新/Participate in community renovation

WA:白塔寺片区面临的问题是否与国内外同类城市片区有一致之处?有哪些特殊属性,未来可以尝试哪些解法?是否有成功的例子?

张悦:白塔寺所面临的问题很难在国内外找到完全相似的案例,但是在某些具体层面依然可以找到具有启发性的案例。

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拥有建筑类型相似的东亚高密度老城区,在遗产保护和都市更新方面通过较为完善的立法和执法,避免了一事一议的、项目式的、运动式的城市更新所带来的问题,值得借鉴。另外,这些城市制定的容积率转移制度,也有利于对老城资产及其开发权受限的程度形成理性估值。

欧美老城更新虽然在发展阶段和社会文化背景上有所不同,但是在激励和引导私人及企业参与方面也有较好的经验。目前北京老城更新依然是自上而下主导,即使是前端开发企业和参与的社会组织,其身后也少不了政府和国资的身影,居民和私企的建设行为多数停留在灰色地带。即使我们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对私企友好的体制、机制,但尝试设置一些针对居民和私企的扶持性项目来培育和补充,依然是十分必要的。

拉美大都市边缘区对非正式居住的改善方法也具有参考价值,特别是一些低成本、小型化、分布式的公共空间和设施介入,较好地改善民生、增强凝聚力,同时又不失活力。这些做法有助于丰富我们对于北京老城违法建设的理解方式和处置方式。

WA:清华的教学体系里,有关老城片区设置有哪些课程?如何让现在的年轻学生更多地关注老城发展?

张悦:建筑历史遗产保护与更新是清华建筑教育的重要学科方向,在建筑史、城市设计、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城市规划管理等相关通识课程讲授的基础上,还设置了建筑历史遗产保护和城市更新改造的专门理论课程,以及专题课程设计。除了课程设置之外,更多的博士生、硕士生在该学科方向上选题开展研究和实践,并在毕业之后走上了老城保护更新的第一线,本次专辑中许多工作的担当者和管理者就曾经接受过以上的培养和训练。

建筑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让学生们在真实场景和真实挑战中激发专业志趣,永远是最有效的方法。在这个方向上的研究生团队都会如同我当年一样,到老城入户访谈和测绘,使得来自书本文献的知识鲜活起来;他们也都会真刀真枪地设计实施,使得研究的经验和教训来得更加刻骨铭心。还有一点特别要注意的是,要小心翼翼地呵护和宽容年轻学生的创意设想,并发现其中的创新价值。

WA:可以通过哪些尝试或者开放哪些可能性来更有力地支持和鼓励规划师、建筑师投入老城更新工作?

张悦:目前白塔寺片区和许多北京其他街镇一样聘任了责任规划师开展工作,使得相关规划的管控和建设实施更具有专业性,也更加贴近基层,这就是很好的尝试。另外,白塔寺通过每年国际设计周的举办,吸引大批优秀的建筑师和艺术家开展创作,涌现了大量创新的视角和构想。

如果说未来要更有力地支持和鼓励创新工作的话,最重要的还是前面已经提到的,要清楚自上而下管控的底线边界在哪里。划定这条管控的底线,一方面要尽量收敛,直指关键性因素,但另一方面,一旦划定也要明确坚定,不要有过多的自由裁量和朝令夕改。而在这条底线之外,则要留有足够的创新空间。老城复兴成功的关键在于有限物质环境内的价值提升,要宽容各种创新要素进入老城,建筑师、规划师才能提出更多解决问题的可能,来破解难题。

猜你喜欢

张悦老城片区
外公的饭盒
老城新活力潮流新维度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老城旧影·和平路
老城活力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再迎扩容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张悦作品
Women in leadership